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2017年5月)》估計,2016/17年度,中國食用植物油產量為2630萬噸,較上月估計值調增19萬噸。其中,豆油產量為1562萬噸,較上月估計值調增25萬噸;菜籽油產量553萬噸,較上月估計調減7萬噸。食用植物油消費量為3145萬噸,較上月估計值調增2萬噸。食用植物油進出口量不做調整。
本月對2016/17年度供需數據進行調整有以下考慮。一是豆油產量調增主要受大豆進口量調增影響。2016/17年度中國養殖業蛋白飼料需求增量超過預期,同時南美大豆豐產,全球大豆供給延續寬松格局,推動大豆進口進一步增加。2016/17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預計達到8945萬噸,比上月估計值調增290萬噸,壓榨加工規模及豆油產量相應調增。二是菜籽油產量調減主要受2016/17年度中國油菜籽產量調減影響。本月,長江流域主產區油菜籽即將迎來收獲,根據油菜全產業鏈分析預警團隊針對主產區的調度數據,由于上年收購價格前低后高,農戶多在前期集中售賣油菜籽,未享受到后期高價帶來的高收益,因此多數產區油菜種植面積以減為主,部分產區如江蘇減幅超過20%;另外,湖北、湖南等主產省綠肥面積較上年有所增加,因此全國油菜收獲面積較上年度繼續縮減。單產方面,氣象監測數據顯示,油菜全生育期氣象條件總體良好,積溫較高,土壤墑情適宜,有利于油菜生長發育,特別是后期天氣有利于油菜增角、增粒、增重。盡管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部分產區遭遇大規模降雨,菌核病發生重于常年,但因持續時間較短、防控有效,病害影響較輕。油料全產業鏈針對主產區的單產調度數據顯示全國平均單產同比上年略有增加,其中湖北增2.78%,四川、湖南持平略增,河南增8.9%,江蘇增10%。綜合收獲面積和單產水平,中國油菜籽產量預計較上年度減少3.1%。受油菜籽產量減少影響,國產菜籽油產量相應調減。
本月預測,2017/18年度,中國食用植物油產量2685萬噸。其中,豆油產量1592萬噸,較上年度增加30萬噸。菜籽油產量571萬噸,較上年度增加18萬噸。食用植物油進口量62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60萬噸。食用植物油消費量3163萬噸,較上年度增加18萬噸。
食用植物油供需數據形成的主要依據如下。
生產方面,一是豆油產量較上年度增加30萬噸。大豆進口量繼續增加是豆油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017/18年度,中國畜牧養殖業產能逐步恢復,豆粕對其他蛋白類產品的替代將有所增加,影響大豆進口量繼續增加,預計大豆進口量為9316萬噸,比上年度增加4.2%,由于進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豆油產量相應繼續增加。二是菜籽油產量較上年度增加18萬噸。產量增長一方面來自國內油菜籽生產恢復,另一方面來自進口量增加。據近期油菜全產業鏈針對國內主產區加工企業及各類經營主體的調查,由于連續兩年減產,國產油菜籽供應偏緊,2016/17年度油菜籽收購價格上漲預期明顯,開秤價格預計在2.3-2.5元/斤,顯著高于上年度開秤價格,價格漲幅超過30%。收購價格上漲在很大程度上將提高農戶種植收益,有利于帶動部分產區油菜種植面積在連續下降后恢復增長。但在山地和丘陵為主的產區,因機械化推廣緩慢、生產成本仍較高,比較效益總體偏低,面積恢復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制約。預計2017/18年度中國油菜面積增幅超過1.5%,增幅與后期油菜籽收購價格走勢密切相關。油菜籽進口方面,2015年以來中國大規模集中拋儲導致菜籽油儲備規模大幅減少,2017/18年度菜籽油供需缺口較大,由于進口油菜籽在成本和出油率上相比國產油菜籽優勢突出,油菜籽進口需求相應增加,進口規模預期超過400萬噸。三是花生油產量較上年度增加6萬噸。增產主要源自新年度農戶種植花生面積增加帶來的產量增加。油料全產業鏈針對花生主產區農戶的種植意向調度數據顯示,受近兩年花生收購價格保持高位、種植比較效益優勢突出影響,山東、河南等主產區農戶種植花生積極性較高,2017/18年度中國花生種植面積預計增加2%,總產達到1776萬噸。此外,全產業鏈調度數據顯示,受2016/17年度遭遇干旱導致單產下降以及收購價格較前兩個年度大幅下降影響,內蒙古、新疆等主產區向日葵種植面積預期縮減10%-30%,受此影響,2017/18年度中國葵花籽油減幅預計超過18%。
消費方面,受中國人口總量增加、城鎮化率穩步提升、人口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2017/18年度中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量預計增長0.5%,增至3163萬噸。其中,城鎮消費2165萬噸,農村消費998萬噸。
貿易方面,2015年12月以來,中國累計進行了44次臨儲菜籽油拍賣,共計成交426.4萬噸,儲備油出庫為確保食用植物油供給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自2017年3月8日起,中國停止拍賣儲備菜籽油,考慮到油菜籽生產恢復緩慢,2017/18年度中國食用植物油供給將趨于偏緊格局,供需缺口需通過國際市場填補,棕櫚油、菜籽油進口量均較上年度增加,分別達到375萬噸和85萬噸。食用植物油進口總量預計達到62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60萬噸,增幅10. 7%。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