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地鐵里看農產品廣告的隨想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農產品市場周刊 作者:本社記者 崔明理 字號:【

  近年來,建設農業品牌已經成為熱潮。通過農業部等有關部門的不懈努力,各地農業廳局直到村鎮都逐漸認識到發展農業品牌的重要性。可相較于農口部門長期“重生產輕流通”的歷史,農業品牌的建設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多數地方還處在農業品牌建設路徑的摸索時期。

  有些地方農產品地域特色明顯,在過去長期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了統一的品牌塑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洛川蘋果”“贛南臍橙”“長白山人參”等等。對這些地方而言,蘋果、臍橙、人參等農產品是當地無可爭議的龍頭產品,集全縣甚至全市之力打造統一品牌,有助于發揮區域公用品牌的帶動作用。

  很多地方的農產品雖然豐富,但特色不突出、不集中。如果通過科學審慎的研究,找準其中的幾點特征,提煉出一個母品牌,也不失為一條可行路徑。比如近年來誕生的“麗水山耕”“蒼山蔬菜”,就塑造了當地品牌的整體形象。再往前看,“大草原”“雪域高原”等概念因其強烈的地域色彩,也成了自然天成、自發形成、自覺套用的品牌符號。

  可還有些地方,因為產品資源不集中、營銷開發歷史短等原因,很難鎖定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品牌特質。在目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導推動的情況下,看到兄弟縣市的農業部門都紛紛上馬地方品牌,品牌活動在轟轟烈烈地開展,也會產生干事創業、不甘人后的想法。推動地方品牌發展的初衷是好的,可目前農口部門的現狀是普遍缺少懂品牌、會營銷的人才。該不該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怎樣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具體由誰來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一方面是空有打造品牌的強烈愿望卻不知道方法,另一方面是各種“高大上”的策劃機構積極建言獻策。因此不難理解,為什么農業品牌策劃市場在近兩年迎來“井噴”。機構自然不會規勸甲方放棄打造品牌的想法。于是,我們也看到,近幾年一些所謂的農業品牌策劃案匆匆面市。尤其是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領域,看到一些低質策劃案被農口部門奉為上品,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進行宣傳,沒有效果,甚至對地方品牌起到副作用,實在令人扼腕。

  今天我們就看一例策劃案。該案在北京地鐵這樣的黃金廣告場所大量、持續投放,據業內人士估算,投放費用大致在千萬。但投放的是什么內容呢?能產生多大效果呢?

  先看這則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廣告。且不進行分析,作為消費者的你,看了廣告之后,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廣告的目的無外乎幾個,激發消費者消費沖動,塑造產品的正面形象,給消費者留下產品的深刻印象,以及告知消費者購買信息。這則廣告,達到這樣的目的了嗎?

  恐怕大多數人會很快明白文案里“雙關”的小聰明;也許“放心吃吧”的承諾,能給消費者的內心溫柔一擊。但除此之外,消費者還會記住什么?能聯想起什么?會產生消費沖動嗎?倘若萬一產生消費沖動,又如何轉化為消費行為——我去哪里買呢?

  試從幾個策劃元素為大家進行解析。

  先來看品牌主體——聊城精致農產品。這是本案最為致命的敗筆。煙臺蘋果、武當道茶、仙居楊梅……地名+品種,構成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名稱,也勾勒出品牌的主體,消費者自然產生地域與產品之間的聯想。而聊城農產品,究竟是什么呢?從目前的市場現狀來看,還沒有一個聊城市級層面的強勢農產品品牌誕生。或許這就是聊城亟須打造農產品品牌的動機,恰恰這也是此次策劃沒有實現的目的。“空對空”,說了半天,向消費者傳達的內容依然不清晰、不明確。

  農產品是一個宏觀的概念,這里只賦予“聊城”一個限定關系,妄圖讓消費者認知“聊城產農產品”這個大概念,對國內消費者來說,是沒有效的。總不能讓消費者在買水果、蔬菜的時候,都先問一句,“這是不是聊城產的?”

  更何況,聊城與大草原、黑土地、雪域高原這些強勢地域IP不同,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本來就沒有樹立起原生形象。突兀地拋出這個概念,只會讓消費者更加迷茫。

  再看“精致”,也涉及品牌定位的問題。精致農產品不是哪個地方農產品的專屬詞。如果要深究,日本農業、臺灣農業倒是精致農業的代表。精致與農產品兩個詞及其所代表的含義,本身都是大而化之、泛泛而談的,怎么能用來限定聊城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呢?

  另一方面,從普通消費者角度來看,聊城因其所在的地域——山東,給人的基本印象大致是熱情、爽快、大氣,與小家碧玉的精致沒有必然聯系。“精致”的定位在這里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我們可以看兩個正面典型。同樣是用來表述品牌核心與定位,“煙臺蘋果——中國第一個蘋果”,突顯了煙臺蘋果的悠久歷史與市場地位;“萬榮蘋果——一個快樂的蘋果”,與當地“萬榮笑話”特色文化結合,向消費者傳達了明確的消費理念。兩個蘋果的定位既符合當地實際,又彰顯地域特色,還鮮明清晰地傳達出品牌的核心與定位,是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策劃案的優秀代表。

  在品牌策劃中,品牌核心沒有梳理清楚,表達不清晰,相當于蓋房子沒有打牢地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品牌策劃的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這棟樓的“外飾”與“裝潢”怎么樣呢?

  主廣告語——聊勝一籌。這是另一個值得詬病的地方,是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光顧著抖機靈,卻忘了最初的目的。雙關是廣告語常用的手法,運用得當確實會讓人莞爾一笑,留下深刻印象。但博得消費者一笑不是目的,廣告語要對消費者產生正向引導。再看“聊勝一籌”,讓人為這則廣告的“謙虛”感到驚訝。聊勝一籌的本意是“略微高出一點兒”。謙虛固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廣告中謙虛,難道想起了“逆向思維”的效果嗎?如果王婆賣瓜的時候吆喝“大家快來買我家的瓜,我家的瓜只比李家的瓜好一點點哦”,消費者是否會買賬呢?

  副廣告語——放心吃吧,聊城產的。作為副廣告語,這句話是合格的。只不過平均分放在本案中倒成了亮點。一句親切樸實的話語,讓人眼前浮現出一名憨厚的山東大嫚的形象,給予你最真摯的承諾。用最平實、簡單的話語,傳達品牌代表的消費理念,帶給消費者安全感與信任感。雖然這句話本身是合格的,但從整體策劃而言,與品牌定位又不盡吻合。樸實的鄉土感顯然無法與“精致”的定位匹配。

  配圖——五彩斑斕的果蔬大雜燴,從美術角度看確實漂亮,但從策劃角度而言,這是品牌核心不明晰在視覺表達層面的延伸。市場越發達,吸引消費者的產品就越多,消費者的注意力就越分散。在營銷主流追求極簡主義的今天,依然用這種生產者本位的思想,想盡可能占有消費者更多的心智,顯然是不明智的。“賣方市場”與“買方市場”的區別,值得我們不斷思考。

  甚至在同系列的策劃案里,還有以聊城市景為單獨配圖的廣告頁。這難道是城市的形象宣傳片嗎?

  配色——各種農產品的代表色。可口可樂是紅色的,百事可樂是藍色的。紅藍大戰便是營銷界的天王山。煙臺大櫻桃品牌是紅色的,東海梭子蟹品牌是藍色的,農產品因其自然屬性,都自帶主題色。彩虹色似的多彩方案,如今也被賦予代表某一群體特殊含義。色彩搭配都是有深意的。為了迎合“大而全”的定位,運用不同農產品的代表色制作出的多彩色,第一次用很有創意,后面難免落俗。

  沒有購買渠道。當各種廣告拼命想吸引消費者掃碼的時候,這則策劃案卻意外地“干凈”。不僅沒有二維碼,連任何購買渠道信息都沒有。如果這是一則綠箭或者飄柔的廣告,不告知消費者哪里購買無可厚非——這是以極高覆蓋率的渠道鋪設為前提的。像這樣的“孤案”,不免讓人揣測投放人的誠意——明明就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花錢做廣告是他的“任務”,至于消費者買不買賬,不是他關心的問題。

  把農產品歸為一個大品牌包裝推廣,顯然不符合策劃常識。這種做法是典型的教條主義,體現的是某些農業部門的本位思想過重,以及對市場規律的不了解、不尊重。

  聊城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聊城農產品產量大、品種多,為避免“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境地,打造品牌也是應有之義。但提升全市農業品牌發展水平,就必須打造全市統一的農業品牌嗎?我看未必。

  聊城沒有強勢品牌嗎?東阿阿膠就產自聊城市東阿縣。除此之外,還有冠縣鴨梨、莘縣香瓜、茌平圓鈴大棗等眾多有區域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放著東阿阿膠這樣的“熱點”不加以利用,卻選擇了最簡單、卻也有可能是最無效的方式打造所謂的市級區域品牌,有必要嗎?為什么不能在利用已有的基礎,重點扶持、做大做強幾個縣域品牌呢?

  市級、縣級農業主管部門固守本位主義,沒有形成有效聯動,恐怕是“聊城精致農產品”這樣的所謂“品牌”誕生的最大原因吧。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