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寧波市化學農藥減量 做法和成效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農產品市場周刊 作者:文/許燎原 字號:【

  實施農藥減量控害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寧波市地處浙東沿海,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約405萬畝,病蟲害發生面積約1650萬畝次,防治面積約2250萬畝次,屬農業有害生物頻發、高發地區,每年因農作物病蟲害防控使用的農藥量較大,達7000噸左右(商品量)。農藥使用品種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據調查,以前農戶使用高毒農藥,亂用、濫用農藥現象普遍存在,加之施藥器械落后,施藥方法不科學,導致農藥利用率低下(一般在5%以下),對環境造成污染。為有效控制農藥使用量,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寧波市針對本地農藥使用現狀和施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農藥減量控害措施,并收到了明顯成效。

  主要做法

  (一)積極做好病蟲害監測預警

  病蟲害監測預警是防控工作的基礎,加強病蟲害測報,提高監測預警水平和能力,有利于提高防控時效性,減少農藥使用次數,促進農藥減量。

  1.開展測報點建設。為提高測報工作規范性,提升測報數字的代表性和準確性,寧波市積極開展了市級測報點建設。至今已建設20個市級測報點,覆蓋全市范圍,涉及水稻、蔬菜等主要農作物。市級測報點建設通過軟件和硬件設施的升級,改善裝備管理,提升了測報點的調查規范化運作水平,并對周邊區域形成有效輻射。市級財政每年按1.5萬元/點對市級測報點進行補助,為市級測報點建設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

  2.提高病蟲防治信息發布時效性。寧波市各級農業植保部門在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關鍵時期及時發布病蟲情報和防治信息,指導農戶開展防治。每年發布病蟲情報達100余期,短期病蟲害預測預報準確率在95%以上。同時,創新信息發布渠道,在傳統紙質情報的基礎上,利用網絡平臺和電視媒體等發布病蟲防控信息,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發布的時效性。據統計,全市每年向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發送手機短信10000條次以上,電視預報年播報達20期左右。

  3.借助社會力量開展測報工作。針對植保技術人員不足的現狀,寧波市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工作。一是借助部分統防統治區內專業合作社人員力量開展病蟲測報工作,壯大了當地的測報人員隊伍。二是按照“政府花錢購買服務”的思路,開展了病蟲害第三方監測服務。比如近兩年在鼠情監測上,各地委托浙江振中環境檢測評估有限公司和寧波市宏鑫環境檢測評估有限公司等專業機構,對本地開展了鼠情監測服務,極大地分擔了專業植保人員的工作壓力。從結果來看,服務效果理想。

  (二)大力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

  寧波市的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始于2007年,近年來按照上級的統一要求并結合寧波市實際情況逐步推進,至2016年實施達4.03萬公頃,約占水稻種植面積50%以上。統防區比非統防區普遍能減少防控1~2次,農藥減量效果明顯。

  1.積極主推統防統治的“企業模式”。經過前期試點和探索,至2011年寧波市統防統治基本形成了以“企業模式”帶動,其他服務組織共同參與的格局,逐步步入軌道。農資連鎖“企業型”的植保專業合作社是綜合服務水平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服務主體,相比較其他類型主體而言,農資連鎖企業組建的合作社做好統防統治,對于農資連鎖企業本身在暢通農藥供應渠道、銷售服務邁向市場終端、農藥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統計,至2016年全市開展示范服務的“企業型”服務主體達10個,服務面積占全市統防統治總面積的98%以上。“企業型”服務組織的不斷發展,有效地推動了寧波市統防統治工作的持續開展。

  2.加強規范化管理。為不斷提高專業化統防統治實施質量,寧波市制定了統防統治工作實施辦法,辦法對統防統治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規范實施打下了基礎。在實施過程中,農業主管部門與服務組織加強對實施面積和實施效果的現場監督檢查,確保了實施工作的實效。2016年1月,寧波市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協會正式成立,進一步加強了對統防統治行業管理指導,切實推動工作的順利、健康發展。

  3.實施整建制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為有效解決散戶問題,并進一步加大農藥減量力度,2014年開始寧波市開展水稻病蟲害整建制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試點工作。全市建立鄞州姜山、江北莊橋、寧海長街和慈溪橫河4個試點鄉鎮,各試點地區均成立了組織,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并積極開展試點工作。2016年鄞州區作為整縣加以推進,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同時,寧波市繼續在融合推進區大力推廣應用水稻性誘劑技術等綠色防控措施,促進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高度融合,減少農藥使用量。據統計,2015年全市融合面積已達2.41萬公頃以上。

  4.示范推廣飛機防治。近年來,飛防在寧波地區發展迅速,植保技術部門開展了飛機防治后期稻飛虱和紋枯病等相關的試驗示范,并積累了一定的基礎數據,以切實破解統防統治中的“統一打藥”難題。目前寧波市擁有植保無人機32架,2016年作業面積達4000公頃,作業效果較好,與人工施藥相比,工效提高10倍以上,得到了廣大農戶認可。通過飛防施藥,嚴格控制了農藥使用的品種和使用量,同時也提高了病蟲防控的效率和水平。

  (三)持續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1.推廣以性誘技術為主的非化學防治技術。近年來寧波市持續推進以性誘捕器誘殺、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和色板誘殺等“三誘”技術為核心的非化學防治技術措施。性誘防控技術是水稻病蟲害防控農藥減量技術的一種重要措施,近年來全市農業部門把水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性誘技術作為全市農業十大主推技術積極加以推廣,切實發揮其在糧食安全生產中的作用。據統計,2016年全市推廣應用非化學防治面積6.0萬公頃以上,其中水稻性誘技術2600公頃,示范點遍布9個縣(市)、區。

  2.開展生態修復示范區建設。為積極倡導農作病蟲害防控新理念,減少化學用藥的使用,近年來寧波市大力開展了農田生態修復示范基地建設。生態修復示范區采取措施主要有:一是性誘劑防治,包括集中誘集和迷向技術;二是優化作物布局,種植芝麻等顯花植物,加強田埂及周邊其他顯花植物管理,營造適宜天敵繁衍的生境;三是做好肥料的平衡安全使用,合理施用有機肥和沼液。至2016年,寧波市已建設生態修復區10個,面積達300公頃以上,并對周邊形成了有效輻射,面積達5.5萬畝。

  3.不斷提高農藥防治技術水平。一是積極推廣新型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保型農藥。抓好新型藥劑的田間試驗,明確安全性和防效;在此基礎上大力開展示范應用,通過建立示范方帶動周邊農戶。據統計,通過近年來大力示范推廣,寧波市新型、高效農藥使用率達85%以上,由于此類農藥每畝使用劑量低(一般少于30g/畝),極大地推動了寧波市農藥減量工作。二是大力開展農藥精準施藥技術的示范與推廣應用。推廣精準施藥技術是實現“精準農業”的重要一步,應用精準施藥技術可以起到提高農藥的利用率,降低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減少農藥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等作用,從而達到農藥減量增效的目的。寧波市從2005年起大力開展“針對性噴霧”技術試驗示范,同時積極推廣新型噴霧器械,建立“精準施藥示范基地”,帶動周邊農戶,提高他們的施藥水平。據統計,寧波市已建立“精準施藥技術示范基地”43個,推廣新型噴霧器5200臺,極大地促進了全市的施藥水平提高和噴霧器械的更新換代。

  取得成效

  (一)農戶施藥水平顯著提高

  通過對綠色防控、農藥減量等理念的宣傳推廣及加強相應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改變了過去農民使用高毒農藥、濫用農藥等錯誤習慣,目前絕大部分農民已經養成了對癥用藥、適時用藥、適量用藥和合理輪換使用農藥的習慣,人們由過去被動防治改為主動預防,農民安全用藥意識進一步增強。

  (二)農藥減量作用明顯,防控效果得到保證

  經過幾年的農藥減量控害措施的推廣應用,寧波市農作物病蟲害得到有效防控,農藥減量工作也取得了明顯實效。據統計,近年來病蟲害防治效果一般在85%以上,病蟲草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2014年、2015年農藥使用量分別比2012年減少3%和6%。

  (三)經濟、生態效益顯著提高

  近幾年的農藥減量工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據調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區比非實施區每畝可減少用藥1~2次,節省農藥和人工成本45元左右;非化學防治實施區比非實施區每畝可減少農藥使用次數2.5次,減少農藥使用量70克以上,減少農藥使用成本約50元,節本增效160元以上;生態修復區內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有了較大改善,中性昆蟲、天敵昆蟲數量均高于農民自防田,其中寄生蜂數量約是農民自防田的4倍。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保障

  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毒豇豆”、“毒韭菜”等事件引起了全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植保工作肩負著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雙重責任,通過實施農作物化學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明顯降低了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提高了農產品品質。據統計,寧波市近年來地產種植業產品抽檢合格率與前幾年相比提高了將近3個百分點。

  問題與對策

  寧波市化學農藥減量控害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面臨的困難,如年度間病蟲害發生程度差異大,直接影響農藥使用量;人員隊伍不穩定,導致農藥減量技術措施推廣不暢,“最后一公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綠色防控普遍重視非藥劑措施而忽視藥劑措施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著全市農藥減量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持續推動寧波市農藥減量工作的健康發展。

  (一)加強隊伍建設

  針對農技隊伍特別是基層農技隊伍薄弱的現狀,要切實加強隊伍建設,確保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一是要進一步完善農技人員的激勵機制,特別是要加強對基層農技人員的獎勵措施、職稱評審中的政策傾斜,提升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二是在現有農技人員不足的前提下,要按照“政府花錢購買服務”的思路,借用社會力量開展農技推廣工作;三是要加強對農技人員的培訓,及時更新他們的專業知識,提高他們服務農業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

  農作物病蟲害發生受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年度間發生差異較大,導致年度間農藥使用量也存在較大差異。所以,為完成農藥減量工作任務,要進一步加強病蟲害的監測預警,通過病蟲害的準確預報,減少農藥使用次數,提高防治效果。在確保全面控制病蟲大發生、大流行的前提下,千方百計減少農藥使用量。

  (三)加強藥劑措施和非藥劑措施兩手抓

  近年來,通過非化學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殺蟲燈和色板等非藥劑措施得到廣泛應用,非化學防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但忽視了藥劑措施這個有效的綠色防控手段。筆者認為綠色防控中藥劑措施的作用巨大,其貢獻率至少不會小于非藥劑措施,應繼續加以高度重視并大力推廣藥劑措施,努力做到藥劑措施和非藥劑措施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

  (作者單位:寧波市種植業管理總站)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