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邊郊區(qū)不少鄉(xiāng)鎮(zhèn)都有獨具特色的農村集市,生意紅火,現在他們服務的對象遠不止周邊農民,那里新鮮、便宜、綠色的農副產品,正在吸引著更多城里人前往,趕京郊大集,品京郊味道。
還在為置辦年貨的事兒發(fā)愁呢?您可別著急,現在就給您介紹一個置辦年貨的好去處!
“集市”這個詞對于從小在高樓大廈間長大的人來說是一個缺少感性認識的詞匯,尤其是真正的農村大集,一度遠離市民生活。隨著經濟快速發(fā)展,農副產品極大豐富,去近郊趕集也有了新內涵。它不再是簡單的買或賣,而是休閑、購物與郊游。
我特別喜歡去農村趕集,喜歡農村那濃濃地鄉(xiāng)情;一些在城里看不到的風景在那里可以看到;順便也吃點、買點,最重要的是這里的商品價格很草根很實惠,感覺特別親切,特別開心。
前一段時間聽說大興青云店的大集十分熱鬧,很多市區(qū)居民專程坐車到此趕集,于是有了這次青云店的趕大集之行。
元旦這天,是農歷臘月初四,雖然天氣不好、霧霾嚴重,我和老公還是不到7點就出發(fā)了。自駕車從南中軸路出永定門往南過德茂莊,順104國道一直行駛約7公里路西就到青云店了。現在離城里近交通又方便的當數大興青云店大集了,這里每逢農歷尾數為二、四、七、九的日子都有集,今天剛好是逢集的日子,先去探探路。
要過年了,家家都在置辦年貨,別以為現在還早,去看了北京青云店大集就知道這年快到了。春節(jié)是一年一度的消費旺季,吃穿住行的年貨,樣樣需要購買。大家除了逛傳統(tǒng)的商場超市外,承載著年幼時的花布、年畫、窗花的大集是購買年貨的好去處,抑揚頓挫的叫賣聲充滿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這里處處透著濃濃的年味。
從現在起,一直到春節(jié)前,來趕集的人會更多,開車的朋友一定早到,去晚了就沒有停車位了。這次是開車去的,8點趕到存車時管理員說,你們來得早,過了10點車位全滿,走一輛進一輛,這陣勢,真是想不到,城里哪有這么火的市場呀,不是為了買什么,就是為湊個熱鬧。
青云店的大集,據說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而且來這里賣東西的不僅僅是京郊農村的農民,還有來自河北廊坊甚至天津等地的農民和很多北京城里人。能在離北京如此之近的地方體會到農村大集的味道,對我來說也是一件樂事。
走進集市,用摩肩接踵來形容一點兒也不過分,熱火朝天的場面,老遠就聽到吆喝聲、叫賣聲,哪個攤位前都擠滿了人,隨意挑選著自己中意的物品,攤主和氣、熱情,買主覺得物有所值當即買下,滿載而歸,也許這正是趕集的妙處所在——這年味兒,重。
琳瑯滿目的農產品、副食品大多都是農民們自己家種植和養(yǎng)殖的,散養(yǎng)柴雞、家養(yǎng)豬肉、蘑菇木耳、年糕煎餅、核桃大棗、農家自制的黃醬、豆腐等,特別是沙子營大蔥、東孫村山藥、小谷店的木耳、東大屯的大蒜、芹菜、白菜等很受歡迎。價格上應當比城里的早市要便宜,最主要是新鮮。
今天的首要任務是搞定一些新鮮的蔬菜,由于時間還早,人也不算多,逛起來還挺順暢。城里人喜歡趕大集,不在乎買多少,就是圖個熱鬧,出發(fā)前計劃什么都不買,結果不到半個小時,我們的手中已經提滿了剛從地里刨出來的衛(wèi)青蘿卜、五塊錢兩大捆的新鮮蒜黃以及韭菜、茴香、黃瓜、生菜等等,還有老媽獨愛農村自家制作的鹵水豆腐,一下子買了三斤。架不住又買了一堆炸咯吱、菜墩子、蓋簾、茶湯面、玉米面、杜鵑花、郁金香……滿載而歸啊。
記者了解到,大集這天,早上7時許,附近的村民騎電動三輪、蹬平板車、開著面的,載著滿車貨物轟轟隆隆來到集市,熟練地將袋子里成包成捆的年貨擺開。逛集市我有很多新發(fā)現,這兒的干果比城里賣的價格便宜,而且這里買粉條能用鍘刀鍘短了,回家吃就方便多了。還有大集上售賣調料的攤主告訴記者,過去賣的八角、桂皮都是整個的稱,現在有電磨,誰想要粉狀調料現場就能加工好,可以滿足消費者特殊要求。糧食品種也多極了,玉米面5元一斤,賣貨的老爺子說,這是他家種的,當年的新糧食,好吃著呢,你們城里人一買就是幾十斤回去給大家伙分。
比起趕集的人,攤販年玉青起得更早,不到5點就開始碾磨江米粉,磨好才能做手工元宵。芝麻餡料壓制成小塊,放在鋪滿江米粉的竹筐中,撒一次水、鋪一層粉,如是反復四五次,中間不停晃動竹筐,小小的餡料變成圓滾滾的元宵,年玉青就出門了。到了集市上,她又套了件白圍裙,生怕沾染了吃食。50多歲的年玉青是地道的青云店人,她家的攤位上,傳統(tǒng)的茶湯面、炸咯吱、江米面、手工元宵最受歡迎,一個早上能賣百余斤,手工元宵賣了三十年,手藝是她父親傳的。
“老作坊”秦記豆腐更是吸引城區(qū)市民,最遠的顧客有從城北亞運村趕來的,就為了吃上一口鹵水豆腐,他們有的人用紙盒捧著,有的拿桶拎著回家。
如今,雖然京郊大集的整體規(guī)模已今非昔比,但大集上“紅火熱鬧”的景象卻不減當年,尤其是臨近過年,趕大集絕對稱得上是京郊一景。“年前的大集更熱鬧,喜慶的大紅燈籠、對聯(lián)、各種年貨應有盡有。”青云店大集的老熊告訴記者,對農民來說,年前年后逛大集就像是在逛廟會,大集上有的吃有的玩,還有當場給村里人寫字畫畫的,要的就是那個熱鬧勁兒。
后記:時間并不總是帶來改變,傳統(tǒng)的農村大集在變與不變的轉換間,歷經著興衰的演變。它更神奇的力量,是讓一些東西留存,積淀為傳統(tǒng)。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發(fā)展,農民對于購物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在新興購物方式的沖擊下,農村大集正在發(fā)生變化,售賣的東西早已不同,豐富的物品種類,適應新的需求,尋求新的生存空間;不變的是,集市上的農民依舊質樸和純真,以及延續(xù)下來的原汁原味的農副產品。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