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不似春光,勝似春光。9月24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以下簡稱農交會)經過4天的展示交易,在北京圓滿落下帷幕。一年一度的農交會是農業人的一場盛會。從2003年至今,農交會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農交會已經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縮影,已經成為中國農業市場化的重要標志,也已經成為中國農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回顧歷史,農交會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在與時俱進,無不體現時代發展的脈搏。一直以來,創新始終是農交會長盛不衰的源泉。通過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將精品農產品、農耕文化、先進農業技術等熔為一爐,農交會在展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成就、促進農產品貿易、推動農業科技交流、深化農業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加強農業信息服務、搞活農產品市場流通提供了重要平臺,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作為我國農業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品牌展會,品牌推介始終是農交會的重中之重。本屆農交會圍繞農業品牌建設作了總體布局,專設80米長的“品牌大道”,集中展示農業品牌建設的成果,舉辦了“我為品牌農產品代言”大型公益活動、“精品農貨采購周”等18場重大活動和30余場次農產品推介活動,參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千余家,“三品一標”產品近萬個。本屆農交會還發布了“2017年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將農業品牌建設工作再次推向高潮。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在注重品質的同時,以“開放”為辦會原則的農交會也拉近了國與國的距離。本屆農交會共吸引來自美國、俄羅斯等4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家采購商到會參觀,其中全球重點采購商達40位,參展國際企業50多家。在這里,四海賓客云集,大國格局彰顯。中國的優質農產品及燦爛農耕文化走了出去,外國的特色商品和民族文化也引了進來。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本屆農交會集中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農業部將面向農業未來發展,堅持創新辦會,以展會新成效服務農業現代化發展。
在農交會的“舞臺”上,中國農業發展的成就一覽無遺,中國農業前行的腳步清晰有力,中國農業的未來讓人信心滿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