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嶺牛是云南省自主培育的我國首個三元雜交肉牛新品種,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第4個、南方第一個自主培育的肉牛新品種。云嶺牛以云南本地黃牛為母本,選用婆羅門牛、墨累灰牛為父本,通過雜交創新,選育而成,具有生長速度快、育肥性能好、繁殖成活率高等特點。充分利用當地優勢,做大做強云嶺牛產業是推進云南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市場需求、優化農業結構、提高產業效益的重要著力點,既有利于促進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形成糧草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又能促進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效配套銜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提高全產業鏈效益。
加快發展
適應消費結構升級
云南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牛肉產品消費已由區域消費等轉變為大眾消費,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是保供給的重要任務。隨著人口增長、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居民畜產品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者對牛肉質量、信譽保障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綠色、生態、有機的高端牛肉產品消費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要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特別是中高端消費群體對牛肉產品的消費需求,加快發展云嶺牛產業是重要的切入點。要圍繞消費者的需求指導生產,使產品更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牛肉數量充足、質量安全放心、產品結構合理的有效供給。
與此同時,加快發展云嶺牛產業不僅有利于充分利用全省豐富的草山草場資源、農作物秸稈資源,實現農業資源有效利用,而且是減少資源浪費、打贏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
走出國門
打造標志性產業
《云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十三五”云嶺牛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云嶺牛品牌、產業,讓云嶺牛走遍云嶺大地、走出國門”。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出欄云嶺牛50萬頭以上,肉產量達15萬噸以上;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450億元以上,增加值達130億元以上;從事云嶺牛養殖戶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創新育種模式。云嶺牛品種雖然通過國家審定,但生產性能、肉質、雜交優勢等方面與國外優秀純種牛比較尚有明顯差距,還需要系統、長久地深化研究。今后將深化品種研究;科學布局種群擴繁場;建立技術創新平臺。要按照做強做大云嶺牛產業和讓云嶺牛走遍云嶺大地、走出國門的要求,創新推廣方式。科學確定推廣區域;健全完善推廣體系;積極改進推廣機制。要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構建產業鏈完整的云嶺牛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轉變養殖模式;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完善利益連接機制;加快推進農牧結合;加快三產融合發展。
要創新營銷方式,集中打造云嶺牛品牌,全力做好產品營銷。建立產業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創新產品營銷手段;做好產品銷售市場策劃。
要重點抓好“三區一園三平臺”建設,“三區”即云嶺牛種群提升區、擴面推廣區、育肥加工區;“一園”即現代畜牧業云嶺牛產業園;“三平臺”即云嶺牛標準化管理信息平臺、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產品可追溯平臺。要全面推進綠色發展,全力推進人畜分離集中建圈科學養殖,全面推進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強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安全監管,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
合力共推
提供強有力保障
拓寬云嶺牛產業融資渠道,運用產業基金、農業擔保等方式,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云嶺牛生產、加工、流通的貸款規模和授信額度,積極落實并加大對云嶺牛產業化龍頭企業及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
為加快云嶺牛產業發展,省農業廳已成立了云嶺牛產業發展推進工作組,加強對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統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下一步,云南省將大力支持基層牛凍精改良站點建設,積極爭取將云嶺牛種群擴繁場優先列入國家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的扶持范圍,國家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補貼資金優先滿足云嶺牛種群擴繁場的補貼,省級肉牛產業技術體系項目資金要重點圍繞云嶺牛繁育推廣等關鍵環節開展研究。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糧改飼及草牧業發展試點、草地畜牧業轉型升級、退耕還草、退牧還草、產業扶貧等項目,重點向云嶺牛養殖區域傾斜。按照建設大基地、培育大龍頭,發展大產業的要求,謀劃、籌劃包裝以云嶺牛繁育推廣、規模養殖、草料開發、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場開拓等一批招商引資大項目,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寬廣的視野,面向社會招商。拓寬云嶺牛產業融資渠道,運用產業基金、農業擔保等方式,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云嶺牛生產、加工、流通的貸款規模和授信額度,積極落實并加大對云嶺牛產業化龍頭企業及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