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16?18度甜的阿克蘇蘋果、長在世界文化遺產紅河哈尼族梯田上的元陽紅米、全球首銷被稱為同類“愛馬仕”的金寨獼猴桃……來自不同貧困縣的特色農產品,在今年“雙十一”期間,通過阿里巴巴全渠道進入了眾多城市消費者的家里。今年“雙十一”,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共打造了58款農產品,覆蓋約20個貧困縣。截至11月12日0時,其中20款農產品通過天貓、淘寶等渠道,共完成了4億5千萬元的銷售額。
多年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電子商務的蓬勃興起,正在重塑著城鄉的經濟社會發展面貌。尤其是對于農村發展而言,對于這種力量的需求更為迫切。廣袤農村蘊含著巨大的人力、資源富礦,需要的恰恰就是淘寶這樣更能結合時代發展趨勢的新手段。用科技改變農村面貌,尤其是深入觸及農村經濟的結構化調整與升級,讓農民擺脫單一的耕種生存,向現代化企業主、產業工人轉型,成為近年來電商下鄉熱潮的驅動力。
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企業,正是應中國農村經濟變革之需而來。這幾年來,如果說農村淘寶獲得了一些成就,那么也在于突破傳統發展方式局限,創造新經濟、新動力,通過線下農村資源的聚合與品牌再造,連通城市數億消費群體,同時實現城市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下行。農村淘寶著力于解決以往中間環節較多、交易費用偏高的難題,從而讓農民可以更加動態地掌握市場一線信息、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農產品,并且獲得相對以往更高的利潤附加值。
而更重要的意義在于,電商下鄉不僅是經濟層面的創新,更涉及其他宏觀層面。首先是對農村社會化、組織化建設的推動。這些年來,農民都是一家一戶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耕作,而農村淘寶往往與地方政府聯動,從當地優勢產業發展出發,主打幾類重點產品。由于農村淘寶背后連接著天貓和淘寶,通過大數據、用戶畫像等路徑,能夠更為精準地了解用戶需求,甚至根據數據曲線預判來年消費者需求變化,如此一來,各個“淘寶村”的農民就可以集中資源,按照需求與訂單來提供對應農產品及其他產品。不少農民進而發展成為中小企業管理者,可以整合其他農民的資金、土地、產品等,對內把控質量,對外樹立品牌,統一產品輸出。碎片化的農村單元逐漸發展成為組織化、系統化的小微企業運作,農民的角色和意識都實現了跳躍式轉型發展。
其次,電商下鄉帶來的是農村公共服務的現代化。城鄉二元制的一大難題是農村公共資源配給少、層次不高。而鄉村基層干部人手等資源有限,不能為農民提供相匹配的公共服務。近年來,不少地方通過推動電商下鄉工程,不僅為農民帶來了新的創收途徑,也在與電商的協同中實現了管理和服務的創新。比如更多農村干部逐步掌握了互聯網知識,并向所在鄉村農民普及互聯網開放、平等、自由、共享的精神,以及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開始貫穿到鄉村政府的日常運轉中,提高效能,以農民所需為本,一手抓現有資源聚合釋能,一手抓從縣鄉政府到村委會的組織體制改革,最終形成了堪比城市的公共服務理念和績效。
當然,農村淘寶是一場持久攻堅戰,城鄉一體化美景還須有一個個政策環節,一個個技術、組織、人力變革環節組成,但是,無論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平臺,還是主動響應時代號角力推電商下鄉工程的基層政府,以及千百萬已經投身于農村電商建設的農民,都是在肩負農村綜合改革的光榮使命,做勇敢向前的探路先鋒。我們有理由為他們鼓掌,也期待更恢宏的愿景在不久的未來逐一實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