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史稱復州。這座美麗的遼南小城匯聚了山海、溫泉、民俗、農耕、美食、人文等豐富的旅游資源,當地政府在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方面所實施的一系列務實創新舉措,更給我們帶來了重要的啟示。
美麗的遼南,
小城瓦房店,
這里的山河海灣,
都是我的依戀……
這是一首在上世紀90年代初頗為流行的歌曲。時隔20多年,在2017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大會上,瓦房店市榮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這座極具地方特色的遼南小城,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找到最適宜自己的發展路徑
提到瓦房店,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這里發達的軸承工業和蘊藏豐富的金剛石礦,還有我國在東北地區建設的首個核電項目——紅沿河核電站。然而事實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已成為加快瓦房店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目前這里擁有以鄉村旅游為主體的旅游景區12個,其中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2個,2A級景區4個。另有旅游特色鎮3個,旅游專業村15個,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星級“農家樂”110家。2016年,瓦房店全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56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約91億元。
這些成績的取得,可謂來之不易。早在幾年前,瓦房店市委、市政府就開始立足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新路徑。他們圍繞“一個目標”,落實“兩項任務”,依托“六個統籌”,打造“四大板塊”。
瓦房店市農發局局長丁玉春介紹說,所謂一個目標,就是“旅游業發展水平躋身東北縣級前十位”;兩項任務,就是“逐步提高旅游業在瓦房店市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把瓦房店市向環渤海地區著名濱海溫泉旅游目的地不斷推進”;六個統籌,就是“統籌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實施可持續發展,形成資源保護型開發方式、環境友好型消費方式和質量效益型經營方式,實現旅游業科學發展。統籌市場開拓,全面提升國內旅游市場,積極拓展入境旅游市場,建立健全瓦房店旅游目的地營銷體系,加強濱海溫泉旅游目的地宣傳。統籌旅游六要素,注重景區景點娛樂購物環節,推進旅游產業協調發展。統籌產品開發,加速建設區域旅游產品體系,重點打造觀光、休閑、度假、溫泉、會議、運動、生態、文化、節慶等旅游產品。統籌因地制宜與特色開發,堅持海陸并舉、城鄉一體、山水齊暉。統籌旅游經濟與其他產業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區域環境、民生、文化等各方面和諧發展。”以此來打造人文歷史探索區、濱海商務休閑區、生態溫泉度假區、自然山地體驗區等四大旅游產業板塊。
一個城市化的田園樣本
位于瓦房店市謝屯鎮東北部的前進村群山環繞,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這里鳥語花香、景色優美、環境宜人。
前進村以前是有名的窮山村。村民告訴記者,村里以前沒啥產業,只能靠種地、打工賺錢。此后,前進村開始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村集體入股、市場運作”的模式,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如今,這里已經成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村。
“城在田中,人在園中,城鄉一體,和諧繁榮”,是前進村的最大特色。村里建起了香洲頤家養老社區以及按三級甲等設計的康復醫院、大型室內體育館和內含幼兒園、職業教育學院、老年大學的香洲學府;擁有白酒和葡萄酒生產加工基地,其中的葡萄酒生產原料來自于村里的波爾多良種葡萄種植莊園,鎖緊了“前廠后園”的產業鏈。1200名村民都是香洲田園城旅游度假區的股東,如今他們不含股份分紅,人年均純收入數萬多元,生活品質大幅度提高。
在香洲田園城旅游度假區入口,年過古稀的蘇大娘穿著環衛工裝,正揮著掃帚清掃馬路。“干一天掙40元錢,閑著也是閑著,干點活累不著,還能鍛煉身體。”
在前進村,只要身體健康、想工作,不管多大年紀,都能找到活兒干。這里70%的村民在2000畝葡萄園工作,其余的分散在溫泉、酒廠、社區就業。有的全家都在田園城里上班,年輕人很少出門打工。僅國內最大的 “歡樂水王國”項目開業后就提供了4000個就業崗位。
在瓦房店,像前進村這樣以鄉村旅游帶動新農村建設的例子還有不少。他們通過深入挖掘區域各類旅游資源,高起點、大手筆進行開發和建設,因地制宜構筑 “兩帶四區”的現代旅游業發展格局。
綠色生態的文化暢想
許屯鎮東馬屯村地處瓦房店市北部山區,這里山清、水碧、果甜、景奇、路暢。在兩側層層峻嶺的俯視下,一條大河汩汩而下,河中清流冽冽,卵石遍布。一條平坦的公路沿著河邊而筑,一直通向遠方。大山腳下和路邊、河畔,在綠樹掩映下,是一幢幢白墻紅瓦的人家。遠遠望去,滿眼是青山綠水。春天,這里有漫山遍野、芬芳無限的映山紅、百合花、蘋果花、梨花及名目繁多的野花;夏季,有綠綠的濃蔭、清涼的山風、如練的飛瀑,泥土的清香;秋天,有開滿山坡的野菊、銀光滿山的明月、俯拾即是的野果、壓滿枝頭的紅蘋果;冬日,有銀裝素裹的群山,林濤陣陣的松林,晶瑩剔透的冰河,暖融融的農舍。
東馬屯村山高林密,谷深水清,景色優美。這里有古樹遮天的原始森林和龍潭上瀑布、天門洞、老君壁、龍王巖、獅子觀海等奇特景觀。龍潭上瀑布高60余米,瀑下是一深潭,名曰龍潭。旱時輕水柔曼,涓涓而下,如珠落輕簾;到了雨季,河水暴漲,瀑布飛瀉,山谷轟鳴,氣勢奪人。還有那險不可攀的老君壁、高懸崖壁的天門洞、如雄獅佇立的獅子觀海石、形似龍頭的龍王巖等景觀,更是美不勝收。
東馬屯是遠近聞名的“蘋果之鄉”,蘋果種植已有百年歷史,全村98%的農戶從事蘋果種植。“東馬屯牌”紅富士蘋果和獲得“地理標志產品”注冊的小國光皮薄色鮮、酸甜適口,最為有名,受到消費者盛贊。放眼望去,村邊河旁,山坡溝邊是一片片綠色果園,春天花開滿園,秋天果實滿枝,為小山村增添了迷人色彩。村里新建了12個小型文化廣場,成立了“山里紅藝術團”。三年前,這里被評為“全國最美休閑鄉村”。
東馬屯能成為“全國最美休閑鄉村”,靠的不僅是優美的生態環境,還有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和鄉風民情。在瓦房店旅游產業發展板塊中,歷史文化旅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連瓦房店市許屯鎮東馬屯村黨支部書記孫經中說,“我們之所以傾向于將這樣一個領域單獨拿出來,是對變化、時間、相依共存、共同演化的文化與自然關系的強調,要讓游客在領略自然之美的同時,莫忘歷史,記住鄉愁。”
“十大戰略”固本培元
近年來,瓦房店市多個在建和續建項目穩步推進,旅游與農業、工業、科教、養老產業“大融合”,項目開發多態化,旅游產品不斷升級。
為確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瓦房店市委、市政府實施了“十大戰略”:一是堅持政府主導,發揮政府在旅游產業中的組織領導和推動作用。創新旅游發展理念,提高協調能力,健全有效的協調機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出臺支持旅游發展的優惠政策,改善旅游發展環境,實現旅游產業聯動發展;二是完善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旅游發展體制,加大項目推介力度,扎實推進各類項目落地;三是倡導低碳經濟理念,協調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實施可持續發展,形成資源保護型開發方式、環境友好型消費方式和質量效益型經營方式,實現旅游業科學發展;四是加大市場促銷力度,創新宣傳模式,建設旅游目的地營銷體系,努力實現國內、國際旅游市場的雙突破;五是走特色發展之路。突出“溫泉滑雪”和“海濱浴場”兩大優勢,彰顯“山海特色”,主打“休閑度假”,重視“生態保護”,發展“高端產業”。不斷完善雙“3S”旅游產品體系,形成大連雙“3S”旅游的代表和東北亞有特色的休閑度假地;六是因地制宜開發山海。堅持海陸并舉、城鄉一體、山水齊暉;七是構建完善的旅游產品體系。打造觀光、休閑、度假、會議、運動、溫泉、美食、購物、文化、地產等旅游產品;八是加強旅游行業管理。深化企業改革,建立健全現代旅游企業制度,鼓勵、扶持旅游企業做大做強,全面提高旅游服務水平;九是旅游經濟與其他產業協調發展。調整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實現區域環境、民生、文化等各方面和諧發展;十是推進瓦房店旅游產業與周邊地區合作,實施區域聯動發展。
隨著國際蘋果節、海洋啤酒節、紅酒節、沙雕節、溫泉滑雪節等豐富多彩的旅游節慶活動成功舉辦,特色旅游的品牌影響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旅游產業還實現了與國際化、信息化的全面接軌,彰顯出更大的魅力。所有這一切,都為生活在這里的人帶來了對美好未來更多的希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