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信息變革、技術創新向縱深推進,重慶市榮昌區不斷探索農牧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徑,通過瞄準農牧業優勢、引進高校研發成果、搭建全網產銷平臺等創新措施,為農牧業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作為全國唯一以現代農牧產業為特色的省(市)級高新區,如何承擔起國家現代畜牧產業發展的示范引領作用,對榮昌高新區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榮昌高新區副區長徐利敏坦言,要加強校企聯動、共建中國畜牧現代化研究院、延伸畜牧養殖物聯網技術,為把榮昌高新區打造成為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畜牧科技創新高地和成果轉化中心而努力。
牽手科研機構
今年2月份,重慶市榮昌區人民政府聯合中國農業大學、西南大學、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重慶市畜牧科學院、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在榮昌高新區成立了中國畜牧現代化研究院。其核心是面向重點領域、集聚優勢資源、提升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發展。
筆者看到,在榮昌區政府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等聯合簽署的“中國畜牧現代化研究院共建協議”上,榮昌區正式提出:聯合國內優勢科教資源,構建現代畜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孵化和科技服務模式,搭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平臺,將榮昌高新區打造成為中國畜牧業現代化典范,成為中國畜牧業研發中心、生產中心和制造中心。
走進位于榮昌高新區的重慶澳龍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筆者看到,寬敞明亮的大廳內,整齊擺放了多種新型獸藥。“這只小小的藥瓶可大有來頭”,該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美貴拿起一款藥品,向筆者介紹,它叫羊棘球蚴(包蟲)病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俗稱羊包蟲病疫苗,應用了中國農科院的發明專利。憑借高度的生物安全性、極高的免疫保護率,已經成為目前全球唯一用于治療人畜共患病強制免疫疫苗。數據顯示,僅2016年,我國便有4000多萬頭羊接種該疫苗。
除與中國農科院、西南大學等高校聯合研發外,澳龍生物制藥有限公司還與四川華派生物研發中心自主研發了豬圓環疫苗,解決了豬易發燒、死亡的生產頑疾。如今,該產品已進入國家獸藥證書評審環節。
在榮昌高新區,澳龍生物制藥只是高新區自主研發、聯合研發畜牧制藥產品的一個縮影。“未來,通過校企聯動,以中國畜禽種業工程技術中心、畜牧智能裝備制造工程中心、生物醫藥工程技術中心和畜牧業現代化產業孵化示范基地為主要內容的‘七中心一基地’將逐步落成。”榮昌畜牧局負責人告訴筆者,按照規劃,從2017年開始,中國畜牧現代化研究院每年推出3個至5個具有國際影響的研發成果落戶榮昌,到2020年,初步形成5個20億級、10個10億級以上產業化項目落地投產。
創新交易方式
榮昌是全國唯一同時具備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現代畜牧示范區核心區、全國畜牧綠色發展示范縣的區縣。其中,榮昌豬作為世界8大優良地方豬種之一,品牌價值高居全國地方豬種榜首。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近距離的買賣批發已無法跟上包括榮昌豬在內的畜牧產品進軍全國的步伐。如何創新交易方式、實現“買全國”“賣全國”,國家生豬交易市場應運而生。
實時統計線上生豬交易量、實時生成生豬價格指數、購買生豬貨運保險……一張巨大的數據網讓買賣雙方在國家生豬交易市場線上交易平臺的公平交易成為現實。在碩大的顯示屏上,筆者看到,除實時統計平臺交易金額、日成交量等數據外,還形成了生豬、仔豬的成交均價。“我們看到的這個豬價,是用大數據分析得出的,作為穩定的生豬價格指數,能為平臺交易提供一個借鑒值,對緩解‘豬周期’效應、穩定豬價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國家生豬交易市場線上交易平臺經理楊智說。
其實,在國家生豬交易市場,價格形成中心只是搭建“兩大平臺、五大中心”的其中一環。記者了解到,國家級重慶(榮昌)生豬交易市場,是農業部按照國家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規劃綱要建設的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級畜禽大市場,目前,正積極搭建全國生豬產銷大平臺、全國生豬品牌大平臺和價格形成中心、產業信息、物流集散、科技交流、會展貿易等在內的“兩大平臺、五大中心”。
“其中,豬交所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生豬活體線上交易標準、疫病防控與實物交收這3大難題。”楊智表示,說起創立初衷,如今,通過移動互聯網及電子商務技術的線上交易與生豬調出縣的線下資源,一方面,生豬交易實現了全國范圍內買賣雙方的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全程監控豬的生長也解決了質量不可溯源等問題,榮昌豬乃至全國生豬的核心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目前,生豬市場電子交易成功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今年以來,累計交易金額已達70億元,預計今年將實現450萬頭生豬近500億元的交易額。
如今,在榮昌高新區,以國家生豬市場、中國畜牧產品交易網、“在村頭”等電商平臺功能為依托的“互聯網+”現代農業模式已經形成。據統計,僅2016年,高新區工業總產值640億元,占榮昌區工業總產值的74.41%;高新區農牧高新技術企業產值213.5億元,占高新區總產值的33.36%。
多方招才引智
連續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區縣、與國內外49所科研院校合作建設27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或科研平臺、先后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06項、擁有發明專利229件……一張張成績單,無不顯示著榮昌區在發展農牧業過程中持續推動畜牧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利好信息。
截至2016年底,榮昌高新區入駐工業企業385家,其中科技型企業79家。在37家高新技術企業中,農牧高新技術企業13家,占35.14%。“雖然高新區科研企業入駐量不斷增長,但仍然面臨創新資源不足的問題。”徐利敏說,我們還有很多不足,如重慶市畜科院、西南大學榮昌校區的科研和人才優勢沒有很好地利用;扶持創新創業的資金、政策、空間、配套服務等跟不上,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沒有完全形成。
針對這一問題,榮昌區委、區政府專門出臺《榮昌區建設新興工業城市人才支持政策》,在人才創業扶持、創新獎勵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獎勵資助政策;同時,中國畜牧現代化研究院除直接引進高校研發成果外,還將搭建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平臺,如建立5個以上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建立博士后流動站,引進1000人以上的科技研發和管理人員……屆時,將為高新區創新內生動力提供長足保障。
徐利敏表示,希望各級各部門、企業、科研機構把資金用到“刀刃”上,力爭到2020年,創新體系基本完善,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國家高新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實現全社會R&D(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部畜牧業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