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大麥種植面積5134萬畝,同比降幅達21.2%,總產量135萬噸,同比降幅26.28%。大麥均價同比上漲,但由于單產量降幅偏大,農戶種植受益有所下滑。新產季供應量下降而需求相對降幅小,預計2017年大麥價格穩中小幅看漲,均價在0.85-0.9元/斤。
2016年市場運行特點
2016年大麥種植面積及產量雙雙下降,同比2015年下降幅度均超過20個百分點。下游工業需求相對穩定,飼料消費出現下滑,拖累整體消費量降至600萬噸左右。隨著國內需求下滑,進口量大幅下降。由于供應降幅大于需求降幅,本產季國內大麥期末庫存將有所下降。價格方面,本年度由于供應減少而出現小幅價格上漲。
(一)種植規模與產量均下滑。2016年我國大麥種植面積514萬畝,同比下降21.2%,總產量135萬噸,同比下降26.28%。主產區江蘇、內蒙古、甘肅三省總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占全國的42.26%、51.53%。
2016年江蘇省大麥播種面積166萬畝,同比下降20%;大麥單產量 654斤/畝,同比略減。內蒙古種植面積24萬畝,同比下降40%;因旱情嚴重旱地畝產降至200-300斤/畝,較正常年景下降50%左右。甘肅種植面積27萬畝,同比下降40%;平均單產量在687斤/畝。
(二)單產量降幅偏大,種植收益下滑。國產大麥價格整體提升,均價較去年同比上漲6.25%,但單產量下滑,導致種植收益小幅下降,其中甘肅下降幅度較為明顯。2016年甘肅平均種植收益93元/畝,若考慮租地費用,種植戶已經虧損。江蘇平均種植收益下降至138元/畝左右(不含租地費用)。內蒙古平均種植收益下滑至63元/畝左右。
(三)政策導向作用大,進口量大幅減少。在進口政策引導下,1-10月份大麥進口量下降至418萬噸,同比降幅近50%。從進口國來看,2016年澳大利亞仍是我們第一大來源國,大麥進口量占比63.87%。
我國大麥出口量極少, 1-10月出口量僅32噸,主要發往韓國、美國。
(四)飼料行業低迷,整體需求降幅大。從貿易流向來看,甘肅省大麥主要流向山西和新疆,各占比70%和15%。江蘇、內蒙古主要是流向周邊及南方酒廠與飼料廠。
2016年食用消費、飼料消費、種用消費、工業消費分別約占消費總量的2%、51%、1%、45%;飼料消費大幅下挫,拖累整體消費量降至600萬噸左右。
2017年行業展望與政策建議
(一)生產展望:種植積極性下降,種植面積預計下降。我國大麥主要是小規模生產,單位成本較高。澳大利亞、加拿大大麥主要是規模化生產,成本較低,出口到中國的完稅價相對較低,打壓了國產大麥價格,使得國內大麥種植積極性偏低。據調研,2017年各地種植戶的種植積極性不高,預計面積仍將小幅下降。
(二)消費展望:啤酒及飼料需求下滑。國內消費方面,受替代品特別是進口貨源的沖擊,今年大麥在啤酒、飼料方面的用量下降趨勢較為明顯。未來3-5年,國產大麥的消費增長空間在啤酒、飼料方面增長空間有限,其他如特色食品、保健茶等存在小幅上升趨勢,但消費量增長空間有限。
(三)價格展望:供應量下滑,價格有望小漲。2017年價格相對穩中小幅看漲。進口貨源減少,國內供應量難以大幅度提升,雙方面利好共同支撐市場。預計2017年價格維持在0.85-0.9元/斤。
(四)政策建議:進口貨源沖擊大,需國家采取相關措施。由于進口貨源對于國產大麥沖擊非常大,因此建議相關部門采取一定措施保護國產大麥市場。大麥市場的主導權旁落在進口貨手中,只要進口貨價格出現變化,國產貨必然受到影響,進口量居高不下使得大麥國內市場很難走出獨立行情。
風險提示
相關作物影響大,種植不確定性加大。大麥種植區域與小麥有重合,小麥的政策對于大麥存在影響。
天氣風險不可控。天氣對大麥產量及質量影響較大,天氣因素加大了未來大麥市場的不確定性。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