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交會期間,記者走訪了各省區展團。通過農交會這個窗口,我們能夠知曉當前農業的熱點所在。
農業品牌建設深入人心
在天津展區,記者見到了“家鄉的味道”我為品牌農產品代言大型公益活動中為天津市七里河海蟹代言的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魏文亮。魏老風趣地對身旁的女士說,“八姐,來招呼我們的大記者。”魏老口中的八姐名叫石秀芬,是位于天津薊州區維康健達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也是該企業產品品牌“薊州八姐”的創始人。
薊州區在古代稱薊州,后來改為薊縣,2016年又改為薊州區。“當時之所以注冊‘薊州八姐’而不是‘薊縣八姐’,就是考慮到古時候我們這兒就叫薊州,初衷是為了給品牌增加文化底蘊和歷史厚重感,沒想到現在國家把我們這兒改為‘薊州區’了。”在石秀芬看來,薊縣改為薊州區有利于“薊州八姐”品牌發展。
“之所以叫‘八姐’,是因為俺在老家排行老八。”石秀芬說。天津市農委市場信息處工作人員李明路插話,“‘八姐’是大伙兒對她的認可、褒獎和尊稱,比她年齡大的人也這樣稱呼。”據介紹,石秀芬平時為人實在大方,做生意本分,產品品質深得友鄰信任,在當地小有名氣。
在石秀芬看來,品牌既代表產品形象,又寓意品牌主體的品質。“‘薊州八姐’作為品牌名稱,對于熟悉的人來說,告訴他們我的產品如人品,大家可以放心品嘗;對于陌生的消費者來說,我的人品就像我的產品,大家可以品鑒,如果覺得產品還行,大家就可以交我這個朋友。”
記者注意到,產品的包裝盒上還印有石秀芬的頭像。魏老說,“剛才,天津市李樹起副市長巡館時,開玩笑說,‘八姐’用自己的頭像做商標,是讓大家吃著放心,安心。”在石秀芬看來,用自己的頭像作為品牌商標恰如其分,再合適不過。
據介紹,“薊州八姐”的產品有粽子、糖醋蒜和香油。單是粽子,就有豆沙、紅棗、豌豆餡、紅豆、蜜棗、堅果(核桃、花生、栗子、巴旦木、黑芝麻)、菠蘿7種餡料。“很多人吃了我的粽子都說不再吃別人的粽子。每年端午節,單是周圍的親朋好友,我的訂單就有1000多份。”“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八姐’不是粽”的評價或許有些夸張,卻從側面反映出“八姐”粽子的品質可貴。
“‘薊州八姐’糖醋蒜選用優質的大蒜,用來洗蒜的醋是專門從廠家訂制的陳醋。在制作工藝上,先把蒜頭外面的老皮剝去、再用陳醋將灰塵洗掉,再殺菌腌制。整個過程沒有任何防腐劑,經過180天的發酵、晾曬制作而成,醋汁還可以喝。”石秀芬向記者介紹。周圍人起哄說:“真是‘吃了一顆不解饞,吃上一盒還沒完’”。
2016年11月,該公司開發了“薊州八姐”頭道香油。“我們選取自然成熟、飽滿的非轉基因芝麻,經過嚴格的溫控炒制,采用與機械生產企業聯合改進的傳統轉速磨機壓榨,通過嚴格的撴油時間掌控,只提取頭道成品的香油。”石秀芬介紹,與市場上一般香油相比,“薊州八姐”頭道香油色澤清亮、香味悠長、營養成分更高,是2017年春節期間薊州區旅游市場的熱銷產品。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展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副局長程景民告訴記者,“在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兵團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強研發力度,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以此滿足消費者特色、高端、個性化的需求。”記者發現,與以往農交會相比,本次農交會,兵團展區擺滿了許多精深加工產品。
和田昆侖山棗業股份有限公司綜合辦主任雷春利介紹,以前的和田棗品牌影響大,品質優,市場供不應求,曾一度風靡全國。“可現在不行了。第一,紅棗產量太多;第二,質量參差不齊,還有以次充好的現象。”雷春利說。“8年以前,和田地區的紅棗只有40多萬畝,而現在新疆的紅棗已經達到700多萬畝,尤其是非適宜紅棗種植區面積急速增加。這是啥概念?市場已經飽和了,我們的供給端出了問題,要對原材料進行深加工,滿足消費者多層次、高品位、特色化的需求。”
如何消化體量龐大的紅棗?經過調研,公司發現,發展酵素能解決公司目前面臨的難題。“酵素通過特殊工藝榨取果品中的營養成分,其原料來自于紅棗、無花果、西梅、西紅柿、甜瓜、石榴、葡萄等多種果實,并通過兩年以上的混合發酵,有凈化腸道、血液,潤腸通便的功效。”雷春利介紹。
2015年2月9日,新疆昆玉酵素有限公司成立,是和田昆侖山棗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致力于酵素的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F在,雷春利又多了一個身份——新疆昆玉酵素有限公司負責人。
據了解,該公司的20萬畝基地位于昆侖山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是世界公認的“水果優生帶”。依托當地優質農產品,結合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通過深加工將果實轉換成優質酵素。
公司地處和田皮墨北京工業園區,占地200畝。年設計能力2萬噸,總投資2億元,已投資1.2億元建成一期酵素工業園區,年生產能力7000噸。公司酵素產品已在2015年11月投產,產品已經上市。
在展區,記者看到750毫升/瓶的“昆玉酵素”樣品市場售價在2880元。“現在,我們不僅銷售紅棗等水果原材料,也有了自己的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雷春利說。
“互聯網+”實體引領農業發展
在河南展區負責人的介紹下,記者見到了卓宇蜂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宇蜂業”)負責人尚建國。據了解,該公司成立于1984年,位于河南省長葛市,已研制開發出以“卓宇蜜坊”為主品牌的蜂王漿、蜂膠、蜂花粉、蜂蜜、蜂皇胎、雄蜂蛹、蜂巢素7大系列100多個品種。
“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后,我們的蜂蜜更暢銷了。”年過半百的尚建國跟記者談起了他的互聯網思維。2009年,在長葛這樣的縣級城市,電子商務當時還沒有發展起來。然而,在蜂產品行業摸爬滾打了20年的尚建國當時已經嗅到了互聯網可能帶來的商機,開始嘗試將傳統的蜂產品行業與互聯網相結合。
“最初,在不具備直接開展電商業務的情況下,我們嘗試利用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第三方平臺開展針對終端消費者的‘B2C’、針對企業的‘B2B’等業務。”尚建國說。實踐證明,電子商務的運用極大地推動了企業發展。
以往受制于傳統的采購運輸方式,生產銷售計劃經常隨著原材料的采購時間來定,對企業發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尚建國看來,電子商務可以做到“足不出庫”就能采購到合適的原材料,降低了10%的采購成本。在實際物流運輸當中,通過電子商務物流運輸信息平臺可節約30%的運輸時間。
尚建國在充分挖掘第三方平臺潛力的同時,建立了自己的英文銷售網站,建設自己的電商平臺——中國蜂機具交易網。電子商務模式的運用使得卓宇蜂業的蜂箱、搖蜜機、蜂蠟、蜂花粉等產品出口到美國、德國、法國、希臘、阿爾巴尼亞、墨西哥、坦桑尼亞等國家和地區。
“利用中國蜂機具電商平臺和中國蜂產品電商平臺,我們實現了經銷商、合作社、蜂農與生產企業的直線對接,實現一站式購物,并以‘電商平臺+企業+農戶’的模式打通蜂產品產業鏈條,帶動創業和就業,推動行業發展。”尚建國介紹。
目前,該公司的電子商務業務形成三大板塊:以出口蜂花粉、蜂蠟、蜂膠原料和養蜂工具為主的跨境電子商務;以銷售蜂蜜、蜂花粉、蜂王漿和蜂產品制品為主,針對國內企業的“B2B”大宗商品交易,年銷售額1500多萬元;以銷售預包裝食品(蜂蜜、蜂花粉、蜂王漿)和各種蜂產品禮盒為主,面向普通消費者的“B2C”網絡零售業務,年銷售額400萬元左右。
電子商務不僅改變了企業的銷售模式,而且提高了市場競爭力,擴展了企業發展的空間。利用這些平臺開展電子商務,大大提高了產品銷售量。如今,電子商務早已經成為卓宇蜂業營銷的重要手段,尚建國也成為長葛市蜂產品協會副會長和長葛市蜂產品電子商務協會會長。
目前,卓宇公司在國內外有近300家經銷商和專賣店,產品遠銷美國、韓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6年,卓宇蜂業電子商務銷售額近5000萬元,超過總銷售額的40%。“借著互聯網的東風,我們要讓‘甜蜜’飄香全球。”對于未來,尚建國信心滿滿。
對于有點兒土氣的“農”人來說,農業品牌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互聯網+”這些熱點不再是高大上的“官話套話”,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陽春白雪,而是引領農業從業者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風向標和指明燈。農交會只是我國農業發展形勢的一個縮影,透過這個窗口,展望未來,農業“熱風”將吹遍神州大地。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