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糧食生產發生可喜變化:粳稻種植面積第一次超過秈稻。今年,這個比例將進一步擴大。這是六合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可喜成果。
“充分發揮身在南京大都市的優勢,主動對接都市圈、大市場的需求,集中力量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區委書記朱志宏在全區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要求,正變為全區的行動。
供給側中“質”與“量”
的辯證法
說起這個變化,還得從六合的農業產量說起。六合是南京市的涉農大區,農業三大指標均居南京市各區縣之首:耕地面積達94.2萬畝,糧食總產達34.8萬噸,農業增加值達61.75億元。過去,六合人為糧食高產而驕傲,但農業效益并不盡如人意,原因出在結構性不合理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以此問題為導向破題。
六合被稱為南京人的“菜籃子”“米袋子”。以“米袋子”為例,都市人現在都喜歡吃粳米,秈米已遠離大部分都市人的飯桌。于是,多種粳稻、少種秈稻,成了六合人的選擇。為了順應都市人的新需求,今年,預計水稻面積穩定在40萬畝以上,其中粳稻24萬畝,秈稻16萬畝。
都市人舌尖的需求是在不斷提升的,六合農業的結構也要不斷調整,品種不斷提高。艾津公司就是這個典型,該公司所生產的歐標大米是六合第一家滿足出口歐洲標準的綠色生態大米。首季產出的近百噸大米,全部銷售一空,市場供不應求。
今年六合區將大力發展訂單種植,加快示范、推廣優質食味水稻和優質專用小麥品種。
“六朵茉莉”綻放
糧食如此,瓜果也是這樣。六合區橫梁街道有個綠航獼猴桃園。在這里,一人多高的獼猴桃棚架平緩鋪展,與青翠的山頭、清澈的湖水,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
說起這片獼猴桃園,還有一段故事。原先這里是高崗地,開始種糧,糧食低產歉收;又改種油菜,還是低產歉收。當地人稱高崗地是個“不毛地”。
“不毛地”變為“黃金地”源于當地人的一個發現:南京人對獼猴桃很感興趣,但南京的獼猴桃都來自外地,甚至國外。聰明的六合人想,高崗地上能不能種獼猴桃呢?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南京市最大的獼猴桃園在這里搖曳生姿。
獼猴桃的成功給六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找到了方向。金牛湖打造了“茉莉花鄉”,竹鎮打造了“大泉人家”,龍袍打造了“長江漁村”,馬鞍打造了“茶香平山”,冶山打造了“石林畫苑”以及橫梁打造的“雨花石坊”并稱為六合的“六朵茉莉”。
“大圣”水芹的啟示
如何才能讓一把濕漉漉的水芹賣出好價錢?“大圣”牌水芹曾榮獲2008年“中國最具影響力合作社產品品牌”稱號。過去散賣,賣不出好價錢。后來,他們將水芹包裝起來賣,品相好了,價格也上去了,從農貿市場走向超市,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了。
六合區從“大圣”牌水芹中得到了啟示:好產品必須要有好品牌。申報商標、品牌甚至非遺……這些過去與農民毫不相干的事現在成了許多農民的追求。據統計,2016年六合區新增有效注冊農產品商標246件,累計數量達1000多件。其中,龍袍蟹黃湯包、雄州盆牛脯、神功活珠子等品牌叫響大江南北。
為了滿足都市人綠色生態安全的需求,不僅產品有品牌,服務也要有品牌。竹鎮永鴻公司依托巴布洛、潤康等農業基地打造的“云廚1站”,可在6個小時內將500多種生鮮產品送到市民的餐桌上,讓買菜更加方便快捷。這種經過中央廚房加工后售出的農產品價格也大大提升,去年該項目實現銷售額近3億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