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農業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媒體介紹2017年三季度重點農產品市場運行形勢有關情況。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介紹了三季度重點農產品市場運行情況,并對后期走勢進行了分析展望。
唐珂介紹,三季度,我國農產品市場供求關系進一步改善,不論是糧棉油等大宗產品,還是肉蛋菜等鮮活產品,總體都企穩回暖。“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均值為96.56(以2015年為100),環比下降1.13個點,同比低0.22個點。“菜籃子”產品200指數為95.79,環比下降1.27個點,同比低0.3個點。
唐珂介紹,從農業部組織專家會商和市場調度的情況看,當前農產品市場供給總體充足,如果不出現大范圍災害性天氣,預計近期市場價格不會出現大幅漲跌,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將基本平穩,鮮活農產品受周期性、季節性因素影響將以小幅波動為主。
在唐珂看來,當前農產品市場出現的積極變化,從根本上講,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結果。農業部前不久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全面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成就新成果,發布了“2017年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這些都是落實農業品牌推進年,以品牌化、市場化手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舉措。
隨后,唐珂就記者的提問作了回復。
預計今年東北地區玉米購銷開局良好,開秤價有望高于上年
今年國家繼續在東北地區深化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完善“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機制。東北地區新玉米即將大量上市,對于當前的市場行情,唐珂介紹,從目前情況看,保障新玉米購銷市場平穩運行的積極因素較多。首先,今年是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第二年,市場各方都有相對明確的預期,各部門和地方都積累了行之有效的好做法,有利于改革的順利推進。其次,今年我國玉米結構調整繼續加快,預計籽粒玉米調減約2000萬畝,玉米產量將繼續減少。第三,去年以來,玉米深加工和飼料企業加快向東北地區轉移,產能陸續形成,規模化畜禽養殖也加快在東北地區布局,有利于玉米就地轉化。第四,2016年玉米收購結束后,國儲玉米拍賣成交率高,市場交易活躍,價格穩中有漲,市場主體對新玉米購銷形勢較為樂觀。綜合這些有利因素,預計今年東北地區玉米購銷開局良好,開秤價有望高于上年。
在回答有沒有“賣糧難”風險時,唐珂表示,目前玉米庫存依然處于高位,下游需求尚未根本好轉,市場供求總體寬松的格局沒有改變,東北糧食外運的壓力依然較大,部分偏遠地區仍然存在“賣糧難”風險。針對今年東北秋糧收購的復雜形勢,唐珂介紹,前期國家糧食局、農業部等6部門已聯合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2017年東北地區玉米和大豆收購工作的通知》,對各項重點工作做了部署。下一步,農業部將繼續做好玉米市場監測和形勢研判,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并配合有關部門抓好落實,切實防止出現大范圍“賣糧難”。唐珂在會上提醒廣大玉米種植戶密切關注市場行情,儲好糧、賣好糧,特別是水分高的玉米要擇機早日銷售,避免因霉糧壞糧導致收入受損。
國產豆后期市場走勢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前景廣闊
大豆是東北地區調減玉米后改種的主要品種之一,大豆種植效益好不好直接影響到種植結構調整優化的可持續性。據農業部大豆全產業鏈信息分析預警團隊調度,今年我國大豆生產呈“面積擴、單產升、總產增”局面。當前東北大豆正在陸續上市,由于今年大豆面積增加較多,市場擔心新豆上市后的價格走勢。對此,唐珂表示,國產大豆恢復性增產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成果,有利于緩解我國大豆產不足需的局面,但產量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帶來市場價格的下行壓力。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國大豆進口繼續高位增長,1-8月累計進口大豆6333.68萬噸,同比增17.3%,預計全年進口量可能突破9000萬噸,是國內產量的近六倍,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國產大豆的市場空間。據農業部監測,目前東北地區新季大豆低開低走,開秤價凈糧為每斤1.9元左右,上市初期價格低于上年同期且跌速較快,后期市場走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今年國家在東北地區實行大豆“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大豆補貼標準總體上比去年的目標價格補貼額要高,基本能夠彌補價格下跌帶來的損失,但如果后期價格繼續下跌,今年種大豆的收益可能低于去年。國產大豆蛋白含量高,食品加工潛力大,營養價值高,唐珂建議加大宣傳,樹立國產大豆優質形象,引導擴大國產大豆消費,保護豆農利益。
蛋價先跌后漲,第四季度可能出現一定幅度回落
雞蛋是今年市場關注程度最高的品種,上半年持續下跌、下半年持續上漲,漲跌幅度都比較大。據農業部監測,今年5月份雞蛋價格跌至十年來新低,為每公斤4.98元,同比下降67.7%,之后快速反彈至9月份的每公斤9.15元,4個月累計上漲83.9%。今年6月份以來蛋價連續4個月大幅上漲,市場普遍認為雞蛋由供大于求轉為供不應求。唐珂分析,6月份以來蛋價快速、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蛋價持續低迷與環保禁限養區擴大疊加,蛋雞產能大幅調減,9月份產蛋雞存欄同比下降9.1%,雞蛋供給出現了明顯的階段性偏緊。從供需基本面看,前期因持續虧損而退出蛋雞養殖的普遍為中小戶,規模養殖企業仍保持較為充足的蛋雞存欄,加之三季度蛋價大幅上漲刺激了養殖戶積極補欄,后期部分青年雞將轉欄進入產蛋期,市場供給偏緊的局面將會逐步改善,價格保持相對高位。對于后期雞蛋價格走勢,唐珂預計四季度隨著國慶、中秋等節日消費需求減弱,蛋價可能出現一定幅度的回落,唐珂提醒廣大養殖戶理性補欄,主動防范市場風險。
預計四季度禽肉消費需求總體平穩,禽肉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今年以來,禽肉價格的走勢和雞蛋類似,也是上半年跌、下半年漲。據農業部監測,6月份活雞和白條雞集市價分別為每公斤15.8元和16.7元,分別比1月份跌15.9%和11.8%,從7月份開始,禽肉價格連續3個月回升,9月份活雞和白條雞集市價格比6月份累計上漲13.3%和10.3%。對于該原因,唐珂解釋,一是前期價格低迷時間較長,產業主動調減產能明顯,8月份肉雞出欄同比下降了18.5%;二是隨著H7N9疫情影響減弱,季節性消費恢復增長;三是環保政策措施落實,加劇了階段性供應偏緊。從前三季度的形勢看,禽肉價格總體仍明顯低于上年水平,1-9月份活雞和白條雞集市平均價格分別為17.0元和17.6元,同比分別跌10.1%和7.7%。唐珂預計,四季度在生產供給趨緊的情況下,禽肉價格將總體呈小幅上漲走勢,不同品種間會有所分化,黃羽肉雞由于產能調減的力度較大,價格上漲幅度可能快于白羽肉雞。由于肉雞產能恢復周期相對較短,且禽肉消費需求總體平穩,禽肉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建議養殖戶謹慎補欄。
生豬產能仍處于相對低位,
將對四季度豬價形成有力支撐
今年以來,豬肉價格呈持續下跌態勢,從8月份開始才出現止跌回升,價格總體水平明顯低于上年。據農業部監測,今年1-9月豬肉集貿市場均價每公斤26.0元,同比跌12.6%;生豬每公斤15.6元,同比跌18.5%;仔豬每公斤39.0元,同比跌12.7%。對于豬價下跌的主要原因,唐珂說是市場供給有所恢復,2017年1-8月,規模以上生豬屠宰企業屠宰量累計為14065萬頭,同比增6.7%。對于后期走勢,唐珂說,9月份生豬存欄同比下降6.1%,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5%,生豬產能仍處于相對低位,同時受環保政策影響,山東、河南等生豬主產省大批養殖場面臨拆遷和關閉,生豬產能恢復速度趨緩,將對四季度豬價形成有力支撐。目前豬糧比價穩定在8︰1之上,生豬養殖盈利水平較好,有利于刺激養殖戶補欄,再加上生豬生產性能提高(目前每頭能繁母豬提供的有效仔豬數已經由以前的平均15頭左右提高至18頭以上)、出欄活重增加,明年豬肉市場供應有保障,豬價預期穩中略降,整體波動幅度不大。
蔬菜市場供應充足,后期價格將小幅波動、先降后漲
今年春節后蔬菜價格持續下跌,3月份同比跌幅高達30.6%,7月份開始季節性反彈,8月份繼續大幅上漲,9月份28種蔬菜批發市場均價為每公斤3.76元,同比跌4.2%。雖然今年菜價波動幅度相對較大,但總體符合常年季節性規律。唐珂介紹,從前三季度情況看,由于上半年跌幅較大,蔬菜價格平均水平仍比去年同期低10.3%,也就是說,菜農的收益比去年還是有所下降的。對于今年菜價低的原因,唐珂說,一方面是種植面積增加。2016年多種蔬菜價格創歷史新高,引起去冬今春蔬菜種植面積普遍擴大。另一方面是單產水平提高。今年春季全國大部農區氣溫偏高,光照正常,墑情適宜,多數蔬菜品種的單產水平都明顯提高。據監測,一季度580個蔬菜重點縣蔬菜產量累計同比增加20.2%。從后期走勢看,8月底580個蔬菜重點縣在田蔬菜面積同比持平,秋菜生產基本穩定,市場供應充足,如果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蔬菜價格將小幅波動、先降后漲。唐珂建議廣大菜農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市場行情,有效防范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