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有溫度的農業 ——第十五屆農交會臺灣展區印象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農產品市場周刊 作者:本刊記者 曾詩淇 字號:【

  9月21日至24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在京舉辦。記者沿著主展館一直走,眼前忽然一亮,整體設計風格在所有展區中獨具一格,橘黃色為主色調,看上去溫馨暖人;面積雖不大,卻精致立體、品類豐富;每一個展位設計成“小餐車”的形式,仿佛走進了小吃一條街;產品包裝創意十足,有趣有品有味道。沒錯,這就是臺灣展區,它如同一顆閃亮的明珠,成為農交會上一個獨特的存在。

  在臺灣展區開幕儀式上,農業部辦公廳副主任雷劉功以“30年、15年、10年、4年”為關鍵詞,講述了兩岸農業的交流發展成果。

  30年。兩岸交流合作30年來,農業交流是兩岸關系發展中起步最早、基礎最好、成效最明顯的領域。

  15屆。農交會已成功舉辦15屆,臺灣展區已連續設立13屆,有力促進了兩岸農業經貿往來,農交會成為臺灣農產品展示推介、貿易洽談的重要平臺,也為大陸消費者了解和采購臺灣農產品開辟了窗口。

  10年。從2006年至今,10年來大陸14個省市共創辦了29家臺創園,通過農交會平臺,打造出了臺創園企業品牌、園區品牌和臺創園整體品牌,參展產品充分展示了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的成果。

  4年。海峽兩岸農業協會和臺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簡稱CAS協會)交流合作以來,讓更多臺灣基層民眾直接參與,享受到兩岸農業融合發展的福利。

  “希望通過農交會,把臺灣農產品的真善美呈現出來,把更多優質農產品分享給大陸民眾。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我想這不是一個夢,而是一個正在實現的事實。”臺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董事長楊世沛飽含深情地說。

  島內優質農產品齊亮相

  烏魚子、秋刀魚、臺灣精果、阿甘薯叔、卡佛魯岸咖啡、越光米、梅子酒、紅豆湯……近百種臺灣農特產品擺放在各個展臺。不足300平方米的臺灣展區里,每天都被圍得水泄不通,有試吃詢問的,有交換名片的,有掃描網站二維碼的,有洽談業務的……

  據楊世沛介紹,此次參展的16家企業是臺灣最頂尖、最優質的農產品加工廠商,帶來的農產品有經過臺灣質量最高等級CAS認證的臺灣優良農產品,展現臺灣農業新意的2017十大創新產品,象征外銷軟實力的臺灣TGA品牌產品,以及來自臺灣鄉間的農村好物產品。

  平??此破胀ǖ牡毓?,在這里被制作成地瓜粉、地瓜五谷棒、地瓜飲、地瓜香松、地瓜燕麥甘薯脆片……這就是“阿甘薯叔”的地瓜系列產品,將地瓜的價值發揮到極致。“阿甘薯叔”展位負責人蘇雅琴告訴記者,“阿甘薯叔”系列產品以臺灣云林縣水林鄉優質地瓜為原料,再加上阿益師的獨特料理技術,色香味俱全,而且加工過程中不添加人工防腐劑、人工色素。

  蘇雅琴所在的展位“農村好物”品牌是今年首次參加農交會,共帶來了臺灣原生種茶、蕉心巧克力、土鳳梨醋等6款產品。“從2010年以來臺灣積極推動農村再生,成功輔導各地農村社區轉型,開啟農村產業新契機,不僅為農村注入新活力,更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奮斗深耕。”臺灣“農村好物”負責人徐進發告訴記者,與CAS 不同,“農村好物”是社區產業,是真正一線的農民。

  農業是有生命的,農業是有溫度的。在徐進發看來,很多農民腳踏實地工作,卻只是在賣價值很低的原料。以臺灣花蓮的鳳梨為例,熱播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2》曾在這里取景,徐進發告訴記者,最初,當地農民只是將鳳梨賣給別的企業做原料,經過我們的輔導,把鳳梨加工成鳳梨酥、鳳梨醋、鳳梨干等產品,再根據產品特點設計包裝,這樣整體價值就提高了。徐進發強調,今年展示的6款產品是從300款產品中選拔出來的,每一款背后都有它獨特的故事。

  臺灣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已經是農交會的常客,梅子酒的容器如同香水瓶,酒塞宛如鉆石耀眼。梅子夢工廠總經理蕭泰升介紹,作為今年參展的主打品牌,“狂野”不同于往年推薦的低濃度梅子酒,“狂野”以“烈”為特點,由成熟度八九分的完整黃梅發酵而成,經二次蒸餾,萃取最精華之酒心,入甕熟成兩年以上,讓酒體變得更柔和、細致,口感滑順,不澀不苦,余韻則呈現出濃郁黃梅果香及特殊杏仁香氣的回甘口感。蕭泰升告訴記者,之所以將“狂野”作為今年的主打產品,主要是因為本屆農交會在北京舉辦, “北方人豪爽熱情,日常飲用醬香型、濃香型的酒比較多,50度的狂野梅醉應該符合北方人口味。”

  TGA品牌的代表企業得意中華食品有限公司,從一家小路邊攤起家,如今已經發展為臺灣南部最大、參觀人數最多的參觀工廠。公司負責人林泳宸告訴記者,由于對大陸市場了解不足,去年他只帶了1種產品參展,今年他帶來了4種產品,希望通過展會了解大陸消費者的喜好,從而進一步改良自己的產品。

  特色文化創意引客來

  “來看看我們的文創產品,這個產品是土豆做的,包裝有涂鴉之感;這個焦心巧克力是用臺灣南部的芭蕉借鑒比利時的工藝生產的”。

  文創一直是臺灣農產品的特色。抹胭脂花生,“幽幽清香蔓延舌尖,芬芳襲人”;得意中華,“隨手可得的安心味道”;農村好物,“品嘗在地物產的真,觸動農村人心的善,領略臺灣農村的美”,不僅是產品本身,產品包裝,甚至在品牌宣傳上,臺灣展區都突顯出文化創意元素。

  獲得2017年臺灣十大創新產品銀牌獎的“福記”臺灣紅豆湯現場頗受歡迎,吃起來甜而不膩,非常清爽。福記冷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這款紅豆湯之所以能獲得十大創新產品銀牌獎,最主要在于它獨特的包裝和加工技術,用形如碗的器皿盛放,撕開就可以直接食用。而且這款紅豆湯的靈感來自于2015福州農交會,當時他看到大陸企業用碗盛放粥的創意后受到啟發。返臺后,他們就開始研究制作,做壞了5000碗紅豆湯,最終才有了這碗紅豆湯的便利包裝。

  “食材只紅豆、糖、鹽和水這四種,沒有任何其他東西,而且目前食材的配對比例也是我們研發出最合適的、口感最好的。” 福記冷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坦言,每個簡單操作的背后都是不簡單!此次來參展主要是來找經銷商和代理商。

  臺灣壽米屋企業總經理陳肇浩今年也帶來企業的新產品——獲得2017年臺灣十大創新產品金牌獎的米薄燒。據介紹,米薄燒是用新鮮現磨的米磨成粉制作而成。陳肇浩特別介紹了一款米薄燒伴手禮,里面除了有米薄燒外,還有在他們企業在臺灣評比中獲得名米產地總冠軍的米,這里面的米薄燒就是用冠軍米制作而成,所以這款包裝產品也被稱為“冠軍和冠軍的組合”,此外,米薄燒也有單獨包裝,薄薄的,脆脆的,咬一口下去,咔嚓一聲,就有散落的脆片掉下來。產品的外包裝是不倒翁圖案,這是一款從口感到包裝都非常適合年輕人的休閑食品。

  記者注意到,臺灣展區每個展位前,都有一個二維碼可供游客掃描。據了解,本屆農交會實行展銷分區,展區全部采用線下體驗、線上銷售的方式,這在全國展會中尚屬首創。蕭泰升對線上購買的方式贊嘆不已,“消費者來到展位品嘗后,如果覺得不錯,可以直接掃碼購買,真的很方便。”據了解,臺灣梅子夢工廠在江蘇蘇州已經有代理點,可以直接發貨到大陸各地,消費者足不出戶便可以品嘗到正宗的臺灣梅子酒。

  統一標識揭曉,臺創園產品集中展出

  9月21日,在參展商家、參觀顧客、媒體記者的共同見證下,農業部辦公廳、國臺辦經濟局等有關負責人共同揭曉臺灣農民創業園(簡稱“臺創園”)的統一標識。隨著紅色幕布揭開,仿佛翠綠的幼芽破土而出,臺創園統一標識首度亮相。

  據介紹,臺創園統一標識以破土而出的幼芽為核心元素,幼芽既代表著農業產業,蘊含臺灣農民創業的主題,又象征未來與希望,寓意美好的發展前景。幼芽右側的葉子代表臺灣,左側葉子代表臺創園所在地,兩片葉子根部相連,寓意兩岸同根同源、同宗同脈,在緊密合作下必將實現農業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據介紹,此次農交會,來自大陸14個省市的29家臺創園,帶來200多種產品集中亮相。展墻上,一一展示著臺創園的概況和風貌;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臺企臺商的產品推介;展臺上,展品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珍珠”芭樂、“逗咖”發芽豆漿粉、“金鉆”綠竹筍等產品琳瑯滿目。

  長在樹干上的紫葡萄、吊掛在枝頭的手指檸檬,放在展臺的最頂層,格外引人矚目。它們的培育者蔡志陽現場講解說,“這是手指檸檬,又叫檸檬魚子醬,它的果肉一粒粒像魚子醬一樣,別看它小,酸度卻很高……”

  蔡志陽是標準的臺二代。2012年,家族三代從事新品種農業研究的蔡志陽離開父輩,獨自到福建漳浦創業,發展種子育苗,打破了從臺灣運輸育苗的很多常規流程,經過四年的基礎培育和技術開發,最終使種子育苗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實現培育種植。

  此次臺創園參展產品中,有4種更是成為“明星中的明星”,被推薦競逐第十五屆農交會金獎農產品。它們分別是來自福建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喝著豆漿長大”的永福高山茶、福建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吃出綠茶味”的巧葉酥、江蘇南通江海臺灣農民創業園的“陽光玫瑰”葡萄、黑龍江牡丹江西安區農民創業園“菌絲取自大山深處”的秋木耳。

  近年來,臺農臺商在大陸的農業投資持續增加,企業規模、產業集聚功能和擴散效應不斷擴大。臺創園搭建起了兩岸農業產業合作的優質平臺,有效承接了臺灣農業產業轉移,培育了福建仙游萬畝甜柿等一批兩岸農業產業合作亮點。據統計,2006—2016年臺農臺商在大陸投資農林牧漁業超過10.8億元,新增臺資企業1796家。

  兩岸農業互補性強,交流空間廣,合作潛力大,目前已經形成了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雙贏發展格局。雷劉功表示,隨著商貿需求的日益擴大,相信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將越來越上臺階,越來越有層次,越來越代表現代農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