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你的地,我來種;少收費,糧歸你”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農產品市場周刊 作者:本刊記者 曾詩淇 字號:【

  吉林省乾溢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簡稱“乾溢聯合社”)位于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是一家擁有112家分社、2800戶會員,業務覆蓋8個縣(區)、橫跨生產、產業、經營“三個體系”的大型農業現代化合作社,曾先后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社、農業部信息化示范單位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項目單位。

  近年來,乾溢聯合社著眼農村勞動力構成和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的現實需求,積極圍繞農業生產托管實現轉型發展,較好解決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和如何種好地”等問題,實現合作社、農機大戶和農民的“多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走出了一條具有吉林特色的規模經營新路子。

  創新經營,實行農業生產托管

  據乾溢聯合社負責人介紹,根據農戶特點,托管模式又細分為兩種。對季節性在外打工和家庭勞動力不足或缺少技術的農戶,采取“菜單式”的托管模式,聯合社提供從種到收各環節的服務項目,農民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自愿選擇聯合社提供的部分服務,服務結束后,經農戶驗收,聯合社與農戶結算服務費用。

  對于一些常年外出打工或無力經營又擔心土地出租影響自身利益的農戶,聯合社則采取“全程服務”的托管模式。參社農戶向合作社繳納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服務費用,土地收益歸農戶所有,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地,我來種;少收費,糧歸你”,既滿足了部分農民的土地情結,又給農民帶來了實際效益,受到廣大農戶歡迎。據統計,2016年乾溢聯合社完成農業生產托管面積3500公頃。

  提升服務,促進農民增收

  “全程機械化服務是農業生產托管模式的核心。”聯合社負責人介紹,針對承包土地價格過高農機種植大戶不賺錢、價格過低農戶又不肯外包的矛盾局面,乾溢聯合社通過吸納農機大戶共同參與農業生產托管模式,有效降低了自然災害風險,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

  降低成本促增收。聯合社采取生產資料直接生產供應、集中采購無利潤供應、農機大戶政策資金補貼等方式,大大地降低了農資成本,最終以4600元/公頃托管土地,遠低于市場價格,實現農戶每公頃減少投入1000多元。

  提高產量保增收。聯合社對托管土地實行集中連片規模經營,將原來的水溝、田間路、“磨牛地”平整好,建成有利于機械化作業的連片示范田,提高了機械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土地設施利用率。同時,聯合社成立服務隊,如農機服務隊、農資服務隊、勞務服務隊、植保服務隊等,統一技術服務,改變了過去農戶分散種植品種不統一、田間管理水平差異大的狀況,糧食產量平均增長10%以上。

  解放勞動力促增收。聯合社托管土地后,農民就可以從土地中徹底解放出來,安心外出務工、經商或就地轉移從事二、三產業,有效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了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實現了“離鄉不離地、不種有收益”的目標。

  重視科技,推進產業融合

  乾溢聯合社深知科技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確定了“向科技要產量,向科技要質量,向科技要效益”的經營策略。為提升經營質量和效益,聯合社常年聘請10名農藝師,深入田間,為成員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從實踐中總結出“4大項16小項”創高產辦法。

  此外,聯合社利用大數據、衛星遙感技術,實現手機測土施肥;開通“農事通”公眾微信服務及400免費服務電話,通過開犁網等平臺,發布天氣預告和農產品供求信息及期貨價格預告;通過手機與12316、12582專家視頻對接,實現專家“點對點”指導;與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聯合研發的“錢雨”“寶禾旺”系列穩定性肥料,與東北農業大學聯合研發的生物有機肥,經受住了市場檢驗,獲得專家一致好評和良好的經濟效益。

  積極為分社提供擔保,完成助社融資500余萬元,破解資金瓶頸;為村民尋找就業機會,利用電商平臺,開設農民就業窗口;延長產業鏈,把成員生產出來的玉米加工成飼料,再以飼料入股形式帶動養殖業發展……一直以來,乾溢聯合社都積極為推進產業融合、提高增值服務收入而努力。

  “不斷增加優勢特色產品種植面積,加大‘三品一標’建設,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大力培育品牌,‘遼金榜’‘錢雨’‘寶禾旺’‘乾溢’‘順民心’‘茁旺’等品牌已經進入市場;積極發展綠色有機大米精加工、粘玉米加工、馬肉水晶蒸餃加工和辣椒制品加工,產品均受到用戶好評和喜愛。”實踐證明,乾溢聯合社的發展順應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趨勢,契合了農業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方向,引領了全縣農業現代化建設,是農安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代表和縮影。

  乾溢聯合社負責人表示,未來,聯合社將進一步在擴大域內覆蓋面、走向全省上做文章,在創新托管方式方法、推動全產業鏈建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上創特色,在提高自身規范化建設、參與介入扶貧攻堅等民生公益性事業上下功夫。在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征程中,帶動引領廣大農戶,努力推行農安農業生產托管新模式,加快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