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陳燕的合作社之路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陳燕是北京門頭溝清水鎮椴木溝村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從小就生長在靈山腳下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沒見過什么大世面。但陳燕從小就有一顆不甘落后的心,結婚后,她和丈夫過著很艱苦的生活,沒有什么經濟來源。為了增加收入,他們租了一群羊,丈夫理所當然地當上了羊倌。沒過多久由于丈夫得了急性肝炎,臥病在床,無奈之下,陳燕背上不滿兩歲的兒子,開始上山放羊。十月份的靈山已經是寒冷刺骨,孩子睡在她的后背上,手腳凍得通紅,而陳燕卻只能不停地在荒山野嶺上追趕著不聽話的羊群。望著那巍峨的靈山和茂密的森林,陳燕看著孩子凍得通紅的小臉,她的眼淚不禁流了下來,一次次地問自己何時才能走出大山,怎樣才能改變自己現在的生活。

  就這樣,堅持下來的陳燕用自己多年攢下的全部積蓄,買了一塊位置較好的地皮,在兄嫂的幫助下,蓋起了新房,開起了餐館,取名“龍江居”。經過幾年的用心經營,餐館的生意慢慢地好了起來,生活也跟著越來越好。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致富能手。但陳燕并沒有滿足現狀,只把它當作一個新的起點,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因地制宜謀發展

  勇挑重擔譜新篇

  2002年的一天,一個來店里吃飯的客人,向她打聽在哪里可以買到野生的黃芩茶。陳燕告訴客人:“黃芩有,但還真沒聽說哪里有出售黃芩茶的。”這位客人請陳燕幫忙留意哪里有賣的,如果有的話,可以跟他聯系。通過和這個人的聊天,陳燕發現了這里面蘊藏著商機。陳燕的家鄉生長黃芩,但是從來沒有把黃芩做成飲用品來出售的。就這樣,陳燕開始了關于野山茶的研究。

  可是做茶談何容易。陳燕既沒有做茶的經驗技術,周圍也沒成功經驗可以借鑒,這時的陳燕只有靠自己一點點的摸索和研究,總結一次次的制茶失敗經驗,最終采用傳統的工藝和現代工藝相結合的方法去試制,終于制成了想要的湯色金黃、味道純正的黃芩茶。陳燕后來接受采訪時說:“現在我可以自豪地說一聲,野山茶的研制成功在京郊農村我是第一家,當地人更是笑稱我是研究野山茶的土專家。”

  實驗成功了,陳燕再次投入建起了家庭小茶廠,雇用了12名家庭婦女,自己當上了小廠長。通過自己的努力,野山茶初步走向了市場。為了增加產量和種類,擴大生產規模,陳燕又貸款50萬元,租了新地皮,建了新廠房,購買加工生產線兩條,安排本地區100余名婦女就業,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得到了區政府和鎮政府的支持與肯定。

  為了將野山茶打入更廣闊的市場,促進銷售量,陳燕采取了以免費品嘗加買送的促銷的方法進行宣傳,以餐館做銷售平臺,凡到店就餐的客人都可免費嘗到加工的野山茶。就餐后,還會給每一位客人一小包野山茶作為禮物帶回去給家人和朋友品嘗。通過這種方式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京西山茶的功效。這樣無形之中也就成了京西山茶的宣傳員和推銷員。

  扶貧幫困傳富經

  樂于奉獻播愛心

  陳燕于2007年10月成立了黃芩種植專業合作社,入戶社員150多戶,種植黃芩近千畝,帶動農民就業近百人,其中婦女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年加工鮮黃芩近四十萬斤,收入達百萬元,在2012年開了第一次分紅大會,社員分到了紅利。如今“阿芳嫂”品牌的山茶現已近銷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等地,遠銷韓國、香港等地。在不久的將來這種山中之寶——野山茶一定會飄香千萬家。

  幾年下來,陳燕不但還清了所有借貸,還成為當地致富的龍頭企業。社員的收入不斷提高,2013年面對本地區合作社在發展中遇到了資金短缺,金融機構也無法貸款的情況下,清水鎮74家合作社,一個個無力支撐,紛紛倒下。在這緊要關頭,陳燕四處奔波,牽頭與清水鎮政府合力,組成了北京市第一家由十一家不同類別的合作社合體的北京清水騰達鄉村旅游聯合社(以下簡稱“聯合社”),并在工商部門取得了合理合法的注冊,注冊資金1005萬,入社社員1376人,其中殘疾人126名,婦女769名。聯合社成立后,便開始進城開設產品綜合門店,讓清水鎮社員的好產品走出深山,以互相聯保的形式向朱靜村鎮銀行貸款750萬元,這下可謂是雪中送炭,解決了合作社資金困難的大問題,讓十一家合作社從新站了起來,并且蓬勃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強到勢不可擋的發展。推動清水鎮合作社的全面發展,如今聯合社成了帶動當地就業的主力軍。

  三年多來,聯合社內已有三家合作社被評為了市級合作社,兩家被評為了全國示范社,一家全國養蜂示范社,全年帶動就業1000多人,年收入近億元,為此得到了北京市農委給予聯合社的創新獎,聯合社抱團取暖,贏得了共同發展的輝煌。

  2016年,陳燕又在產品創新上下功夫,研究出了黃芩茶糖,并獲得了創新獎。還參加了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榮獲了優秀獎。今年合作社又引進了新品種——辣木茶種,并且實驗成功,明年將擴大種植。

  扎根農村這片沃土,勇做創業先鋒,幾年來,經過艱苦創業,陳燕取得了不少成績,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但陳燕說:“今后我要繼續堅持‘誠信為本、服務于民和科技致富’的理念,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引進新商品、新機制,不但做一名致富路上的帶頭人,還要幫助和帶領更多的農民兄弟姐妹早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