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農業部也提出要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產品可追溯系統建設中自然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物聯網在國外的農產品可追溯系統中已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美國的農產品全程溯源系統、瑞典的農產品可追溯管理系統、澳大利亞的牲畜標識和追溯系統、日本的食品追溯系統和歐盟的牛肉可追溯系統等。國外發達國家在動物個體標號識別、農產品包裝標識及農產品物流配送等方面對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如加拿大肉牛已從2001年起使用的一維條形碼耳標過渡到電子耳標。日本2004年構建了基于RFID技術的農產品追溯試驗系統,利用RFID標簽實現對農產品流通的管理和個體識別。
“十二五”以來,我國各地加快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積極發展智慧農業、感知農業,努力構建智慧型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推動“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智能監管相融合,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物聯網技術應用模式,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創新農業管理手段,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技術的研究和系統建設上,主要集中在農產品包裝標識及農產品物流配送等環節,廣泛采用條形碼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和RFID電子標簽等技術。例如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相繼采用條碼技術、RFID技術、IC卡技術等建立了以農產品流通體系監管為主的質量安全溯源系統。天津市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管理中心和天津市農村工作委員會信息中心建設了開發了“放心菜”基地管理系統、“放心菜”質量安全監管系統、“放心菜”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和“放心菜”信息服務平臺等4類應用系統;建設了市、區縣、鄉鎮、基地相結合的4級監管網絡,構建了“3344”放心菜質量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建成10個區縣級監管站、72個鄉鎮級監管站和186個“放心菜”基地,應用規模達到35.47萬畝,實現生產可控、安全可管、產品可溯。
上海市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物聯網應用示范,在這方面做得尤為突出。在糧食作物方面,建設10多萬畝示范基地,輻射20萬畝,通過物聯網技術與先進農機裝備的聯動應用,促進了農業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數據的互通共享,實現了糧食作物可追溯;蔬菜方面,利用條碼、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在全市200多家園藝場、種植大戶,共計6萬多畝綠葉菜建立了安全生產質量可追溯系統,實時記錄綠葉菜生產過程中的播種、施肥、用藥、灌溉、采收、農殘檢測等信息,建立了電子化田間檔案,并與加工、出庫、運輸、銷售等環節數據相關聯,實現綠葉菜安全可追溯;在動物及動物產品方面,開發了上海市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監督信息管理系統,應用于19個區縣動物衛生監督所、8個市境道口、110個產地檢疫報檢點與16家屠宰場檢疫點及近58家動物產品集散交易單位,形成了覆蓋全市檢疫監督管理物聯網解決方案;在冷鏈物流方面,形成了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解決方案,詳細記錄農產品從出庫到交付用戶期間冷藏環境的溫濕度、車輛的行駛線路等信息,實現一體化農產品冷鏈物流管理,物流效率提高近30%,生鮮產品損耗降低15%,實現物流過程可追溯。
將物聯網應用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并不是發達地區的專利,廣西也構建了追溯與監管體系。廣西壯鄉河谷集團以芒果為切入點,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監管體系的建設工作。通過構筑“一套體系”——質量內控體系建設,明確了核心管控環節、監管流程、定責定崗定員;建立“一套標準、制度”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產品質量追溯等相關制度和編制了相應的產品生產標準規范,如《產品質量追溯管理辦法》、《芒果種植標準》、《芒果分選、包裝標準》等;建設“一個平臺”——平臺系統建立與完善,建成一套完整的從生產崗位信息采集到產品追溯信息查詢一體化的專用軟件系統;樹立“一個標識”——追溯標識,實現芒果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溯源查詢,提升了芒果產品的品牌價值。
在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的新時期,物聯網技術給予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更多有效途徑,但現階段卻并沒有發揮出更加強大的作用。這主要由物聯網資金投入較大、部分農業經營主體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造成的。因此,物聯網要發揮更多更好的作用,還需要各地出臺更多政策扶持,同時給予資金補助。另外,缺乏專業知識也是追溯管理發揮作用不夠明顯的原因之一,基層普遍缺乏既懂計算機網絡、傳感技術等方面知識,又懂農業種養殖、生產加工、儲存等相關知識的人才;而且我國食用農產品銷售多以散裝銷售為主,追溯管理主要是以二維碼標志為主要手段,在現實中,這種追溯管理方式與銷售經營方式不相適應。物聯網技術方興未艾,我們在對物聯網的未來滿懷期待的同時也應對其多一分了解與嘗試,共同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技術的開發與利用,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