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有悠久的柑橘種植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就寫下過《橘頌》名篇。據研究,柑橘起源于我國云貴高原,途經長江而下,傳向淮河以南。長江下游,直到嶺南地區。經過我國人民長期栽培、選擇,柑橘成了大眾果品。國人皆知湖北宜昌蜜橘皮薄爽滑,酸甜適中,肉汁細膩無渣入口即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宜昌蜜橘能夠征服人們的味蕾,成為人們的“心頭好”呢?
大自然的寵兒
宜昌的蜜橘都是自然生長,吸取大自然精華長大,不催熟,不打蠟。這位寵兒生長于三峽西陵峽與清江畫廊的交匯處,處于這兩處如畫般風景的滋養中,也使它外觀大氣漂亮,內心甘甜多汁。清江邊秋季在蜜橘林的點綴下更顯優雅,綠影裊裊、清江碧水、蔚藍天空三者相得益彰,讓此處更甚人間仙境。被譽為“宜昌三寶”之一的宜昌蜜橘,自1965年以來,走出國門,遠銷加拿大、俄羅斯、美國、英國、德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的寵兒”。
家鄉的味道
2017年9月20日,第15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家鄉的味道”——我為品牌農產品代言大型公益活動現場,宜昌籍羽毛球世界冠軍趙蕓蕾登臺和大家分享了她和宜昌蜜橘的故事。自18歲入選國家羽毛球隊后,常年在外訓練、比賽,很少回家鄉宜昌,但宜昌蜜橘酸酸甜甜的味道總是能勾起趙蕓蕾對家鄉的回憶。訓練任務緊張繁重,每當收到媽媽從家鄉寄來的蜜橘,她都會特別開心。宜昌蜜橘是綠色無公害食品,趙蕓蕾除了為宜昌蜜橘代言,更誠摯歡迎全國人民到她的家鄉游三峽大壩,品宜昌蜜橘。
品質的保障
宜昌柑橘賣得好,標準果園的建設功不可沒。宜昌早就啟動標準果園建設,橘園內實施改樹、改種、改密、改土、改水、改路等措施,建成了全國柑橘標準化基地示范區,形成了“規模化生產、集約化栽培、標準化管理”模式。
在宜昌夷陵區鐘家畈村曉曦紅果園看到,橘農依山建了專用軌道,兩條深槽、一輛裝了滾輪的推車,專用機房操作,只需按動開關,千斤左右的柑橘便能順利下山,省時省力。果園負責人張仁俊說,除了這項全國首創的柑橘軌道運輸技術,果園全面應用的空中掛燈、園中掛板、樹上掛蟲等14項集成技術,也是提高果品質量的關鍵。通過農業、物理、生物方式進行防蟲治病,避免了農藥的使用,施肥專施有機肥和農家肥。
宜昌柑橘全面實行了無公害生產,一大批基地獲得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抽檢樣品全部合格。質量的背后是技術。宜昌聘請了我國著名柑橘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擔任技術顧問,指導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提升了柑橘品質。
(本刊記者周圓圓編輯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