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7-2026)》,對未來十年中國主要農產品市場形勢進行了展望預測。連續4年發布的展望報告日益受到政府決策部門和產業界的重視,標志著我國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工作不斷走向成熟,同時也意味著我們通過農業展望釋放信息和引導市場的能力不斷增強。
開展農業展望,加強農業信息監測預警,是我國農業適應國際化、信息化、市場化發展的現實之需,是我國現代農業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利好三農,利好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業展望是農業市場預警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傳統的、過去時地總結和生產計劃安排,轉向數據化的、未來時地分析預測,農業展望體現著中國農業現代化管理方式的創新。
當今世界,以信息、網絡、通信技術為先導的新科技革命,正深刻改變傳統產業發展方式。信息日益成為新型生產要素和重要社會財富,產業發展對信息數量和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農業生產是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結合的過程,農產品市場具有天然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對信息的要求更高。基于此,世界很多國家都把開展農業展望、加強農業信息監測預警,作為現代農業管理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更好調控農業生產,引導農產品市場價格走向。
步入信息時代,信息資源作為戰略性資源,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市場主動權。未來中國農業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求出路、謀發展,就必須加快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通過對農產品資源、環境、生產、供求、價格等信息的挖掘、整理、分析、預測和發布,發揮我國農產品生產、消費“大國效應”,增強國際市場話語權。
我國農業展望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多年努力,已經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專家隊伍。隨著農業展望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在農業數據監測、農業信息分析以及農業信息發布和服務等各方面都在不斷進步,利用信息引導現代農業發展的能力也越來越強。這些,都有利于我們在未來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更合理地配置各種資源,也有利于我們準確識別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關的不確定性,并進而在此基礎上做好預案。加強信息監測預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為現代化農業管理方式的創新開啟新篇章。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