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起源于涪陵。涪陵榨菜選用重慶市涪陵區特殊土壤和氣候條件種植的青菜頭,經獨特的加工工藝制成,其與法國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并稱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國對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筍)之一。
據原涪陵州志《涪州志》記載:1898年 (清朝光緒二十四年),涪陵縣城郊(現涪陵城區洗墨路)商人邱壽安將涪陵青菜頭“風干脫水”加鹽腌制,經榨壓除去鹵水(鹽水),拌上香料,裝入陶壇,密封存放,當年送一壇在湖北宜昌開“榮生昌”醬園店的弟弟邱漢章,邱漢章在一次宴會上將哥哥邱壽安送與的榨菜讓客人品嘗,客人們倍覺可口,其風味“嫩、脆、鮮、香”,為其他任何咸菜所不及,爭相訂貨。
近年來,重慶市涪陵區委、區政府將榨菜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和富民興企的民生產業,大力推動涪陵榨菜品牌建設,基本實現了“注冊一件商標,培育一個品牌,帶動一大產業,富裕一方群眾”。目前該區榨菜注冊商標190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4件、重慶著名商標18件。2016年,全區榨菜原料面積、產量分別達72.2萬畝和150.6萬噸,外運鮮銷青菜頭52萬噸,產銷成品榨菜47萬噸,榨菜產業總產值達85億元,創利稅18億元,農民人均榨菜純收入2174元,涪陵榨菜成了涪陵的城市名片和金字招牌。
加強原料建設,夯實品牌基礎。近年來,涪陵按照“穩主產區、擴次產區、拓展新區”思路,持續實施23個鄉鎮街道青菜頭規范化、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已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高產、優質、高效種植和加工基地,成為中國綠色生態青菜頭之鄉。
培育龍頭企業,夯實品牌主體。通過多年大力扶持培育,榨菜企業實力不斷壯大,龍頭企業群體逐步形成,產業發展后勁顯著增強。目前該區擁有榨菜企業36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市級17家、區級4家,龍頭企業占比高達63.8%。涪陵榨菜集團成為全國醬腌菜行業首家上市企業。
實施科技興菜戰略,增強品牌動力。近年成功培育推廣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涪雜一至八號”系列早晚熟青菜頭雜交良種,在提升涪陵青菜頭品質的同時,實現了青菜頭種植由一季向兩季的轉變。通過成功引進、消化吸收德國全自動榨菜生產線,扶持強化榨菜企業技術革新,該區榨菜企業基本實現了生產自動化、現代化,有力提升了生產效率。
強化多元營銷,促進品牌傳播。一方面通過舉辦榨菜嘉年華、榨菜文化節,在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投放廣告、宣傳片,參加展會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涪陵榨菜品牌;另一方面指導榨菜龍頭企業積極探索連鎖經營,完善批發、代理、直銷、網絡營銷等經銷方式,鞏固拓展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目前,涪陵榨菜營銷網絡遍布全國,還延伸到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規范品牌使用,嚴格品牌監管。按照“嚴格條件、從嚴審批、加強監管、規范使用”的原則,每年對榨菜品牌進行審查、審批和建檔,并對許可使用品牌的產品進行全程追溯。同時采取“對內規范整頓,對外打假維權”措施,開展常年性集中整頓和打假維權行動,維護“涪陵榨菜”品牌形象。
注重文化傳承,豐富品牌內涵。該區十分注重榨菜文化傳播,每年投入上億元經費在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宣傳推廣榨菜文化。目前,涪陵榨菜的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未來,涪陵區還將投資10億元打造“1898中國榨菜文化小鎮”,集中展示中國榨菜的歷史文化、制作技藝,并開發榨菜觀光旅游,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下一步,涪陵區將按照完善供給鏈、提升價值鏈、延伸產業鏈要求,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現代榨菜產業戰略性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主線,著力推進榨菜產品、機制、科技創新,努力將涪陵建成全國規模最大、品牌最響、銷售最廣的榨菜鮮銷、加工基地,力爭到2020年,實現青菜頭種植面積75萬畝、總產量180萬噸,鮮銷青菜頭60萬噸,產銷成品榨菜60萬噸,榨菜產業總產值100億元、利稅20億元的目標,把涪陵榨菜打造成為全市乃至全國特色農業的樣板產業。
(本刊記者劉月姣編輯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