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土生土長的“店集模式”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汪 洋 字號:【

  “現在,俺們村的農民幾乎都是‘甩手掌柜’,自從有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大家都從繁重的農事中徹底解放出來了。如今,不僅地種了,收入還增加了。托管服務,是真好啊!”金秋時節,正值秋收農忙季節,記者來到安徽省鳳臺縣店集村,放眼望去,處處一派豐收景象,由于農業生產都“托管了”,田間地頭里,明顯少了許多來去匆匆、忙碌的“老把式”農民。

  問題倒逼,“店集模式”應運而生

  鳳臺縣店集村位于淮河北岸的西淝河邊上,全村有農戶2700多人,耕地5053畝,是典型的農業村,全村農業基本“靠糧吃飯”。“村里有800多人常年在外地工作,另有近500人就近務工。”村委會負責人說,長期以來,由于人均只有一畝半地,靠地發家的可能性極小,所以,村里青壯年勞力或外出或就近務工,大都已走出農業。村情、村事悄然發生變化。

  “2009年以來,我們不斷探索如何面對農村實際情況,圍繞農業生產,做好各項農事服務,為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摸索出一條以服務業帶動農業的新生產模式,目前,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在鳳臺縣不斷發展壯大,全縣45%的土地都被各類農事服務合作社托管服務,成就了在淮河兩岸家喻戶曉的‘店集模式’。”鳳臺縣沿淝糯米合作社理事長陳宏斌告訴記者,所謂“店集模式”簡單地說,就是依托各個不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農民生產的各類農事,進行細化分解,訂單服務,通過“農業生產托管”,從而達到生產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合作社提供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耕旋、統一防治、統一秸稈綜合利用等一直到糧食烘干銷售“十統一”服務,明碼標價,保底收成,農戶“按單點菜”,可以半托(選十項以下)付費模式,也可以全托(全部交合作社耕種)分成模式。

  “為適應規模化糧食生產模式,在村委會的提議下,全村農民召開會議,同意對原有的承包地進行調整,目前,店集村的耕地全部進行了重新整理,田成方、路取直,小田變大田,更適應機械化耕種。”陳宏斌說,幾年來,沿淝糯米合作社從2009年的托管1700畝發展到托管全村近90%的4753畝土地。

  機制靈活,合作社和農戶實現“雙贏”

  “在開展農業生產托管這種模式之前,合作社也曾經租賃流轉了400畝農戶土地耕種,但在試驗一年后,效益不是很理想。”陳宏斌說,一是管理跟不上,這么多耕地,全部請人管理,跟“大包干”前一樣,很多人出工不出力,不是自己的地,管理不精心;二是倉儲、機械跟不上,糧食收獲后,需要晾曬,沒有那么大的曬場,沒有那么多的倉儲設施和烘干設備;三是風險太大,“400畝耕地,鳳臺縣這邊土地流轉價格在每畝1100元左右,44萬元必須提前付給農民,合作社還要支付種子、化肥等投入,如果收成好,每畝地可以賺300-500元,但如果遇到災害性天氣或者病蟲害大面積暴發,合作社將損失巨大,雖有農業保險,但根本不夠。”

  “農業生產托管除了機制靈活,可以避免合作社租賃流轉土地直接經營的風險外,還可以打消農民惜地的顧慮。”陳宏斌認為,農民世代視土地為生存之基,租賃等不同形式的流轉土地,雖然明確不改變所有權和承包權,但農民仍然心存顧慮,擔心地被“流”沒了。“農業生產托管就可以很好打消農民的后顧之憂,地仍然是他們的,收成也是他們的。簡單地講,承包戶變成了地主,合作社是他們的雇工,農民比較放心。”

  “不變使用權、耕種專業管,服務項目全、農民按需選,一產三產化。”合作社以服務來經營,以托管費用及開展生產來取得效益,初步實現了土地的集約化、規?;?、專業化、機械化生產和經營,可以說,通過農業生產托管這種農業服務業的支撐和配套,進一步強化了農業的要素功能,不僅讓農民和合作社實現“雙贏”,也加快了傳統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增減之間”,托管效益涇渭分明

  “簡單測算下,托管后,實行統一供種,可畝均節約種糧18斤,減少投入20元以上;實行統一配方施肥,可畝均減少化肥用量5公斤,減少投入15元以上;實行連片耕種收管,可畝均降低費用65元以上。”陳宏斌說,農業生產托管帶動了糧食增產,讓農民種糧收入顯著增加,并且農業生產托管讓外出務工的農民不用再城里、田間兩頭跑,農民勞務收入也因工時增多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與此同時,農民選擇農業生產托管、享受“十統一”服務后,合作社可以將農民自身掌握不了或者使用有困難的農業科技成果落實到農業生產中,解決了科技興農最后一站難落實的問題。“優選良種、精耕深種、科學施肥、科學防治等農業科技的廣泛使用,可使農民畝均減少物力投入300元以上,減少勞動力成本400元以上。”

  農機效率增加,空耗減少。農業生產連片托管后,服務業務增多,增加了合作社農業機械的有效工作時間,機械化效率和產生的效益均顯著提高,促進了合作社的發展。據測算,農機耕種效率增加了50%以上、收割效率增加了40%以上,農機戶年增收近5000元,增效30%以上。同時,集中連片作業使得播種機、收割機等減少了東奔西顛、路上空耗的現象,僅油料成本就減少30%左右;開溝機、旋耕機等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間,閑置率大大降低;排灌機統一使用后,避免了以往農戶之間爭相使用、效率低下的問題,畝均水費可減少40元以上。

  規模效益增加,污染減少。農業生產托管讓糧食生產從一家一戶分散種植向規模化經營轉變,在專業服務的幫助下,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規模效益大幅增加。與此同時,規模化經營降低了化肥、農藥的用量,可對秸稈進行綜合利用,使糧食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大大減少。“以店集村為例,現在育一畝機插秧苗可供100畝稻田使用,而以往育一畝手插秧苗只夠插15畝稻田,一季水稻僅育苗就可節約土地340畝,按照每畝土地凈收入500元計算,可增加效益17萬元。為減少秸稈焚燒造成的污染,合作社在統一收割過程中對秸稈粉碎,通過用作養牛的飼料、作為加工豆腐的燃料、直接還田三個途徑進行處理,改變了以往‘一把火’的處理方式。”陳宏斌如是說。

  延伸服務,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最近幾年,沿淮地區每到糧食收獲季節都陰雨綿綿,2017年更有近60年一遇的罕見秋汛,看著糧食發芽發霉爛在地里,農民心疼不已。每家每戶的種植,不可能都去上個烘干機。看到這種狀況,俺就琢磨著怎么才能讓老百姓種下的糧食能夠收獲,換取生產資金。”頂著巨大的資金壓力,陳宏斌今年來陸續新上了22臺烘干機,秋汛期間每天都安排合作社社員到農戶的田間地頭去收取潮濕的糧食,拉回合作社烘干,每斤只收取農民0.1元錢的烘干費用,讓利給農民,解決農民糧食在地里由于下雨不能收獲的難題。“整個店集村的糧食收來了,周邊村里的群眾也要俺們去收,為了群眾的利益,俺們將烘干設備開到最大生產能力,今年秋汛中,為周邊的農民群眾烘干糧食達1600萬斤。”

  眼下,陳宏斌在縣農委的支持下,又率先將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延伸到糧食烘干和存儲銷售,通過與鳳臺縣糧食銀行簽訂了收儲合同,今后烘干的糧食直接銷售給糧食銀行,而托管的農民,可以從合作社立即拿到售糧款,也可以憑合作社的“糧票”換取糧食,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

  “今后,農民的地歸根到底還是農民種,大多工廠不招收年齡較大的農民,俺們就帶著他們種地,利用農業機械化,提供一條龍全程服務;通過無人機進行統防統治,逐步淘汰在稻田里人背或壓稻的自走機械;通過機械化讓農藥化肥環保、可控,最后通過大型烘干機解決農戶存糧曬糧的最后一步難題,從事農業生產再也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了。”展望未來,陳宏斌說,“俺的夢想就是盡快讓農民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