軟實力與硬實力,就好比電腦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缺一不可。國家需要軟實力,企業也需要軟實力。
具體來說,企業的軟實力包括企業家的格局、視野、思維、知識、文化等多方面內容,企業的戰略制定、產品選擇、產業鏈資源整合等也需要軟實力的支撐。
企業的軟實力水平,很大程度上由老板的認知能力決定,老板的高度決定了企業的高度,老板的認知水平決定了企業的認知水平。有一次跟農業品牌營銷專家婁向鵬老師交談,他說“不看工廠,只看董事長,企業家是‘1’,其他的資源要素都是‘0’。”這句話精辟地指出了企業老板個人素質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一個行業的軟實力水平,由它的從業人員素質決定。如果說農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偏低,有很多人恐怕不高興,但多數人應該不會反對。
為什么農業領域是這種狀況?
首先,從老板出身看。中國農業的產業化道路剛剛起步,許多農企老板都不是專業出身,對于農業產業化運作,對于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和品牌營銷知之甚少,加上缺乏有經驗的專業人員,所以在認識和操作水平上有所欠缺。
其次,從老板的工作狀態上看,現階段許多老板的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跑關系和找資源上面。中國的企業老板大多都是“社會活動家”,他們要么在酒桌上,要么在領導的辦公室,要么是在基地實地考察,缺少充足的時間來學習和思考,即使偶爾有一些閃耀的火花迸出,也難以成系統、難以深刻。
但是,這些是理由嗎?也許是,但并不盡然。
在快消品領域,華龍(今麥郎)是一家優秀的企業。企業能從小縣城走向全國,能從當地眾多相似企業的競爭和價格廝殺中脫穎而出,能實現與康師傅、統一等知名品牌的抗衡,從表面上看,是因為企業行動快,靠低端把銷量做上去,但其實質是背后有關鍵的推動力量,它為什么能抓住市場機會把企業做大做強?
首先,市場意識。在其他企業還沒有重視終端建設、沒有展開渠道精耕的時候,華龍就率先開辟縣城和農村市場,既避開了康師傅、統一等知名品牌在城市市場的強勢,也抓住了方便面市場成長的黃金時機,同時讓廣大經銷商和員工共同受益,成功地在銷量上實現了突破。
為了做好這件事,華龍還重金邀請知名的終端營銷專家到銷售現場親臨指導,從中層到基層手把手、面對面地教。那幾年黑土地酒也是靠那樣的方式,在白酒行業異軍突起。
其次,拓展視野,多思考,多學習。為此,華龍將營銷總部從河北隆堯搬到了北京,站到了全國知識、信息和人才的風口,老板也從日常交際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學習和思考,有機會接觸更優秀的人才,開闊自己的視野。
當然,最重要的推動力,還是企業與北京大學戰略合作關系的建立。華龍老板親自帶隊組織公司中高層到北京大學進行集中學習,聘請專家教授到隆堯為廣大基層員工授課。短期內學到的知識未必能在工作中直接用上,但是與學校的合作對于打開企業的視野,提升企業的整體素質起到了關鍵作用,也推動了企業快速成長。
所以,企業要提升軟實力,關鍵在于老板意識的覺醒,認識到軟實力的價值。其次,要養成學習的習慣,盡可能多地利用時間學習和思考,多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交流,可以開闊視野,提升自己的鑒別能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