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是我國兩大蘋果優勢產業帶之一,是中國西洋蘋果栽培最早的地方。140多年來,經過幾代人的辛勤培育,煙臺蘋果以“果形端正、色澤艷麗、果肉甜脆、香氣濃郁”享譽國內外。煙臺地處山東半島東部北緯36.2度,三面環海,丘陵地貌,通風透光性強,土壤富含礦物質。受海洋調節,晝夜溫差適中,具有“春遲、夏涼、秋爽、冬不寒”的特點。這些優越的自然稟賦,構成的“小環境”“小氣候”,是蘋果生長發育及其品質養成的最佳選擇。
近年來,煙臺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現代矮砧集約栽培蘋果園建設為切入點,推行省力化、機械化、自動化現代蘋果生產模式,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取得顯著成效。2016年,全市蘋果栽培面積282萬畝,產量500多萬噸,全市擁有果品貯藏加工企業2000余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果品龍頭企業48家,果品貯藏庫1348座,庫容能力達407萬噸,蘋果實現周年供應。全市取得“三品一標”認證的果品企業116個,認證面積85萬畝,近20家果品企業通過了GAP認證。在全國全省果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中,煙臺市蘋果監測合格率均達到100%。
建立蘋果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煙臺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蘋果產業發展的意見》《煙臺市水果產業振興計劃》《煙臺市蘋果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煙臺市蘋果產業提質升級的意見》《煙臺市種子種苗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等系列文件。同時,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矮砧集約栽培蘋果園建設、精品蘋果示范基地、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園等一批項目實施,帶動產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構建科技創新支持體系。依托4個國家級果品工程技術中心(實驗室)、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煙臺綜合試驗站、煙臺市蘋果創新團隊,開展協同創新,在抗病中早熟蘋果新品種選育、抗輪紋病砧木選育、良種良砧脫毒與苗木培育等方面居全國領先水平,市農科院運用“蘋果恒定高溫熱處理結合二次莖尖培養脫毒技術”對蘋果品種及砧木進行脫毒處理,獲得了煙富3號、紅將軍、M9T337等11個蘋果脫毒品種及砧木;選育的“煙富1-10號”“煙嘎1-3號”為我國推廣面積最大的蘋果新品種。累計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11項,省農牧漁業豐收獎3項,國家農牧漁業豐收獎1項。
完善綠色發展體系。先后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8個、優良砧木100多個,建成國家級蘋果苗木繁育基地4個、市級優質種苗繁育基地7個、年出圃蘋果苗木10萬株以上的基地15家、年繁育蘋果種苗2600萬株以上,煙臺市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一批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蘋果)。大力推廣矮化集約建園模式和現代生產技術規程,建成矮砧示范園275處,總面積13萬畝,水肥一體化實現全覆蓋,示范基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達1.5%以上,有效提高了蘋果產量和優質果率。實施化肥農藥“雙控”工程,建設“畜—沼—果”生態循環農業示范果園60萬畝,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170萬畝,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覆蓋率90%以上,生物防控面積3萬畝,物理防控面積40萬畝,降低農藥用量10%以上。
構建融合發展產業體系。建成全球第一家大型專業果品拍賣市場——棲霞果品拍賣中心有限公司,建成國內蘋果行業第一個垂直電商平臺——煙臺蘋果網。先后投入1億元,支持發展果品專業合作社2329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28家,社員50人以上的合作社1024家。合作社帶動果農41.3萬人,入社果園115.3萬畝,占全市果園的四分之一。持續加大對果品貯藏、加工企業的支持力度,全市建成果品貯藏加工企業1000余家,其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果品龍頭企業48家。建設水果貯藏庫1384座、庫容327萬噸,洗果打蠟生產線1044條、年加工能力122萬噸,果汁加工生產線24條、年產量217萬噸,罐頭加工廠24個、年產量8.7萬噸,果干蜜餞等加工企業37個、年產量8.8萬噸。
構建知名品牌文化體系。煙臺先后出臺《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的意見》 《煙臺名牌農產品認定管理辦法》《煙臺蘋果品牌戰略規劃》 《煙臺蘋果品牌使用辦法》等系列文件,全力推介“煙臺蘋果”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其中,《煙臺蘋果品牌戰略規劃》通過煙臺蘋果的歷史、技術、品質、產業、品牌等重新凝練、挖掘,找到了煙臺蘋果的五個核心價值支撐鏈,提出了嶄新的品牌口號:中國第一個蘋果,煙臺蘋果;并以此為基礎,設計出了煙臺蘋果的形象logo、品牌價值支撐圖形、品牌價值輔助圖形和“拇指哥”品牌卡通等一系列品牌形象,大氣、大方、活潑,易于傳播。一經發布,立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和果品企業的高度認可與積極應用。據評估,2016年"煙臺蘋果"品牌價值達126.01億元,連續8年蟬聯中國水果第一品牌。
(本刊記者毛緒強編輯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