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加大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力度 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多年來,農產品市場“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問題層出不窮,“蒜你狠”?“姜你軍”等現象你方唱罷我登場,部分農產品品種滯銷賣難現象時有發生,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也給我國農民帶來很大損失。

為增強市場透明度,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產,通過發布市場信息引導農民調整結構,1月17日,農業部舉行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首場發布會,農業部辦公廳巡視員、副主任陳邦勛主持會議,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在會上就相關問題做了說明并答記者問。

為深入推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信息發布引導農民生產和農產品市場預期,農業部研究制定了《農業部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計劃》。按照發布計劃,今年農業部將每季度召開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會。唐珂首先介紹了有關情況。

2017年農業部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計劃

從2017年1月起,農業部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系統整合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產品,根據每種產品的信息內容和功能定位,采取中短長期、定期與不定期結合的方式,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無縫對接,持續開展農產品市場信息權威發布。一是每日發布信息。主要發布內容包括“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及重點監測的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這些信息每天在“中國農業信息網”上發布。“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是農業部組織專家,在對已運行十余年的全國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全面評估和調整基礎上,基于全國200余家典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數據生成的,重點體現了糧油和“菜籃子”產品在流通環節的價格水平,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上線運行,每日在“中國農業信息網”上發布。二是每周發布信息。主要發布內容包括“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及重點監測的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這些信息會綜合成《國內外農產品市場動態》,在“中國農業信息網”上統一對外發布。三是每月發布信息。主要內容包括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5個品種的供需平衡表,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生豬等19個品種的供需形勢分析月報和“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供需平衡表將于每月10日左右定時發布,供需形勢分析月報于每月15日前定期發布。這些信息也都通過“中國農業信息網”統一發布。四是每季度召開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會。盤點上季度農產品市場運行形勢,預測下一季度市場走勢,分析解讀各方關注的市場熱點問題。五是每年召開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對上年農產品市場運行形勢進行回顧,對當年和未來10年農產品市場形勢進行展望。

當前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總體形勢

2016年隨著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我國農產品價格由供求決定的特征更加明顯,外部因素對農業的影響進一步增強,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融合程度進一步加深,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進一步加大。從“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對2016年的測度和市場供需分析情況看,稻谷、小麥價格穩中有跌,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價格國內外聯動性增強,玉米及替代品進口減少,畜禽產品進口增幅較大,蔬菜、水果季節性波動特征明顯,大蒜等個別品種價格漲幅較大。1月16日“200指數”為108.87,同比高2.31個點,比月初上漲2.02。其中,“菜籃子產品200指數”為110.05,同比高2.46個點,比月初上漲2.27個點。據分析,目前蔬菜在田面積穩中有增,豬肉維持緊平衡,水產品供應穩定,綜合考慮節日需求拉動和天氣因素影響,預計春節前主要“菜籃子”產品價格將會繼續上漲,春節后將季節性回落。預計“菜籃子”產品價格變化對CPI的影響不會超過去年同期。從農產品市場總體形勢看,2017年在供給總量相對寬松的大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有望保持基本穩定,農產品價格上漲支撐因素不足,下行空間也不大,“200指數”預計將總體平穩、小幅振蕩,但考慮到農業內部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以及匯率、貨幣等外部不確定因素,農產品市場風險有增無減、形勢復雜多變。農業部將加強市場信息分析預警工作,做好“200指數”的監測與發布,同時也提醒農業生產經營者密切關注市場價格變化,有效防范市場風險。

“鐮刀彎”地區

種植結構調整重點品種產銷調研情況

2016年,農業部以玉米為重點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調整“鐮刀彎”等非優勢產區面積近3000萬畝,今年還要繼續調減1000萬畝。調減玉米后種什么,始終是各級農業部門和廣大農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去年年底召開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今后調結構不能靠行政推動,要更多利用市場信號和價格傳導機制。貫徹落實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農業部近期組織農業部全產業鏈信息分析預警團隊等力量,針對“鐮刀彎”地區種植結構調整重點品種,開展了2017年農民種植意向、流通渠道、市場需求和價格預測分析,形成了專家咨詢報告,希望專家的意見能對基層農業部門和廣大農民群眾安排好今年生產有所幫助。

隨后,唐珂就記者的提問作了答復。

記者:您提到農業部制定了詳細的信息發布計劃,2017年將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權威發布,這在以前是沒有的。請問這是基于什么考慮?想達到什么預期目標?

唐珂: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2017年農業工作主線就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在,農產品的供求關系發生了顯著變化,就是由數量不足變成結構性短缺,主要是中高檔的供給不足,這需要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任務之一,就是要破解農產品供需的結構性矛盾,優化農產品產品結構和品質結構,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農產品,滿足多層次、高質量、個性化需求。同時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農產品生產有很強的周期性、季節性,很容易出現“多了多了,少了少了”,這么多年來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通過發布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增強市場透明度,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產,是農業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國農業市場化的實踐經驗。今年我們按照部黨組要求,下決心提檔升級農業市場信息服務,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著力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的權威性、前瞻性,為廣大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看得懂、用得上的信息,盡可能幫助農民群眾根據市場需求做好生產經營決策,這是信息化時代創新農業管理方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在以后每個季度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中,我們將不斷豐富發布內容,不斷滿足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信息需求。

記者:農業部對批發市場價格監測已有十多年,這次為何發布“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它與原有指數是什么關系?

唐珂:農業部對批發市場價格的監測和發布始于上世紀90年代,2005年開始發布全國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十多年來,這個指數在反映農產品市場運行情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結構、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加上新舊批發市場更迭,原有指數在樣本品種、樣本市場、權重設計等方面也產生一些不適應,有必要進行全面、深度的調整和完善。與原指數相比,“200指數”在品種選擇上更注重代表性,比如,原來的指數中水產品只有5種淡水魚和2種海水魚,現在增加到49種,囊括了貝類、藻類、蝦蟹等產品,更加全面反映不斷豐富的水產品市場情況。目前的“200指數”選定111個交易品種作為樣本品種,除了水產品,蔬菜32種、水果11種、畜產品7種、糧食7種、食用植物油5種,更具有品種代表性,權重設計也更加精細、科學。此外,“200指數”接入了一些運行成熟的電子結算批發市場的實時數據,采價效率更高,數據也更精準。我們考慮要通過持續不斷努力,將這個指數打造成綜合測度和全面反映我國農產品批發環節價格整體水平及其變化的“風向標”,更加真實反映市場“溫度”,推動農產品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完善,進一步發揮市場信息在指導農業生產、引導市場消費和服務決策中的作用。

記者:我們注意到農業部從去年7月份開始發布5個品種的供需平衡表,請問為什么要推出這些農產品的供需平衡表?農業部的農產品供需平衡表是怎么形成的?

唐珂:從2016年7月份開始,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每月通過中國農業信息網,定時發布玉米、大豆、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5個大宗農產品的供需平衡表,受到了國內外市場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農產品供需平衡表,包括產量、進出口、消費等信息,不僅體現過去和現在的供需情況,而且預測未來供需形勢。簡單說,就是通過一張表來告訴市場主體,某種農產品是多了還是少了。編制發布農產品供需平衡表,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引導農產品市場運行的主要手段和通行做法,尤其是美國農業部發布的美國及全球主要國家重點農產品供需平衡表,幾乎成了全球農產品市場的晴雨表。編制和發布這5個品種的供需平衡表,我們準備了很長時間,既借鑒了國際經驗和做法,又在數據會商、模型運算等方面作了改進和創新。在每次平衡表發布之前,我們都會開展兩輪會商,第一輪是與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的開放會商,形成充分共識,第二輪是與氣象、遙感等部門的閉門會商,就關鍵生產數據進行動態調整。2017年5個品種的供需平衡表發布日期已經在“中國農業信息網”上預告,請大家及時關注。同時,我們還考慮適時拓展品種范圍,條件成熟時,還將推出主要國家重點農產品的平衡表,為全球農產品市場平穩運行做貢獻。

記者:今年東北取消玉米臨儲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改革措施,請問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后市場出現了哪些新變化?當前東北收購形勢如何?如何應對玉米市場價格下跌及農民“賣糧難”的風險?

唐珂:2016年以來,各部門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使玉米價格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同時,綜合考慮農民合理收益、財政承受能力、產業協調發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從東北新玉米上市后的市場運行情況看,玉米收購價格回歸市場,國產玉米市場競爭力提升,玉米及替代品進口下降較多,飼料和加工消費恢復性發展趨勢明顯,階段性供求矛盾有所緩解。這些都表明,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必須堅定改革信心。同時,值得關注的是,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也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市場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集中上市期東北地區運力緊張,部分地區農民“賣糧難”風險加大等。據我們監測,2017年1月份以來,東北地區,含水量為30%的玉米地頭價每斤0.50元,比2016年底跌4.4%,比去年同期跌30.5%。當前東北地區玉米收購進展總體順利,據國家糧食局監測,截至1月11日,東北地區累計收購玉米4879.5萬噸,同比減少3657.6萬噸,收購進度與2013、2014兩年基本相當,與2013、2014兩年同期平均收購量相比,減少97.1萬噸。下一步,農業部將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加大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力度,充分發揮政策的激勵和引導作用,鞏固和強化多元主體入市收購的市場格局。同時,統籌運力調度、發揮國有企業作用、完善信貸擔保政策、加強農戶儲糧能力建設,千方百計防止出現大面積、長時間“賣糧難”。

記者:剛才唐司長也介紹到組織專家對“鐮刀彎”地區種植結構調整進行了調研,請問調研的主要結論是什么?

唐珂:“鐮刀彎”地區種植結構調整任務重,玉米面積調下來后種什么,是廣大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為了給“鐮刀彎”地區調結構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去年底,我們組織有關專家,對涉及結構調整的20個重點品種(包括春小麥、葵花籽、花生、綠豆、黑豆、豌豆、紅小豆、蕓豆、高粱、大麥、蕎麥、谷子、青貯玉米13個品種以及黃瓜、番茄、茄子、辣椒、大蒜、生姜和馬鈴薯7個蔬菜重點品種)產銷形勢進行了專題調研,對2017年的市場形勢進行了預判。調研結果形成了書面材料,在座的記者朋友應該已經看到了。我在這里把專家的調研結論簡要介紹一下。“小、雜、散、亂”是當前雜糧雜豆的種植及經營特點,2016年雖然種植收益整體有所下降,但多數品種價格同比較高,2017年農戶種植積極性不減,預計雜糧雜豆總供應量增加為大概率事件,與此同時,調研顯示,多數品種需求增長不大,專家建議農戶合理安排生產,注意防范價格下跌風險。幾個主要蔬菜品種,預計2017年市場將總體保持穩定。從調研結果看,除黃瓜種植意向略有下降之外,其他品種都是增加的,這就使得保持價格穩定的壓力加大,建議種植戶密切關注天氣、市場行情等變化,地方農業部門也要加強信息引導,推動產品均衡上市。

記者:去年蔬菜價格波動比較大,價格總體水平高,請問主要原因是什么,春節期間菜價將如何運行,今年市場形勢如何?

唐珂:2016年蔬菜價格波動幅度確實較大,2月份突破近15年的歷史最高位,5月份又創近5年最大跌幅,7月以后波動上漲。氣象災害是蔬菜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春季兩次倒春寒、夏季洪澇、秋季強寒流和多次臺風等災害都對蔬菜供應造成一定影響。從歷年情況看,受節日因素影響,每年春節前和春節期間,蔬菜價格都會出現一定程度上漲。從今年情況看,目前全國蔬菜在田面積穩中有增,如果下半個月不出現大面積的雨雪冰凍等不利天氣,春節期間蔬菜價格漲幅應該不會高于上年。從2017年全年情況看,隨著全國各地大力調整種植結構,積極發展蔬菜生產,種植面積和設施水平穩步提高,品種結構和上市檔期也進一步優化,如果不出現大的氣象災害,2017年蔬菜供應是有保障的,價格也將總體平穩。這里我還要給農民朋友提個醒,多關注市場需求,不要盲目跟風種植,避免出現蔬菜滯銷賣難。

(本刊記者根據信息發布會現場發言整理)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