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碗杏仁粥 出自湯土溝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金鑫 字號:【

  初冬時節,白狼山上層林盡染,美景如畫。11月7日,筆者走進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白狼山腳下石佛鄉湯土溝村的凱歌農副土特產加工廠,只見車間里一箱箱杏仁粥擺放整齊,成行成列,正在等待發往外地。

  “北京的一個客戶吃過后感覺不錯,想訂10箱,前幾天因為物流原因一直沒發上,我把款給他退回去,可對方不收,非要等著能發的時候給發過去,這不,現在物流好了,今天就給發過去。”凱歌農副土特產加工廠負責人張曉凱說,如今的湯土溝村杏仁粥不僅走出建昌,更是銷售到了北京、山東、深圳、西安等地。“黨的十九大報告我認真看了好幾遍,報告中就‘三農’工作提出了很多新概念、新表述,并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說黨中央為農村發展描繪了一幅宏偉而美好的藍圖。我還特別注意到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創新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張曉凱說,十九大報告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讓他振奮,也讓鄉親們對新時代有了更多新期待,同時大家也都有了努力奮斗的目標。而作為農民創業者,如今他的底氣更足、勁頭更大、信心更強了。“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張曉凱說,綠水青山是湯土溝村發展的最大優勢,白狼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政府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扎實做好造林綠化、水土保持等工作,已經讓部分村民吃上了“旅游飯”“生態飯”。“我們公司正是借助這種獨具特色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民俗文化打造出‘湯土溝杏仁粥’,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拓寬鄉親們的收入來源。”

  “從去年8月份到現在,我們通過特產店、網絡、微信和專賣店等渠道共銷售了近4萬箱杏仁粥,‘湯土溝杏仁粥’已經成為一個純綠色的建昌特色品牌,越來越多的建昌人及外地游客都慕名前來購買。”張曉凱興奮地說。

  小杏仁做成了大產業,讓漫山遍野的山杏成了村民的搶手貨,而凱歌農副土特產加工廠更是成為建昌縣扶貧龍頭企業,助力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2016年,凱歌農副土特產加工廠共收購山杏90萬斤,脫皮加工成山杏仁8萬斤,給周邊村鎮,特別是石佛鄉湯土溝村、柳條溝村及石灰窯子村的百姓帶來了較大效益,間接拉動了周邊鄉村經濟的增長,并為當地300余戶農民的增收找到了一條穩定出路。

  對于加工廠成立前后給鄉親們帶來的變化,64歲的湯土溝村村民劉翠英感觸頗深:“我們這里的山杏多,前幾年的時候,大家也去摘,但是摘完了得等河北等地的小販來了再賣,不太方便而且價格也比較低,所以大家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加工廠成立后,各個村里都設了代收點,村民山上摘完山下賣,而且賣多少人家收多少,價格還比小販的高,所以現在一到山杏成熟的時候村民都到山上去摘,一個壯小伙摘山杏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賺到幾千元,去年我們村里有一戶人家,賣山杏賺了11000元。加工廠還特別照顧我們這些貧困戶,讓我和村里的幾個村民去加工廠打工,現在我的生活條件比原來好了不少。”

  扶貧要扶到“根子上”和“點子上”。2016年,凱歌農副土特產加工廠共安置貧困戶16人,其中建檔立卡戶9人,9個人的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這幾戶都是低保戶,家中人員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我們從實際情況出發,能安排的盡量安排,年齡大點也無所謂,但必須讓他們參與進來。一是公司的活不急,每天就3?4小時的工作時間,工作量也不大。二是年齡大的貧困戶參與之后,可以激發其他農戶內生脫貧動力,從根本上解決懶貧、庸貧等問題。”張曉凱說,在加工廠上班的這些人月薪基本上可以達到1500元,去掉一年中停工的時間,平均下來每人每年可以掙一萬元左右,可以初步改變貧困戶的家庭生活狀況。

  說到未來,張曉凱充滿信心。他說,從這兩年的發展來看,公司正在步入快速發展期,根據杏仁粥的銷售情況,公司會進一步開展杏仁深加工產業。未來的3?5年時間內,公司要逐步擴大規模,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并且重新規劃企業用地,擴大生產車間,爭取帶動100名左右的貧困人口到工廠從事相關加工工作,為這些貧困戶提供脫貧致富的機會,真正成為鄉村扶貧的龍頭企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還提出要深入開展脫貧攻堅,這讓我非常提氣。一個人富不算富,帶著村民一起走上致富路,我心里才有幸福感。建昌縣扶貧辦對我們公司的生產經營方式和扶貧模式也給予了肯定,我們會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杏仁產業這個文章做大,帶動周邊更多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參與,延長產業鏈條,做強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滿足各類中高端市場需求,走好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路子,帶領村民走上小康路。”張曉凱說。

  如今,杏仁產業已成為湯土溝村覆蓋面廣、帶動能力強、社會影響力大、開發前景好的特色農業支柱產業。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