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入秋的雨,任性,說來就來,說下就下。秋初夏末的日子,算是泡在雨里了,但空氣特別的好,濕潤、新鮮,溫度下降,體感越來越冷了。
秋來了,天涼了,下面介紹幾款比較適合秋天食用的家常菜給大家。
油燜茭白 這次碰到的茭白實在是新鮮,沒控制住就多買了些。下雨了,轉涼,趕緊開火炒菜做飯,天熱的時候,吃飯都是湊合事兒。家里人愛吃的油燜茭白,做起。茭白很素凈,炒起來得配上肉,或者炒得濃油赤醬的,才下飯才好吃。反正我家是這樣,如果是來個素炒茭白絲,還沒土豆絲受歡迎。
材料:茭白、蒜、小蔥,鹽、糖、味精、醬油、料酒、醋。
做法:茭白去綠色的外皮,洗凈后切成滾刀塊;熱鍋倒油,油量要大,油溫升高后,熗香蒜片;放入茭白塊,開中小火,翻動茭白,將茭白煎出金黃色;翻炒,放入醬油、料酒和糖,翻炒,倒入少量開水,蓋上鍋蓋,小火燜一會兒;臨出鍋前,滴幾滴醋提味道,也可以不放。出鍋撒上小蔥粒,即可。(這道菜醬油和糖要多多地放,油量要大,是平常炒兩盤菜的油量。)
豆角炒肉 初秋,清爽的一道家常菜。這次買的豆角,是那種又寬又長的大豆角。切成絲炒,炒之前一定要用開水煮一下,秋天的豆角味道很濃,如果不徹底煮熟,容易中毒。燈籠紅椒,有點甜,是配菜,放了半個,為了顏色漂亮,也可以放點黃色燈籠椒。
材料:大扁豆角、紅椒、瘦肉絲,鹽、糖、生抽、味精、料酒。
做法:肉絲用少許鹽和料酒拌勻腌制10分鐘;豆角去筋,切成絲,紅椒去籽,切成絲。將切好的豆角絲入開水鍋煮開,撈出,控干水分,備用。熱鍋倒油,先炒肉絲,變色后,放入豆角和紅椒,翻炒均勻。調入適量的鹽和糖,淋生抽,出鍋前,放入味精,翻炒均勻。即可。
青欖肉骨茶 轉眼之間已過處暑,處暑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后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在秋高氣爽慢慢涼快之際空氣也會變得比較干燥,所以除了要多喝水,也要做點養生進補的食物,如各式煲湯,中國人自古就有立秋進補養生的習慣。對應季節選擇對應的食譜是非常重要的,北方每到秋天風大灰塵多,特別是有一些呼吸道疾病的朋友,往往備受折磨。入秋喉嚨不舒服就要多喝。
今天要介紹的這款食譜現在食用正是時候,青欖(青橄欖)具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之效,經常食用對于咽炎具有很好的療效,除此之外青欖的維生素C含量相當突出。青欖在一些大一點的水果超市都有售賣。
材料:肉骨排1000克、青欖10個、鹽少許。
做法:要是不喜歡肉骨排可以用瘦肉或肋排代替;清洗之后汆水,這樣能使得煲湯更加的清澈;汆水之后把肉與青欖放入燉鍋里,加入適量的水,小火煲4個小時;在食用之前才加入少許的鹽作為調味;一款十分適合秋天食用的養生調理煲湯就做好了。該湯對于慢性咽炎、經常抽煙的人士非常有幫助,建議經常食用。
山藥炒木耳 山藥能夠健脾養胃助消化,同時還可以降低血糖。是秋天養生的最佳食物,山藥炒木耳能夠降燥潤肺,還很開胃消食,做法也相當簡單,適合秋天食用。
排骨蓮藕湯 蓮藕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夠強健胃粘膜,屬于鄂菜系,制作原料主要有豬脊骨、蓮藕、鹽等。秋天煲點蓮藕脊骨湯來喝,清甜滋潤又很有營養,最適合對付干燥的天氣。藕選口感粉粉的,另外藕孔里如果有太多泥沙是很難清洗干凈的,所以購買蓮藕時要選擇兩端藕節均完整的,這樣藕孔里才不會有灌進的泥沙。
蒜蓉莧菜 莧菜清利濕熱,清肝解毒,涼血散瘀,含鐵量相當高。秋天做點蒜蓉妙莧菜來吃真的很合適。
絲瓜炒肉片 絲瓜有潤膚、防止皮膚老化的功效,有止咳化痰、涼血解毒的作用。秋天用絲瓜炒肉片,簡單又很有營養,這樣的家常菜應該經常吃。
秋食豆芽清熱排毒 黃豆、綠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生芽后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質,而且增加了多種維生素的含量。豆芽菜有美容排毒、消脂通便、抗氧化的功效。從營養學的角度看,綠豆芽的熱量很低,每100克綠豆芽僅含8卡路熱量,而其所含的豐富的纖維素卻可促進腸蠕動,具有通便的作用,這些特點決定了綠豆芽的減肥作用。
紅薯 秋天是紅薯收獲的季節,紅薯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纖維素和多種維生素,其中β-胡蘿卜素、維生素E和維生素C尤多。最健康的食法莫過于每天一個紅薯,午餐吃紅薯對身體有益,還要注意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質食物一起吃,才不會營養失衡。
秋后蘿卜賽人參 蘿卜不但營養豐富,而且性味甘、辛、平、微寒,具有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散淤、解毒、利尿功效,有較高的食療價值。因此民間有“秋后蘿卜賽人參”的說法,而且北方蘿卜品種多樣,做法也各異。
早鹽水晚蜜水防秋燥 我國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舉三得。
秋棗營養素居位首 鮮棗,全能王。與其他秋季水果相比,鮮棗多項營養素含量均居首位,如維生素C、鉀、鎂、鐵、鋅等。維生素C可軟化血管、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鉀對控制血壓有利,鎂有助于對抗壓力等。需要提醒的是,棗偏熱,痰多、便秘、胃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都不宜多吃。
提醒大家: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于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引發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提出“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少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