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以來,國內玉米現貨市場價格大幅回暖,東北和華北主產區加工企業收購價格聯袂拉升,現貨強勢帶動期貨價格一度向3月初的高點邁進,但進口谷物替代和臨儲拍賣壓力讓玉米期貨價格率先回落。
“上量壓力缺位”
推動價格走高
整個3月,市場預期的玉米大量上市壓力并沒有如期而至。
東北產區由于多元收購主體入市以及加工企業采購補貼等政策托底,玉米現貨收購價格底部逐步抬升。截至3月25日,東北三省一區累計收購新產玉米9261萬噸,剩余糧源接近見底,流通糧源主要集中在貿易商手中,“捂糧惜售、待價而沽”的現象在一些烘干塔時有出現。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的收購價格普遍上漲50-60元/噸。
華北產區玉米上市進度緩慢,一度引發市場看衰華北價格,但貿易商惜售,深加工企業庫存有限,導致企業不得不“提價”吸引糧源進廠。進入3月下旬,山東地區深加工企業掛牌收購價格從1650元/噸上漲到1700元/噸。
進口糧源價格優勢回歸
3月國內玉米供應趨緊預期以及價格強勢表現,導致南方飼料企業將目光重新轉向進口糧源。截至3月底,華南港口進口高粱庫存45萬噸,進口大麥21萬噸,進口高粱報價1650元/噸,進口大麥報價1550元/噸,兩者較廣東港口15%水分的遼吉玉米1730元/噸的報價存在明顯的價格優勢。除此之外,4-6月將有90-100萬噸的進口谷物抵達廣東港口。
從需求企業角度來看,進口貨源充裕,價格合適,配方成熟,替代國產玉米不存在技術難度。因此,替代低門檻導致進口糧源成為南方玉米價格的定價標尺,南方港口高于1700元/噸的國產玉米價格極易觸發大量進口。從這個角度來看,玉米期貨1709合約觸及1700元/噸之后,市場出現“恐高”心理,期貨價格從高位回落。
臨儲拍賣定價將影響遠月走勢
3月下旬,國家發改委表示繼續穩步有序消化玉米庫存,在2017年5月至東北地區新產玉米上市前安排庫存玉米銷售。在高達2億噸的臨儲玉米庫存當中,2013年產的2900萬噸的臨儲庫存在時間上最急于出庫、起拍價格有可能低于2014年產的臨儲玉米。近期,市場傳言有市場主體建議,吉林地區陳玉米起拍價格設在1300元/噸左右。如果按照這一價格成交測算,這批糧源抵達北方港口后的價格在1530-1550元/噸,預估的交割成本在1570-1590元/噸,遠遠低于當前1709期貨合約價格。
綜上,玉米現貨階段性的強勢已不足以支撐遠月1709合約的走勢。在價格奔向1700元/噸重要關口過程中,玉米持倉量從3月21日的433.6萬手減少至3月底的360萬手,資金出逃反映出市場“恐高”心態。建議投資者重新評估玉米期貨自2016年10月以來形成的趨勢性上漲走勢,及時調整倉位。
(作者單位: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北良有限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