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取得了飛速發展,其中蛋雞產業起步最早,規模化發展的速度最快。經過30多年的發展,蛋雞產業成為畜牧業的重要產業,為農民增收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去年下半年以來,蛋雛雞、雞蛋市場價格下降幅度前所未有,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蛋雛雞、雞蛋、淘汰雞的價格都出現大幅下跌,養殖場戶虧損嚴重。
在蛋雞行業深度虧損、蛋雞養殖從業者謀求發展出路的背景下,6月22-23日,第八屆中國蛋雞行業發展大會在河北省邯鄲市召開。會議圍繞“把握宏觀政策,適度總量控制,優化經營模式”的主題展開。
蛋價低迷,原因何在
產能過剩是“罪魁禍首”
在中國畜牧業協會會長李希榮看來,今年上半年出現的蛋雞價格低迷、行業虧損的現狀,產能過剩是“罪魁禍首”。對于畜牧業而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十分繁重。蛋雞行業在2014-2016年連續3年盈利,新增產能不斷累積,其效應在今年較為集中地爆發出來。前幾年市場行情趨好帶來的持續擴張擴產,造成了如今產能集中釋放引發的問題。
6月6日,記者采訪了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市場統計部經理劉通,對于蛋價低迷的原因,劉通持相似觀點。在他看來,蛋價低迷最主要的原因是近3年養雞戶獲利頗豐,連續3年強力補欄。由于近年來飼料生產成本(主要是玉米)價格低迷,養殖戶獲利空間提升,供給端持續補欄,造成供需失衡,產能過剩。
從某種程度上說,現在的局面是行業內造成的。所以,除了政府“有形的手”對行業進行管理以外,還需要行業對產能過剩的現狀達成共識并采取自我治理、自我調節的措施。
H7N9禽流感推波助瀾
“有人說蛋雞行業過剩,現在又有哪個行業不過剩呢?”河北大午禽業總經理劉建峰說,這兩年國內進口縮減到30%了,為什么行業還過剩?他認為蛋雞過剩,H7N9禽流感“逃不了干系”。
今年上半年,全國部分省份出現人感染H7N9病例,對持續低迷的禽業市場來說是雪上加霜。消費群體的認識出現了誤區,造成談雞色變,拒絕一切相關禽類產品的消費,造成價格下降。
H7N9禽流感對行業的影響不可小覷。2月底,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初步估算,這次疫情導致全國家禽行業損失接近百億元,波及企業和農戶4400余萬戶,僅雞苗損失每天就達二三千萬元,活雞損失每天超億元。“養殖就和賭博一樣。”參會的一家養殖場負責人說,一些有疫情的家禽如果遭到撲殺,政府會給予一定補貼;可量價齊跌的虧損,養殖戶只能自己咬牙扛著。一些地方淘汰雞滯銷,使得蛋雞養殖戶處境更加困難。
中小企業如何應對當下挑戰
無論是丁磊的高調養豬,還是劉強東推出的“跑步雞”項目,這些互聯網大咖將資本注入養殖行業,給中小企業帶來不小挑戰。“各路資金大舉進入蛋雞行業,總體是好事,但目前有些用力過猛。”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寧如此評價。面對工商資本的“強勢來襲”及低迷的市場環境,中小企業該如何應對?
找準市場,錯位競爭
“武功再高,抗不過菜刀。”寧夏曉鳴禽業董事長魏曉明說,蛋雞產業的玩法變了,資本和產業鏈來了,資本比技術更殘酷。大企業可以在全國布局,能夠更好地配置資源,小企業在獲取市場信息方面存在短板。大企業有優勢,但小企業也有長處。魏曉明為中小企業支招,“小企業應該盡量避免和大企業正面沖突,不主動打價格戰。市場很大,小企業完全可以做一些邊緣市場、小眾產品市場獲得自己的生存空間。”
“行業過剩的根源是小規模、大群體的養雞結構。”北京德青源高級副總裁袁正東認為,小戶抱怨自己被規模大的公司擠兌,政府扶持規模化企業,這是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結果。只有造就一批有規模、有擔當、有能力的企業,才是對消費者負責。中小養殖戶雖短期內面臨困境,但不必過于悲觀。“規模雞場主要供應大中城市,而廣大農村需要中小企業。”袁正東建議中小養殖戶要做出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量力而行,做好規劃
劉建峰建議,養雞一定要冷靜,養多少雞,需要自己量力而行。“哄搶哄散是業界頑疾,但還是要‘老生常談’,避免哄搶哄散。”不論市場好壞,養殖場要有一個中長期養雞計劃,依據自己的能力而定。
四川圣迪樂村生態食品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勇說,企業不可盲目擴張,要做好資金儲備。“尤其是當下市場形勢低迷,資金蓄水池很重要。為避免資金斷裂被迫退出行業,要提前做好準備。”
專家支招 出謀劃策
借鑒國際經驗
楊寧針對當前我國蛋雞形勢,從食品安全、規劃養殖、財政補貼3個方面介紹了國際上相關國家經驗和做法。美國通過蛋品安全法約束企業生產,主要管理食品安全方面,召回不安全雞蛋。歐盟通過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約束企業生產規模,通過畜禽養殖場規劃審批制度規劃養殖量。日本提供各類補貼政策,主要是價格補貼,以此穩定生產,制定“雞蛋生產指導方針”,引導蛋雞養殖。
調節產能,促進消費
李希榮認為,中國到底需要養多少雞,取決于消費者。不同品種的種雞,如何達到供需平衡,需要從種源上總量控制,但這需要一個洗牌的過程。蛋雞行業迫切需共同研討,行業的基礎產能確定在多少才是供需平衡的,飼養多少祖代、父母代、商品代是合適的。與此同時,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不能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去解決。大型企業,尤其是大型蛋種雞企業要積極采取行動,探索各種調節產能的方式、方法,比如大企業可以放緩布局擴張的速度。
另外,中國的畜產品已經處于階段性供過于求的現狀,為了促進消費,行業內也要推廣雞產品消費指導,加大科普力度,宣傳雞產品的營養,讓居民會做、會吃、多吃,提升消費能力。另外,在缺乏中間緩沖帶的情況下,鮮活產品的供給與需求直接對接,容易催生市場行情的波動。李希榮說,要促進蛋品加工業的發展,適當出口,推進蛋雞企業的品牌建設,開發功能性雞蛋。
冷靜面對市場
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孫皓認為,種雞和規模蛋雞企業負責人應形成一個協議組織,商討行業問題解決機制,研究種雞和商品蛋雞的重要問題,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蛋雞產業今年低迷,產業人需要冷靜。大戶需要冷靜,避免集中大規模入市,加大市場消化難度;小戶需要冷靜,找準自身定位和市場,提升實力是關鍵。蛋雞與雞蛋周期都在浮動,利好進入增加,利空退出增加,這是市場規律,但需要信息對稱。“對于后期市場供需情況,根據消費水平推算,我國蛋雞供需平衡的規模在9-9.5億只。”孫皓認為,根據峪口禽業監測的數據顯示,在今年9月會達到供需平衡。到12月底,蛋雞存欄會達到8-8.5億只。屆時,蛋價市場行情走勢如何,本刊將持續予以關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