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娟和丈夫沒有選擇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里種植蔬菜,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有父母陪伴更好成長。靠著流轉的五六十畝的蔬菜地,不斷學習新的種植技術,如今有了不錯收入,而他們今年的目標是毛收入三十萬元。
“我們村海拔七八百米高,氣溫比沿江400米以下低,所以現在還在移栽菜秧。”4月23日,重慶市豐都縣雙路鎮楠木村一組農婦彭秀娟對筆者說。
連晴高溫導致蔬菜減產
“我們家只有四五畝承包地,這幾年很多村民外出務工,我們就把這些村民家的承包地接過來,一共有60多畝,全部用于種植蔬菜。”彭秀娟說。
彭秀娟告訴筆者,去年春季,她和丈夫經過商量,先后在地里種植了四季豆、黃瓜、茄子、辣椒、豇豆等夏季時令蔬菜品種,同時還種植了10多畝蓮藕。夫妻倆起早貪黑,頂著日曬雨淋,用勤勞的汗水換來了各種蔬菜的茁壯生長。
“轉眼間就到了成熟期,我和丈夫更忙了,幾乎每天一大早,就要采摘已經成熟的蔬菜,然后運送到市場上去賣,有時候也有菜販到地頭來收購。”彭秀娟說。
蔬菜生長態勢良好,根據以往經驗,夫妻倆推算,四季豆畝產800公斤、黃瓜畝產1300公斤、茄子畝產1500公斤、辣椒畝產1000公斤、豇豆畝產1000公斤不成問題。按照當時行情,這一季蔬菜全部采收上市后,預計毛收入可達30萬元。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茄子、辣椒、豇豆等蔬菜采收后期,遭遇了20多天的連晴高溫襲擊,結果蔬菜過早被干死,產量大打折扣,收入也隨之下降。整體損失至少達8萬元左右。
為了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立秋后,夫妻倆又種植了不少秋菜、冬菜。
及早謀劃今年蔬菜生產
“夏季蔬菜生產是全年重中之重,今年春節剛過,我和丈夫就忙著春耕備耕,買種子、購薄膜,籌備肥料,肥料以農家有機肥為主。”彭秀娟說。
夫妻倆商量決定,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夏季蔬菜適當擴大茄子的種植面積,其他如四季豆、黃瓜、辣椒、豇豆等蔬菜也要繼續種,只是面積相對減少。去年由于干旱,他們種植的10多畝蓮藕也減產,因此趁目前雨水比較多,還要做好蓄水保水工作,爭取今年的10多畝蓮藕能夠有充分的水源保障,從而獲得較好收成。
“與去年不同的是,我們今年還搞起了大棚,主要種植茄子等蔬菜。目前,大棚茄子長勢很好,大部分植株已開花結果,預計在5月中旬可陸續采收上市。”彭秀娟說,但其他露地種植的蔬菜就晚了很多,主要是海拔較高的緣故。
筆者看到,他們夫妻倆種植的露地茄子、辣椒、黃瓜等,目前才成活不久,而在高家鎮汶溪村、名山街道顧家店村蔬菜基地,這幾種露地種植的蔬菜已經開花結果。不僅如此,彭秀娟說,他們培育的部分菜秧,目前仍在繼續移栽。
“你看嘛,這個苗床里剩下的是茄子秧、辣椒秧,還有那邊培育的西瓜秧,這些秧苗預計在兩周后全部移栽出去。”彭秀娟說。
期盼今年收入好于去年
“你們夫妻倆要種植60多畝蔬菜,會不會有忙不過來的時候?”筆者問。
“主要是采收那段時間很忙,因為蔬菜采收回來后,還要運到市場上去銷售。我和丈夫每天天一亮就要下地,相當辛苦,不過只要當天的蔬菜能夠賣個好價錢,再辛苦也就不覺得啥了。”彭秀娟說,其實,他們種植的蔬菜都是陸續成熟的,因此采收也是陸續進行,這就有了回旋的余地,只要有周密的計劃和安排,就不會很累。
彭秀娟介紹,按照去年的市場行情,種植一畝蔬菜,正常情況下毛收入有5000多元。60多畝原本會有30余萬元,但因連晴高溫干死了部分植株,導致采收后期損失。為預防今年重現高溫伏旱天氣,她和丈夫將部分不耐旱的地塊進行了調整,也就是把耐旱的蔬菜種植到不耐旱的地塊,把不耐旱的蔬菜種植到耐旱的地塊。
“同時,我們還嘗試通過提早種植和延遲種植的方式,盡量避免高溫伏旱帶來的損失。”彭秀娟說,他們今年決定種植四五畝西瓜,也是為預防蔬菜行情不好做準備,這樣可以通過兩者價格互補實現最大限度增收。
據悉,目前夫妻倆還學會了玩微信,將一些菜販拉入群里,既可隨時了解市場行情等信息,蔬菜成熟采收時,也可通過朋友圈把蔬菜賣得更遠、更好。
在別人外出打工的時候他們夫妻看到了機會流轉村里打工人員的田地,而且不斷學習先進種植技術,他們夫妻收入比外出打工的村民還要高上幾倍。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