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記者 魏龍飛) 12月8日上午,由重慶市農業委員會、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富硒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以下簡稱“中國富硒農業聯盟”)協辦的中國·重慶(江津)首屆富硒產業發展大會在重慶市江津區舉行。大會以“富硒,讓我們更健康”為主題,集中展示了重慶市江津區富硒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成果。
重慶市江津區委書記程志毅在致辭中介紹,2012年,江津成為重慶唯一和全國幅員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百歲老人分布最均勻的“中國長壽之鄉”,目前全區有百歲老人157人,是重慶百歲老人最多的區縣。江津區充分發揮富硒長壽品牌效應,把富硒綠色農業作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作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重點發展糧油、蔬菜、畜禽、花椒、茶葉、水果、水產、中藥材8大富硒綠色產業,建成富硒種植基地40萬畝,打造特色品牌39個,認證富硒產品38個,獲評“中國富硒美食之鄉”和“中國生態硒城”。此次富硒產業發展大會旨在充分挖掘江津富硒資源優勢,以硒為媒、產研對接、產銷聯動,實現跨域合作。
重慶市委農工委委員、重慶市農委副主任陳勇在致辭中說,富硒產業是江津農業的最大特色,江津是重慶唯一的生態富硒地,江津立足富硒資源優勢,堅持走以富硒現代農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之路。富硒農業開發培育了農業新功能,為大健康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撐。發展富硒產業是江津實施健康農業的必然行動,發展富硒產業大有可為。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在講話中說,富硒產業是新興產業,也是黨的十九大要求的急需大力發展的強農富民的特色產業、健康產業、朝陽產業,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大有可為。唐珂指出,要以市場化、信息化、品牌化為引領,促進富硒產業發展。一是用市場化理念謀劃富硒產品開發。要堅持市場導向,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突出抓農頭、強企業、擴基地、創品牌,擴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加強富硒地區政府、協會、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二是用互聯網思維發展富硒產業。推進農業信息化和產業化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業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三是用品牌化經營,讓富硒農產品流金淌銀。要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和富硒品牌潛力,大力推進品牌強硒,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益,用品牌引領各類要素向富硒產業聚集,形成加快富硒產業發展的活力。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建華在講話中提出,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富硒農業是功能農業的典型代表,是繼高產農業、綠色農業之后的農業發展的第三個發展階段,是在滿足于“吃得飽”和“吃得安全”以后的,滿足于“吃得健康”的社會新需求,是全球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國農業大學目前承擔了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優質高效富硒農產品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該項目是在富硒農業領域唯一的國家級項目,該項目聚集了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南京農大等十多個院校共同推進富硒農業相關技術研究。
在大會上,中國富硒農業聯盟正式發布了《2017年中國富硒農業發展藍皮書》。重慶市質監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鐘建東發布了《富硒農產品》重慶市地方標準。重慶市江津區副區長楊永芳推介了江津區最新評選出來的“江津區十大富硒農產品”。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夏祖相,重慶市江津區委副書記、區長譚慶,重慶市江津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張果,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執行副會長、秘書長王建華,中國富硒聯盟常務副理事長趙桂慎等分別發表講話。
中國農村雜志社總編輯雷劉功,重慶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鄭立偉,重慶市扶貧辦黨委書記劉戈新,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中國富硒聯盟理事長吳文良等同志出席會議。來自全國從事硒產業研究和開發的政府機構、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新聞媒體等300余人參加會議。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