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品牌農業,就沒有現代農業。品牌農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社會可持續和諧發展的標志、抓手和必由之路!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消費升級需求強烈
當今市場,農產品極為豐富,明顯供過于求,消費者面臨的是選擇之難:一是產品安全不安全心里沒底;二是品質到底怎么樣,沒有標準。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只有吃了才知道。
其實,中國的食品安全事件時有耳聞,例如,前不久發生了山東大蔥葉毒死上百只羊事件。可以說,食品安全,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民眾的幸福。
當今時代,是一個品牌制勝的時代。從汽車到電器,從服裝到洗發水,我們被品牌包圍著,鮮有一個品類沒有大企業大品牌的背影。可是,許多人沒有想過,長期以來,我們一日三餐離不了的廚房餐桌食品,包括糧食、水果、蔬菜、鮮肉、水產品、禽蛋及眾多農副產品,卻是品牌荒蕪之地,少人問津,耕耘無果,在市場上“裸奔”。
西方市場實踐告訴我們,當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 GDP 達到 3000美元時,居民的消費開始從溫飽為主的基本型消費向以滿足為主的享受型消費轉變,經濟社會結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將發生歷史性升級。中國人均 GDP 已突破 5000 美元,中國消費者需求結構已經發生根本轉變:從吃飽到吃好、吃健康、吃放心、吃品質、吃范兒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品牌是信譽的凝結。一個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確立起來,就可以成為質量的象征、安全的象征,老百姓就會放心購買和消費。”
品牌農業是企業生存和競爭的工具
我國農業整體最突出的問題是產能產量嚴重過剩,相對的質量和價值卻上不去。
怎么辦?絕對不能再在產量上下功夫了,想走薄利多銷是死路一條。想生存,想在競爭中取勝,就要在種養品種的結構上進行調整,必須在高品質、高安全保障、高價值體驗上提升。一句話,做價值,做品牌,賣“高價”!
做品牌才能賣高價。品牌產品與非品牌產品在市場上的售價差距是巨大的。德青源雞蛋論盒賣,每枚約 3 元,小品牌雞蛋和無品牌散雞蛋,均在每枚 1.5 元以下;來自新西蘭的佳沛奇異果按個賣,黃色果肉的金奇異果在超市價格高達每個10 元 , 而普通國產獼猴桃論斤賣,每斤才賣 4?6 元。
中國吉林人參聞名遐邇,然而在國際市場上,中國人參與韓國高麗參卻是天壤之別。中國人參產量占世界 70% 以上,出口占70% ?80%,但產值不到世界人參總產值的 4%;韓國高麗參年產值是中國 6 倍之多,并大舉向中國市場進軍。
“嶺南湯王”佘自強就指出,中國人參與韓國人參成分上沒有差別。“差別在于形象上、品牌上、加工技術上。”
在水果市場上,一方面國內水果大量積壓賤賣,另一方面,進口水果勢頭兇猛殺入中國。調查發現,進口水果占據了全部稀有水果品種市場,還占據了常見水果中的高端市場。
只要你到超市進口水果架上看看,同樣的產品,進口產品個頭大又光鮮,有鮮明的品牌標識。讓消費者體會最深的就是價格高,價格高出國產同類水果一倍到數倍。
品牌,是闖過價值和信任關的好方法。經常有企業這樣慨嘆:“我的產品明明比別人家的好,可是就是賣不出好價錢。”許多企業的產品還是出口產品,標準比國內高很多,可是放在國內就是賣不上價兒。
這一切歸根到底是因為產品和品牌沒有差異或者差異度不夠、價值感不足,沒有讓消費者感知到,沒有找到讓消費者信任的辦法。
品牌是一種源于產品高于產品的無形的和有形的東西的總和,在品牌內涵上有價值、有差異,在外在形象上光鮮、有品質和品位,同時反映內涵,彰顯差異。
品牌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戰略抓手
中國經濟再次騰飛的第三級火箭是現代農業。中國過去以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經濟增長“火箭”已經變成“小火”,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級火箭將是農村二次工業化。
農業生產效率相對工業比較低下且薄弱,一旦投入就可以迅速拉動,農業涉及的人口廣泛和眾多,現代農業產業是一二三產業打通的第六產業,全新的產業形態將釋放出巨大的經濟能量。
農民占中國人口的一半,同時對農業的長期忽視和虧欠,一旦將它提高到戰略高度,大量投入之后將帶來生產效率的巨大提升。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現代化是改變我國經濟格局、拉動經濟增長的戰略性全局工作。
農業是風口行業,也是永遠的朝陽行業!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該輪到農業產業大發展的時候了,很榮幸,我們站在潮頭上!”
劉永好說,“三農”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小農經濟的生產格局、現狀與城市和現代社會的不適應不對接的問題。這兒漲價、那兒漲價,說明供給不足不均,一會兒有這樣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會兒有那樣的食品安全問題,說明生產的格局、體系不夠。小農經濟的生產格局不適應大市場、大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
我國農業經濟長期停留在原始狀態,除勞動工具外,在經營制度、土地貢獻率與農產品增值率、農業生產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上,千百年來沒有本質改變,經營上一家一戶極端分散,規模小,效率和效益不高,質量不均勻不穩定,不可追溯,產銷首尾不見面,與產業后端的已經部分現代化的加工業、食品工業和先進的大商業割裂著,并且極端地不匹配不適應,產業不整合,信息不貫通,產銷環節多。
農業越是落后,提升的空間就越大,機會就越多。品牌農業是現代農業第一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說:“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要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以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為載體,拉長農業產業鏈,打造生態農業品牌,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2014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證人們對產品質量的信心。
農業部將 2017 年確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提出將推進品牌與種養更加緊密結合,以品牌覆蓋帶動種養加發展,用品牌覆蓋農業全產業鏈條,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新三品”,促進種養加上水平,農業質量效益全提升。
韓長賦在農業品牌創建推進會上說,品牌是一條紅線,牽住這條線,就能帶活全局。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從頂層設計到各個環節部署推動,都要以品牌為重要引領,靠塑強品牌解決無效低端供給和中高端供給不足的問題,靠打響品牌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
如果從市場的角度研究現代農業,從食品企業和農業產業化企業經營的角度切入現代農業,現代農業的所有工作可以聚焦為一點,這就是“品牌農業”!
因為品牌農業是對農產品價值提升的促進,是農產品最終在市場上實現價值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農業與品牌農業一脈相承,同時,品牌農業是綱,綱舉目張。
品牌農業工作是農業、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化企業經營與發展的抓手,是農業走向市場的手段和落腳點,是打通食品業和農業的媒介,是農業和農業企業走向現代化的標志。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