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新倉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宏誠前一陣子購買的大型青儲玉米收割機終于順利到貨,這讓幾天來一直擔心收割問題的他輕松了許多。“合作社與通遼一家養牛場簽訂了350噸的收購合同,眼看托管的4000多畝青儲玉米馬上就該收割了,如果這幾天機器還到不了,僅靠合作社現有的兩臺收割機工作難度很大。”
據了解,成立于2010年的通遼市科爾沁區新倉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有社員5人,但就是這5個人卻為當地提供農業生產全程托管8000多畝,各類環節服務4.55萬畝,成為科爾沁區遠近聞名的農業生產托管示范社。
合作社提供的農業生產性服務,就是在“農戶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服務自選”原則下,由合作社為農戶提供從種到管、從技術服務到物資供應的全程服務,即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保姆式”服務。
“為了讓農民脫貧致富,區里積極想辦法找出路。但在解決‘誰種地、怎么種、怎么種好地’的問題上,我們一直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式。為此,我們多次到周邊旗縣區和盟市學習、考察、調研及培訓,最后決定在農業生產托管機械化種植方面找到突破口,而新倉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農業生產全程式托管過程中起到了帶頭示范作用。”科爾沁區農牧局局長王立偉告訴記者。
為了讓更多農民享受農業生產性托管帶來的效益,在合作社成立之初,趙宏誠就制定了四個保障和五個統一規章制度。
四個保障組織:一是管理調度組,負責整個合作社和周邊托管服務的生產管理和作業調度;二是生產作業技術組,負責合作社所有機械的生產作業;三是生產供應組,負責種子、化肥、農藥、農膜、機具等生產資料的采購;四是經紀人組,負責農產品收獲后的銷售。
五個統一:統一種子由供應組負責,按農戶要求,統一引進優質種子;統一化肥,由供應組負責,購進優質化肥;統一調度,由管理調度組負責,按生產季節提前做好生產計劃及生產時報作業調度;統一機械作業,由生產作業技術組負責,搞好機械維修和保養,使機具達到良了技術狀態;統一銷售,由經紀人負責,按市場最高的價格找外地客商來收購,這樣種植農戶心里有了保障。
經過五年的發展,科爾沁區新倉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有中大型拖拉機30臺套,包括進口紐荷蘭210馬力拖拉機及格蘭、雷肯整地播種設備,久保田系列的插秧機、育秧機、收割機全套設備。此外,合作社還聘用專業機手以及專業技術人員共計20人,幫助當地農戶進行農機作業服務,引進新技術、新機具、開展技術培訓,為當地的農業發展提供托管服務。
張金祥家有20多畝土地,去年他將所有土地委托給了科爾沁區新倉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青儲玉米。按照協議規定,合作社負責春播、耕作、銷售,他只等收割時領取收益就可以。而協議約定,合作社每賣出一噸青儲玉米要給張金祥150塊錢,這讓他心里踏實了許多。
據了解,新倉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主要的經營模式是采取全程托管和環節托管的方式,將沒有勞動力、不善于管理土地的人的土地集中起來,由合作社統一托管。
“鄉親們愿意把自家的地交給我們來運作,這里面自然有原因。”趙宏誠告訴記者。
首先是成本大幅降低。合作社與有意愿進行托管的人簽訂托管合同,春季由合作社提供設備,墊付資金統一采購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提供給客戶,所有費用由財務人員詳細記錄,到秋天收獲后每戶費用從各自收入中扣除。合作社墊付資金統一采購優質農資既解決了客戶的資金問題,又保證了農資質量,不會因農資質量問題造成損失,也規避了風險,最重要的是因為合作社采購量大,廠家給予的優惠力度大,節約了很大成本。
其次是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合作社從整地環節開始,使用210馬力拖拉機搭配進口的深松聯合整地設備,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一臺車每天即可作業700畝土地,效率提升4倍。同時,因為設備先進,工作環境也比以前更加舒適,一些年輕有學歷的人更愿意投入到農業生產活動中。在播種環節,合作社使用無人駕駛自動導航設備搭配先進的重型免耕播種機,土地浪費率僅為以前的40%,播種精準率達到98%,平均畝產提高100斤,而且作業效率達到每天500畝,是傳統機具的2倍。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