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上午,北京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市級示范社理事長培訓班于北京舉行。會議結束后,記者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就是這個連兼職員工算上都不超二十人的團隊,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為北京的合作社做了那么多工作。
2014年3月29日,北京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以下簡稱“北京農聯”)正式成立。當時北京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面臨著發展規模比較大,但相對分散的問題,服務和組織能力有限,成立農聯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把北京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起來,為他們搭建一個共享的平臺,實現農民持續增收。北京農聯作為農口的“樞紐型”社會組織,切實強化帶動農民增收的責任,始終堅定服務京郊農業的使命,圍繞發揮好“樞紐型”社會組織的要求,完成了一項又一項務實的工作。
打造愛心奉獻集市平臺。“北京農聯二十四集市”以“城鄉聯動、愛心奉獻”為主題,是從2016年9月24日起正式啟動的,截至目前,結合不同節氣已經連續舉辦了16場大集活動,組織了近百家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參加了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活動,成效明顯。比如門頭溝區的北京布韻傳奇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通過多次參加公益集市活動,產品得到宣傳推廣,銷量提升20%以上,2016年合作社成員人均增收達到1萬元,帶動了83個低收入農戶增收。在服務農民增收的同時,北京農聯還通過產品義賣,服務社區困難居民,并把此打造為農聯幫困助貧的黨建品牌。特別是在今年平谷區大桃遭受雹災時,與亦莊5個社區聯系,組織開展了大桃義賣活動,一周時間銷售了5000多斤大桃。在義賣的同時,北京農聯還組織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到社區的特困家庭、空巢老人、殘疾人家庭等特殊群體家中進行走訪慰問,為他們送去了京郊的優質農產品和北京農聯的一份關愛。2016年,北京農聯以“二十四集市”為公益品牌,參加了由市社工委組織的“公益匯”活動,獲得了北京市社會組織公益服務品牌銅獎。
打造精準扶貧的公平貿易平臺。為更好地幫助北京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市場,探索市場化的扶貧機制,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以北京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為主體開展了“北京市發展公平貿易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的試點工作。同時,為進一步推動公平貿易的發展,2017年1月13日,北京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與公平貿易亞太地區聯盟共同主辦了“發展公平貿易助力農民增收——京合公平貿易聯盟發起”活動,向大家發起了“京合公平貿易聯盟倡議”,確定了京合公平貿易聯盟的核心成員,推動北京公平貿易平臺的建設。目前已經有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4家流通企業填報了會員申請表。其中,北京京純養蜂專業合作社、北京老栗樹聚緣德種植專業合作社、北京布韻傳奇手工編制專業合作社3家合作社即將通過公平貿易國際認證。國際公平貿易組織還依據北京老栗樹聚緣德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標準制定了板栗產品的國際認證標準。
打造品牌推廣營銷平臺。2015年,北京農聯組織郊區的40余家合作社走進北京農業嘉年華,參加了首屆北京“農園節”,樹立了“北京農聯”品牌。北京農聯還陸續開發建設了北京農聯官網、北京農聯微信公眾服務平臺,不斷加大京郊合作社自身品牌的宣傳力度。從2016年10月份開始,北京農聯依托“二十四集市”,著手開發建設北京農聯24集微信商城,并在亦莊社區建立了北京農聯24集社區O2O模式的提領店,已有30余家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產品陸續入駐微信商城。特別是在今年7月29日,按照推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工作要求,結合全市社會組織 “互聯網+社區化服務”的工作任務,北京農聯從自身職能出發,依托北京農聯24集微信商城,在大興區榮華街道啟動了“推進千社千店進社區,搭建服務城鄉新平臺”的服務項目,著力建立郊區合作社與城市社區的線上和線下對接平臺,為廣大城市消費者提供一個放心購買本地優質農產品、認知了解北京郊區農業的可靠渠道,受到輻射地區居民的廣泛好評。另外,我們還在北京農聯服務中心陸續開展了北寨紅杏、平谷大桃、大興西瓜、延慶特產等特色農產品的推介活動,有效整合了線上和線下的營銷推廣平臺。北京農聯還積極與京東商城溝通,在市社工委的大力支持下,與京東集團的主要負責人達成了建立北京農聯京東旗艦店的合作意向,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此項工作。
創立《農聯天地》刊物。2017年3月,在北京農聯成立三周年之際,《農聯天地》承載著服務合作社、凝聚合作社的重要責任,是所有會員合作交流、凝聚共識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一個相互學習經營想法、互相借鑒成功之道的重要平臺,刊物緊貼發展實際,多方位地展現北京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風采,記錄合作社在服務“三農”工作中的創新之舉,發布各級政府部門的有關政策和行業專家的文章。
組織“新農人沙龍”。北京和臺灣都是都市型農業發展的代表,新農人都在成為兩地農業創新的主力軍,而且臺灣有很多經驗都值得北京學習和借鑒,北京農聯在2017年6月30日與臺灣青年志工協會開創了“京臺新農人沙龍”,為兩地新農人建立了一個交流合作、資源共享的平臺,大家互相交流新資訊,共同探索新思路,一起分享新理念,每期都有不同的主題,得到了兩地新農人的充分認可。“京臺新農人沙龍”也被列為2017年京臺農業論壇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內容。
與外省市的合作交流。北京和湖南湘西兩地農聯自2014年戰略合作以來,不斷加強溝通交流,深化互信合作,北京農聯組織了理事長單位去湘西專門進行了考察和學習。在今年3月份,湘西自治州副州長帶隊,組織了21家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到北京農聯開展湘西農產品進京推介活動,與12家京郊合作社進行對接,雙方的合作交流進入到更加務實的新階段。
星級會員評定工作。為發揮北京農聯服務會員合作社發展的職能,切實履行其作為“北京樞紐型社會組織”的行業引領職責,推動合作社標準化、品牌化、規范化建設,促進合作社健康持續發展。從2017年3月,組織開展北京農聯星級會員評定工作。經過合作社自薦、郊區推薦、專家評審等評定程序,最終確定了第一批20家星級會員合作社,2017年10月25日進行授牌儀式。這也是北京農聯又一次推進合作社規范化、品牌化建設的有益嘗試,此項工作將逐年開展。
推進農聯星創天地建設。北京農聯按照融合科技示范、技術集成、成果轉化、融資孵化、創新創業、平臺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平臺建設要求,積極向北京市科委農村中心申請建立星創天地,不斷完善自身服務內容。同時,為進一步發揮首都科技條件平臺資源對現代農業產業的支撐服務作用,北京農聯與北京市科委農村發展中心、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共同舉辦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百家重點實驗室進千家企業”專題對接會,介紹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政策和資源,有效對接首都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科技研發、檢驗檢測等科技需求,30余家合作社參加了活動,一些合作社已經使用上了科委提供的“創新券”,緩解了因技術改進而帶來的資金問題。
為合作社農場打造四季田景。通過720四季田景服務,可以讓消費者通過網站、手機,隨時看到合作社農場的真實景色,帶動合作社的采摘和預售,目前已幫助28家合作社建立了四季田景系統。同時,為助力合作社的線上線下銷售,針對一些合作社不擅長制定宣傳文案的難處,北京農聯為50家合作社提供了專屬的“農場故事”服務,為80家合作社提供了便于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的電子名片服務。
三年多來,北京農聯從沒有停下過前進的腳步,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對工作充滿了熱情,每一次活動他們都從策劃籌備到組織實施積極忙碌,現場跑動的身影打動著每一個成員單位,也正因為如此,北京農聯才會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不斷發展壯大,只因他們始終不渝的為農服務的信心和決心。北京農聯還很年輕,未來他們還要為北京,乃至全國的三農事業做更多的實事兒。他們會用他們的熱情與激情努力鋪就合作社發展的康莊大道!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