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龍蝦很少有人不知道,“小龍蝦”是中國人給它取的一個俗名。它的學名應該叫“克氏原螯蝦”,又稱紅色沼澤螯蝦或克氏螯蝦,原產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國南部,屬甲殼綱,十足目,螯蝦科,原螯蝦屬。最初是作為養殖牛蛙的飼料引進日本。20世紀20年代末傳入中國江蘇南京一帶,由于它適應性很強,食性廣泛,缺乏天敵,且有在水面下打洞穴居的習性,對湖泊、水庫和江河的堤壩安全構成威脅,被列入《外來入侵有害物種》名單。一直到20世紀末,少數人開始嘗試著食用小龍蝦,個別餐館有了這道菜后,竟一發不可收拾地成為餐桌不可多得的美味。
湖北潛江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河流縱橫,水資源十分豐富,由于潛江獨特的氣候條件形成了潛江水草資源豐富、天然餌料充足的自然條件,是潛江龍蝦生長繁殖的理想之地。孕育了潛江龍蝦優良的品質:腮絲潔白,無異味,外形肥大,腹部清潔透明,出肉率高;兩只前螯粗大,外殼呈深紅色,有光澤。種蝦懷卵量大,孵化率以及幼蝦成活率高。
作為小龍蝦野生寄養模式的發源地,“潛江龍蝦”以其個大肉肥受到歐美及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客商的青睞。目前,潛江已建成小龍蝦繁育養殖、科技示范和加工研發三大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淡水小龍蝦加工出口基地。
產業由來
潛江小龍蝦一路“長大”并不容易。剛開始,沒有人知道養殖小龍蝦的效益如何,也沒人愿意冒險。潛江市委推動基層黨組織、黨員率先養,冒著風險做示范。于是,熊口鎮趙腦村支部5個很有眼光的人帶頭養蝦,很快地獲得了成功,有了這個示范,農民看到了效益紛紛效仿,養殖小龍蝦的農戶越來越多,慢慢形成了現在的產業,也讓曾經的“窮窩子”潛江變成了現在的“金袋子”。現在的趙腦村全村人都在養殖小龍蝦,每個家庭年收入近3萬美元。
近幾年,潛江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小龍蝦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小龍蝦產業綜合產值有望達到每年200億元以上。目前,全市小龍蝦養殖面積達到50萬畝,產品遠銷歐、美、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出口額3億美元,吸納10萬人就業。
現在的潛江成為“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每年吸引100多萬人到潛江吃小龍蝦。在小龍蝦產業發展之初,潛江也遇到了很多困難。過去,農民養蝦缺少資金,市里無償給予養蝦農民每畝40元的支持,幫助聯系金融機構給予貸款支持,創新設立了蝦苗保險、龍蝦養殖保險等金融保險產品,如果在養殖過程中出現意外,養殖戶能夠獲得相應的保險賠付,將小龍蝦養殖的風險降到最低。
發展之初,潛江只養殖小龍蝦,而現在的潛江卻建成了集種苗選育繁育、養殖、加工、餐飲、物流、市場交易、節慶文化、教育培訓等全產業鏈條,壯大了產業集群,小龍蝦產業具有更強的綜合競爭力。現在,全市一年可以提供30億尾的小龍蝦種苗,加工30萬噸的小龍蝦,在全國各大城市開了3000多家餐飲店,培訓專業技術人員3000多人,市場交易30多萬噸。
品牌發展
“潛江龍蝦”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潛江龍蝦”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屬于公共資源,全市范圍內小龍蝦從業者均可使用。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區域公用品牌價值,不斷擴大“潛江龍蝦”品牌影響力,不斷強化“潛江龍蝦”地理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使用管理、規范運作和保護工作力度,切實建立健全技術標準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和誠信體系。嚴格實施標準化生產,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確保產品質量,充分發揮“潛江龍蝦”品牌的信譽價值和商業價值。
潛江市牢固樹立“品牌就是市場”“品牌就是生產力、競爭力、軟實力”的理念,加強了“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的培育、認定、宣傳、保護和推廣,不斷打造蝦稻共作生態種養產品品牌的內涵和美譽度,培育了一批國內外市場叫得響、過得硬、占有率高的系列“潛江龍蝦”名牌。湖北潛網龍蝦貿易有限公司“蝦谷360”被評為2016年度中國水產業最佳服務平臺“鯤鵬獎”;“楚江紅”“良仁”牌龍蝦商標成為中國馳名商標;“楚江紅”小龍蝦榮獲“湖北省旅游特產精品”“湖北省市場暢銷品牌”“第二屆中國荊州淡水漁業博覽會金獎”“第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楚玉”牌凍煮小龍蝦獲得湖北名牌產品稱號;“章華臺”潛江龍蝦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農交會金獎”。
品質保證
對于小龍蝦,很多人也被謠言困惑過,其實,小龍蝦在污水里是長不大的,說蝦養在臭水溝里的都是外行。皇小龍蝦養殖合作社張家窯基地的養殖戶蔣小偉反復強調:“我們平時都是喂蔬菜瓜果、米糠麩皮等,稻田里也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小龍蝦干凈著呢!”
稻田旁的一間值班室里,集合了小龍蝦養殖信息、環境監管、水質在線監測、疫病遠程診斷“四位一體”的質量可追溯體系,24小時監測,小龍蝦生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監管的“眼睛”。
“生產有記錄、質量有檢測、流通可追溯、加工有監控,我們力爭做到從田間到餐桌全程監管。”潛江市食藥監管局副局長何正發說,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就可能砸了多年創下的招牌,質量安全不容有失。
“每批小龍蝦都要有‘兩證’,一個是‘合格證’,就是檢驗報告;另一個是二維碼‘身份證’,保證貨源清楚,去向明白,問題龍蝦可及時召回。”在潛江小龍蝦交易中心,潛網電商執行總經理李紅衛說,按照質量追溯“一票通”制度要求,每批小龍蝦都有三聯票據,票貨同行,保證小龍蝦來源可溯、去向可查。
潛江市水產局副局長楊運剛介紹,每年進入小龍蝦生產旺季,水產局都會到各養殖場、飼料經銷店張貼標語,發放《禁用漁藥清單》,并與養殖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簽訂安全承諾書。
財富故事
“一年收一季稻、兩季蝦,畝均純利潤在4000元以上,是單種水稻的3倍多。”在潛江市高場辦事處聯豐村,村民宋繼偉一臉笑意:“今年行情好,一斤蝦25元,80畝蝦田掙個30多萬元沒問題。”
“今天上午,我們要趕著將5000斤新鮮小龍蝦配送完畢,發往江蘇盱眙的一家餐飲公司!”位于潛江后湖農場內的小龍蝦交易中心內,26歲的小伙子朱靖正忙著指揮員工裝貨。在潛江,像朱靖這樣靠小龍蝦為業、為夢想打拼的人很多。據潛江市烹飪酒店行業協會會長、中國龍蝦職業學院董事長張國安介紹,10多年來,小龍蝦產業在潛江造就了成百上千的百萬、千萬、億萬富翁,成就了無數潛江人的財富夢。
一只小龍蝦,卻蹦跳出百億元的大產業。這背后,是一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動故事。潛江市委看準了小龍蝦產業是一件有利于發展的大事,也是一件為人民謀福祉的好事,按照中央和省委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未來小龍蝦產業將成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實現“小龍蝦,大產業”。#FormatImgID_0#
2006年,“蝦稻輪作”種養模式通過了湖北省科技廳專家組的論證。
2010年,潛江市被評定為“中國小龍蝦之鄉”。
2012年,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潛江小龍蝦”榮獲中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013年,農業部決定正式頒證授予“潛江龍蝦”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稱號。
2016年,潛江被列為全國六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創建示范縣”之一。
2017年,潛江小龍蝦被納入清單,成為中國和歐盟互換認證的100個地理標志產品之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