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慢游密云 體驗另外一種生活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農產品市場周刊 作者:文/徐 平 洪 鶴 字號:【

  趁著端午節幾天的小假期,我們走出辦公室去遠郊呼吸了一回新鮮的空氣,暫時忘掉工作和煩惱,盡情地放松幾天,盡情地開懷大笑,讓坐得麻木的腰腿盡情地累一次,像孩子一樣無所顧忌地玩兒一次。

  此行的目的地是密云,密云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地方,密云的環境質量處于北京市前列,而且結構上有獨特優勢,中心環抱著密云水庫,四周重巒疊嶂。密云區人口大多分布于縣城為中心的平原地段,這使得縣城以北的一些地方,人口比較稀少,空氣比較清新;這些地方由于臨近密云水庫這個水源涵養重地,工業項目較少,旅游項目都被控制,被污染的概率變得很低。

  假期第一天,正巧天公作美,又恰逢一好友也想一同前往,于是便駛上了去往密云的高速路。

  從北三環上京承高速,一直向北奔馳,大約兩個小時左右就到了密云水庫庫區。到密云水庫庫區容易,想找到能近距離看到水庫全景的地方難,好在“主人”路熟,沿密關路一路向北即到水壩。站在大壩上遠望,視野很寬闊,庫區景色一覽無余,藍天白云相戀,青山碧水結伴,在山峽平湖的美輪美奐中呼吸空氣,高濃度的負氧離子沁潤心脾乃至冰清血液,讓整個人煥發活力。

  看看時間已經到了下午兩點多,找地兒停車吃飯。庫區附近有許多農家院,住宿平時一間130元,節假日160元,菜譜很簡單,以魚為主。時間已過飯口,也就二三桌有客人,但感覺庫區的農家要比其他游覽區的民風淳樸,環境、設施也很干凈。點了一個汆魚尾,一個農家亂燉,三碗米飯,花了97元。菜量很足,夠三四個人吃的,但吃的是不是水庫的魚就很難說了。吃飯的桌子就在庭院的菜地旁,天空很藍、很清澈,沒有風,四周顯得很靜。坐在農家院的涼棚里,大家嬉笑調侃,好久沒這么輕松了,此次出游的目的不就是尋找這種遠離喧囂的寧靜。我對好友說:“在這么靜的環境里,人想發脾氣都難,天地間沒有比此刻的安逸更舒適的了。”朋友也深有同感。

  飯后我們開始在周邊游玩,去村民家采摘杏兒,主人很熱情,讓我們盡情地摘,價錢也不貴,又大又甜的黃杏,10元3斤,這價錢北京根本買不到。

  假期時間寬裕,大家都想順路多看一些風景,所以我們可以一路北上,邊走邊玩,享受真正的慢生活。一路上路過的風景區太多了,有黑龍潭、清涼谷、云蒙峽,終點站是密云馮家峪鎮的西白蓮峪長城和白馬關。

  最好的放松方式當然是走長城,這也是最健康、最自然、最令人愉悅的活動。

  我們特別鐘愛爬野長城,一是無門票、沒有繁多的游人;二是鍛煉身體;三是體驗戶外的真正野趣,尤其是喜歡走野路,在雜草叢生、亂石之中一步步前行,這也是最重要的。自己不算是個純正的驢友,因為不像很多驢友一樣周周出去爬山或是攀登、探險,只能算是個初級愛好者,跟著家人,從密云的司馬臺野長城穿越金山嶺,到爬河北懷來的樣邊城、大營盤、踞虎關野長城,再到爬延慶的高樓、黃樓院野長城、懷柔箭扣、黃花城野長城、密云的西白蓮峪野長城。這些年不知道走過多少段長城了,北京周邊的野長城基本都清楚。時間久了,行走過的長城路線有的也會忘記。還好,還能記住北京密云馮家峪一帶的長城。

  前一天傍晚下了一陣大雨,我們清涼自駕游的密云之行也逐漸接近尾聲。最后一站我們來到了馮家峪鎮,一個被白馬河貫穿的有“故事”的鎮子。這里每一個村子都有一段歷史,每一寸土地都發生過故事。如果你是一個對“故事”感興趣的人,那就來馮家峪吧。

  馮家峪鎮位于密云區西北部,距密云區城40多公里,海拔200至1000米之間,白馬關河流經全鎮,氣溫低于北京城區6℃左右。馮家峪鎮林木生態覆蓋率達92%,主要農作物有玉米、谷子、大豆,主要果品有板栗、蘋果、杏、梨等。

  馮家峪鎮有很多長城,其中的馮家峪長城、黃峪口長城、西白蓮峪長城、西灣子長城等在長城地圖上都有標明。據考證,該地自古為華北通往東北各省的要道之一,在馮家峪西北山溝的幾個自然村中,仍可見明代城堡遺址和明代娘娘廟遺址,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

  路況很好,走密關路,沿密云水庫一直北行,奔馮家峪鎮方向,路過馮家峪鎮人民政府繼續前行,車子行駛了近一個小時才到。

  最先到達的上峪古城堡,群山環抱中一座古色古香、明代遺留的城堡,是大明王朝用于駐兵屯糧抵御外侵和民居的共用之所,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城門南向而開,東西兩側的山脊之上有蜿蜒的長城與古堡相連,又有一條小河自古堡的西南環繞而過。這里住著百十戶人家,不荒涼也不喧鬧。與古城堡相襯的是兩棵500多年的核桃樹和槐樹,游人來到這里,可登臨城墻,鳥瞰城內村莊,遠賞層巒疊嶂,古槐前留影,娘娘廟進香,不失為訪古之游。

  下一站西白蓮峪村古長城,這段長城游人很少,鮮為人知,只有一些長城愛好者來此尋古探幽,這里一直都是徒步愛好者的常來之地。稍作休整,我們從一座門匾上寫有“北京京郊西白蓮峪寫生基地”的院落旁登上長城。走在整整齊齊的水泥石頭路上,好長一段時間沒敢確認是否已經登上長城,上到高處回望,才發現這段長城應是被下面的公路齊齊地斬斷了,看到對面山巒上的長城,想象不出沒有修路前的樣子。此段長城前5個敵樓是修復的,后面荊棘叢生的路段較多,從這里開始感受原味的野長城。3個人的隊伍在漫長長城上顯得那么孤單,而這種感覺正是我們這些喜歡長城的人所期待的,通向沒有盡頭的山里,看著四周綿延無盡的青山,這里遠離塵囂,與世隔絕;不時地這么靜一靜、想一想、感受一下,也是一種不錯的感覺和體驗。

  第三個景區我們去的是白馬關古城堡,密云東北角白馬關是北京境內明長城的最北端,此地距馮家峪鎮政府9公里,白馬關城堡是我第一次來,也是距馮家峪鎮政府最遠的一個村子。這是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白馬關古城堡就坐落在狹窄的山川里。城堡不大,依偎著小村,坐落在公路邊上,東側是明朝的古城堡,西側是綠樹碧水,可以看到鴨子戲水。

  白馬關地勢險要,自古為要塞關口,是通往東北的主要通道。明永樂年間開始修建城堡,嘉靖三十年(1551)至隆慶三年(1569)修建長城時建白馬關隘,并于南150米處修建營城,名曰白馬關堡。現城堡就位于白馬關村中,作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門洞及西墻保存完好。現在,白馬關口仍依稀可辨。史料載,曾經的關口內外設兩道邊墻。內側邊墻是白馬關主體長城,關口東側為尖山峭壁,無墻。西側有磚墻至斷崖處,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如今,站在山下路邊,望兩側山勢如削,崢嶸入云,可以想見當年的金戈鐵馬、血雨腥風,是何等的壯懷激烈。

  厭倦了一周的忙碌與城市的喧嘩,是不是想在一個寧靜的世外桃源,看美景、拍星星、吃美食呢?出游要美景加美食才完美。馮家峪也有不少古樸的小院坐落在白馬關河兩岸,一些特色的農家菜是主推美食,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消夏美食——雜面饸饹,那是相當正宗。

  做雜面饸饹,面團的配比很關鍵。山區出產的綠豆、小米、玉米是雜面的主要組成部分,不過,如果少了一樣重要的配料——榆皮面,雜面饸饹的品相和口感將大打折扣。榆皮面富含膠質,混入雜糧面后,壓出來的饸饹會更筋道,更容易成型。榆皮面還是天然的色素,賦予雜面饸饹暗紅的顏色,配上青菜、黃瓜段,色彩豐富。

  木饸饹床,是制作饸饹的重要工具,從祖輩流傳至今。和好的面團放入饸饹床帶眼兒的空腔里,用力按下木柄,杠桿原理會給予面團莫大的壓力,正是這種壓力,讓饸饹最終成型。饸饹床下是一鍋開水,饸饹入鍋,便隨開水起伏,煮熟后撈入碗中,加上雞蛋黃花鹵,或過水加麻醬,再放上黃瓜絲菜碼,澆上點蒜汁和醋。端起碗一嘗,面條光潤、筋道,味道也醇香、爽口。對于喜愛面食的北京人來說,來京郊可比去趟山西、陜西方便多了。

  饸饹,音同“合樂”,寓意“合家歡樂”,如今饸饹仍然是山里人招待貴客的美食。

  馮家峪鎮的鹵水點豆腐也是遠近聞名,做豆腐的主料選自本地產的新黃豆,選取顆粒整齊、粒重飽滿的腰圓形豆子。做出的豆腐,白嫩細膩,富有彈性,一口咬下去,豆香拂面。這里的煎餅以本地特產的高山雜糧為主料,包括小米、玉米、麥子、黃豆、飯豆等雜糧。一勺面下去伴隨著“刺啦”聲,水汽蒸騰,農家大媽旋轉的耙子下抹出金黃色的薄餅,噴香。

  新鮮的食材加上當地代代相傳的手藝,造就鄉村獨特的美食風味,不到當地您可吃不上這一口兒。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