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個豐寧縣,豐寧有家緣天然。緣天然是個生產高端有機乳品的農牧企業,2012年起,走的是“企業+貧困戶”的產業扶貧路線。縣里把扶貧資金分解到戶,貧困戶再把這筆錢入股到企業,一般戶均每年保底分紅可達750-1200元,加上在緣天然上班的工資收入,進入這條產業鏈的農戶當年就能邁過貧困線。
牧場和生產線勞動強度不大,技能門檻不高,婦女和歲數大點兒的農民都能干,希望加入緣天然的貧困戶越來越多。政府也寄望緣天然擴大產能,發揮更大龍頭帶動作用,問題是擴產的資金從哪來?用集團董事長孫璽珉的話說:最大的瓶頸是農業設施和生物資產不能作為抵押物獲得貸款,融資成了他心頭的一個痛點。
轉眼到了2016年9月,豐寧縣為緣天然聯系了京東金融、蘇寧金融和中華聯合保險等機構,設計了一個發放扶貧貸款,投資龍頭企業,保險公司擔保,政府提供風險保證金的模式,授信金額2億元人民幣。項目先期在黃旗鎮東營子村奶牛牧場進行試點示范,這個牧場可帶動1000貧困戶,戶均最低年收入在12000元以上。孫璽珉向政府承諾,待示范成熟后,將在緣天然集團旗下其他三個具備條件的牧場進行推廣,屆時豐寧通過奶業扶貧最少可帶動4000農戶脫貧,占全縣40620貧困戶的十分之一。豐寧縣委書記方志勇對這個產業扶貧模式的概括是:“企業得發展,資方零風險,農戶有笑臉”。
到豐寧走了一圈,感慨頗多,緣天然的案例對很多地方都具有借鑒和啟示意義。產業是精準扶貧的“發動機”,落后地區要甩掉貧困帽,只能借助產業崛起;沒有產業的區域,擺脫不了死水一潭的困境。精準扶貧要實施精準幫扶,不僅幫扶貧困戶,也要幫扶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社會效益好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這才能形成龍頭帶動、能人引路、項目輻射、產業發展的局面。要選擇貧困群眾能上崗就業、穩定增收的特色優勢產業項目,引導、提高貧困戶產業發展的參與度和受益度,增加租金、股息、紅利等財產性收入。
從政府層面考察,產業扶貧需要積極探索創新,開流活源,以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襟懷去調動、配置各種社會資源。從企業視角考量,不能把產業扶貧僅僅理解成付出和奉獻,客觀、準確的認知應該是:企業為貧困地區創造發展契機,扶貧事業為企業帶來更大成長空間。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