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在基層采訪,發現一些農業公園(莊園)貪大求全,動輒幾千畝,甚至上萬畝,大門修得壯麗華貴,有的園區建在耕地上,以農業用地的名義亂占耕地。園內規劃設計內容雷同,華而不實,虛頭巴腦,養幾只孔雀,放幾只鴛鴦,修幾座小橋,或者掛牌幾棵市民領養的樹,收集幾件當地過去的農業生產用具,就組成了農業公園(莊園)的全部內容,尤其建在北方的園子,一到冬天無花無草,葉落樹枯,幾只烏鴉鳴叫,基本就是蕭條一片,農業的新功能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
建設農業公園(莊園)要加強規劃引導,因地制宜、因景結合,尊重當地農業的自然屬性,忌憑空策劃設計建設。要注重頂層設計,不要讓農業公園(莊園)成為人造景觀,目前在城市人為建設的主題園林、蠟像館、微縮公園數量過多,不少已經是門可羅雀、舉步維艱,要吸取教訓,不要在農村再造出新的人造景觀。要圍繞當地農業生產過程、農民勞動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結合本地的資源稟賦、人文歷史、交通區位和產業特色,在適宜區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適度發展,不要在公園里不顧自然條件地引進一些當地沒有的稀有品種,就認為是農業公園的亮點。要注意當地鄉土味道,保留當地鄉村風貌,這樣才能讓農業公園(莊園)留住田園鄉愁。尤其要注重休閑農業專項規劃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的有效銜接,防止出現打著農業的名義亂占耕地。
建設農業公園(莊園)切忌貪大求全,華而不實。農業公園(莊園)建設是為了擴展農業的功能性,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農耕體驗、文化娛樂、教育展示等內容,一定要適度發展,應該在現有農業園區、科技園區、觀光園區的基礎上,按照已有的規劃內容能升級就升級,能改造就改造,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要加強引導,盡量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發展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點、民族風情的農業公園(莊園),盡量做到園中有品、園中有景、園中有韻,切忌一味地讓設計單位為了增加設計費,隨意擴張地盤,增加投資,大搞農業新功能拓展的形象工程,不但農業公園(莊園)新業態發展不起來,而且容易造成既有傳統農業功能的毀壞。要重點發揮好農業公園(莊園)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有效作用,著力將農業公園(莊園)培育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產業。
建設農業公園(莊園)要符合當地的文化傳承,要跟區域特色緊密結合,切忌拉郎配、同質化。要讓地域特色農產品、農業風俗自然適宜地展露出來,讓地方特色優秀農耕文化適時表現出來。在農業公園(莊園)內容的設計上,要注重當地農村文化資源挖掘,重視對鄉土民俗文化的收集、推廣、保護和延續,吸收當地農業文化遺產。讓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產品新業態活起來。強化經營場所的創意設計,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游的融合,提升農業公園(莊園)的文化軟實力,提高農業公園(莊園)產業融合的綜合效益。
建設農業公園(莊園)關鍵在日常運營,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嚴格按照2016年9月農業部等14部委出臺的《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為推進以農業為核心的一二三產融合的新業態發展創造條件,發揮好農業公園(莊園)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有效作用,大力提升農業公園(莊園)的發展水平,著力將農業公園(莊園)培育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產業,為城鄉居民提供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高品質休閑旅游體驗。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