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信譽,品牌是信用,品牌是信任。農業品牌貫穿農業供給體系全過程,覆蓋農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是農業綜合競爭力的顯著標志。當前,我國已進入質量興農、品牌發展的新時代,農業部把2017年確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農業品牌發展的黃金時期已經到來。
“農”是吉林省的重要標簽之一。第十六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簡稱“長春農博會”)首次設立了吉林省品牌農業館,集中展示宣傳吉林大米、吉林雜糧雜豆、吉林食用玉米、吉林長白山人參、吉林長白山食用菌、吉林優質畜產品等“吉字號”品牌農產品,成功打響“吉林品牌”。
長白山人參的品牌路徑
人參含片、人參飲料、人參糖……吉林長白山人參展區內絡繹不絕的參觀者,足以說明其品牌影響力。據展區工作人員介紹,本屆農博會上,長白山人參區域公用品牌旗下的人參品牌和省內名優人參品牌近百余種產品悉數亮相,充分展示了當前吉林省人參產業的發展成果。
人參是個寶,素有“百草之王”的美稱。據統計,目前吉林省人參留存面積達5893萬平方米,年產鮮參2.89萬噸,產量約占世界總量的52%,是當之無愧的“人參之鄉”。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并沒有形成品牌優勢,人參產品附加值低,處于低端原材料的市場地位,好人參賣不上好價錢。
近年來,吉林省大力推進品牌建設,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推進人參食品、保健品、化妝品、藥品及生物制品全產業鏈開發,推動人參產業集約、高效、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自2010年吉林省實施振興人參產業工程以來,吉林省先后出臺了《吉林省人參管理辦法》《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人參產業發展的意見》《吉林省人參產業條例》等多項政策措施,從制度管理、資金扶持、產品研發等多方面加快推進人參產業振興。特別是對長白山人參實施品牌獨家運營戰略,進行全新的標識設計、包裝設計,統一的店面形象設計,走上現代化品牌運營之路,開辟了吉林省人參產業發展的新局面。目前吉林省人參產業正呈現出生產規模科學調控、標準化種植水平全面提高、品牌整合有序進行的局面,另外,“藥食同源”也取得了較大突破。
作為人參產業的區域公用品牌,眼下“長白山人參”品牌已經迅速崛起,并為吉林人參產業未來發展鋪就品牌引領之路。預計到2020年,人參產品精深加工比重達到50%以上,人參產值將達到千億元以上。
吉林大米蛻變“白金名片”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的飯碗,吉林大米貢獻不小。對于優質大米的概述,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中國大米看東北,東北好米在吉林。
在吉林大米展區內,小町米、富硒米、珍珠米……優質吉林大米產品達百余種,而在一旁的“吉林大米VR體驗農場”里,吉林大米同樣被多媒體互動展示,虛擬現實間,向觀眾詮釋著吉林大米“好吃、營養、更安全”的品牌內涵。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樣本,眼下吉林大米品牌建設碩果累累。可就在幾年前,由于種種原因,吉林省的水稻資源并優勢沒有轉化為產業優勢,大米的品質優勢也沒有轉化為效益優勢,面臨著“好米”卻賣不上“好價”的尷尬境地。
據介紹,2013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做出加快推進吉林大米品牌建設、全面實施“健康米”工程的戰略部署。幾年來,吉林省立足實際,瞄準市場需求,整合資源,系統謀劃,著力實施吉林大米品牌建設“五個一工程”,即集中打造一個核心品牌—吉林大米;組建一個產業聯盟—吉林大米產業聯盟;搭建一個電商平臺-吉林大米網;制定一套標準體系—吉林大米系列質量標準;建立一個營銷網絡—吉林大米直營網絡。
目前,吉林大米品牌影響力已經初步顯現,形成了具有吉林區域特點的東部火山巖大米、中部黑土有機大米、西部弱堿大米三大系列以及吉林稻花香、吉林長粒香、吉林圓粒香、吉林小町四大品種。
品質決定價值,當下吉林大米已經成為吉林省引以驕傲和自豪的“白金名片”。如今,吉林大米暢銷全國,每斤售價從幾元到百元。數據顯示,2013年,吉林省水稻加工業產值為240億元,到2016年這一數字提高到280億元,增加的40億元,僅大米品牌建設就貢獻了38億元。
長白山食用菌暢銷全國
不與農爭時,不與糧爭地,不與糧爭水,不與糧爭空間,還能大大拓展綠色發展空間,這就是吉林省獨具優勢的食用菌產業。
據了解,中國食用菌產量目前占到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且食用菌享有“菜中之王”“素食之冠”等美譽。在中國人的餐桌上,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的人類最佳飲食結構——“一葷一素一菇”正在成為一種潮流。
吉林省長白山食用菌產業資源優勢明顯,全省90%以上的食用菌集中在資源豐富、氣候適宜、自然生態環境優良的吉林省東部的長白山脈,當地出產的各種菌類,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或以味道鮮美著稱,或以口感爽滑見長,或以肉質細嫩聞名,堪稱山珍極品。
走進長白山食用菌展區, 琳瑯滿目的各種長白山食用菌,讓觀眾們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據展區負責人介紹,此次有20多家企業參展,帶來了數十款優質產品。“靈芝、榛蘑、榆黃蘑還有元蘑、香菇,咱們這兒的品種非常齊全。像松茸、榛蘑,咱們這都是野生的,再有就是黑木耳、猴頭、元蘑都是來自長白山主產區,產量大,品質好,深受老百姓喜愛。特別是港澳臺地區和廣東、福建以及江浙等地的南方消費者,更是喜愛有加。” 展區負責人說。
據了解,吉林省有野生食用菌200多種,人工栽培的有30多種,黑木耳、香菇、平菇、滑子蘑、杏鮑菇、金針菇等菌類已經形成明顯的產業優勢和市場競爭力。尤其是長白山黑木耳,不僅品質好,而且占食用菌總規模的80%左右,深受市場歡迎。
展區負責人告訴記者,長白山區的木耳以肉質肥厚、表面平滑、滑嫩可口而馳名,暢銷全國,出口日本、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長白山人參、吉林大米、長白山食用菌,這些只是吉林農業品牌成功的縮影,同樣優秀的品牌還有很多,如吉林雜糧雜豆、吉林食用玉米、吉林肉牛、吉林乳制品等,也在品牌建設下,實現了價值再提升。
據介紹,目前吉林省高度重視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加快“五大發展”特別是綠色發展,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建設,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增加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未來,吉林省還將著力打造一批“吉字頭”的優質農產品特色品牌。
長白山綿延,松花江橫穿,沃野千里的黑土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吉林農業正在發生一系列積極而深刻的變化。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