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汪旭:武大學生跨界創業回鄉養豬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周萍英 字號:【

  在商海打拼10年攢下300萬元資產,武漢大學歷史專業畢業生汪旭本來可以成為受人尊敬的創業明星,可他卻將300萬元全部投入返鄉養豬,這讓他再次成為老家麻城市一個眾人矚目的名人。

  清晨起來巡視豬圈、查看豬糧存量、喂糧、記錄每頭豬的狀態,次日凌晨將屠宰分割好的豬肉運回武漢……1000多個日夜,這樣的工作流程幾乎已經成了汪旭的常態。眼看到年底將要進入腌制臘肉旺季,他又開始忙碌起會員到基地宰年豬的事兒來。

  汪旭是湖北麻城閻家河鎮人,武漢大學2002屆歷史系畢業生。他兩度跨界創業,先是通過10年的電氣行業打拼,自己創業攢下300余萬元資產。2013年,他毅然放下在城市已經成熟的業務,返回老家養豬。

  如今4年過去了,200多畝地的基建工作已經完成了60%以上,現年存欄量在1500頭左右。為了消化豬糞,他還建起了小水庫養魚,開墾了20畝地種蔬菜,散養了40多只羊和100多只土雞。未來他將全力打造屬于自己的生態豬肉品牌“小時候”。“像汪旭這樣返鄉創業的青年越來越多,成為一種新現象。湖北地市或縣級城市返鄉創業的青年中,基本上都是有文化、有資金、有想法的青年群體。”共青團湖北省委農村青年工作部相關人員介紹,高知高資高能的青年正逐步回流,湖北縣一級返鄉創業者當中,“三高”群體占九成以上。

  創業打拼

  10年攢下300萬元

  一米六幾的個頭,直挺的鼻梁上架著一副精致的細黑邊眼鏡,很難想象,這個看起來清秀的男人,內心卻潛藏著一股常人所不及的韌勁。

  2002年畢業時,他與一個做機械工程的師兄來往密切,開始對機械自動化產生了興趣,好學的他愣是自學了相關知識,隨后進入了這一行,干起了電氣自動化銷售。

  文科出身從事自動化行業,知識背景上的跨度是巨大的。然而更大的困難在于,他略帶書生氣的性格和銷售工作所要求的“八面玲瓏”的行為方式之間的沖突。“因為不愿意妥協,太講原則,丟單的現象時有發生。”在痛苦的自我斗爭中,他用了4年時間適應并逐漸積累了一些資源。2006年底,和幾個朋友合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要為企業、工廠、科研院所提供自動化控制元件,他是大股東。

  汪旭坦言自己很幸運,首次創業似乎還算順利。“競爭肯定是有,但不把銷售業務當作最終目的,不會為了業務去迎合一些人做違背原則的事。”他在公司成立之初,對內所有財務公開獨立,主動解決員工社保等福利問題,對進公司的哪怕是應屆畢業生,都實行股份開放制。“公司就是一個開放平臺,大家一起做事才快樂,公司也才能發展順利。”也正因如此,汪旭的公司從2006年銷售額幾百萬元,到2010年達到2000多萬元。2012年,他個人攢下300多萬元的身家。

  返鄉逐夢

  重回大別山

  再次跨界土法養豬

  “銷售業務開展的核心是和人的溝通,需要不停地揣摩各色人等的心思。”汪旭說,在長時間的經營中自己逐漸感到些許厭倦。頻繁的應酬、宴請,也會讓人慢慢變得浮躁。于是,2012年底,他便開始尋思轉行。“不如干些有意義、實實在在的事,投入和收獲都是看得見的。”

  他喜歡踢足球,有一次和球友出去玩,大家無意中提起,現在出去玩,即使到農家樂,也不知道吃什么好了,“肉沒肉味,菜沒菜味”。回憶起小時候眼巴巴盼來的一塊豬肉香,汪旭默默地做了個決定——回農村養豬。為此,他還定下了品牌名稱——“小時候”。“任性”的他開始了二次跨界。

  對農村人來說,死一頭豬的損失是莫大的災難。但是,初回老家麻城喂豬的汪旭每年要損失三十幾頭豬,相當于總出欄量的10%以上,被周圍很多養殖戶當成了“反面教材”。

  “一般一頭母豬一年下一到兩窩豬崽,產下來后40天左右下產床,豬崽大小就有了差異。再喂養一兩個月,發現有些豬是怎么喂都不長的,這些掉隊的豬仔就要被淘汰掉。這種光吃食不長肉的豬叫僵豬。”汪旭介紹。

  除了在品種上選擇本地黑土豬外,他在喂養方法上也采用小時候農村養年豬的方法:將豬圈建在高山上少受污染,給豬喂米糧、紅薯、南瓜和菜葉,豬生病了寧愿看著豬死掉也不愿意打含抗生素的針劑。因此,豬的成長周期相對緩慢,最快的也得11個月才能出欄,“很多人在喜歡我們豬肉香味的同時也會感覺肥肉比較多,因為不冷凍處理,導致大家在視覺上覺得我們土豬肉的五花肉層次不太分明、不好看。其實從品種開始,你選擇了土種,就得接受它長勢慢,肥肉多;不喂激素飼料,不僅僅是出欄周期從140天左右變為320天,還面臨存活率更低,折損率更高的結果;不打抗生素,有些重病豬就無法根治,只能淘汰。”

  4年時間里,汪旭修建了豬舍,修通了上山的山路,為了接待武漢過去的朋友,修建了一棟樓房,為了消化豬糞修了小水庫養魚,還種上了蔬菜用于免費贈送給訂購豬肉的客戶。

  目前農場采用的是預接單的模式。每周四凌晨屠宰土豬,將分割好的肉送到位于光谷總部國際的“時光漫步”門店,“很多人可能沒有體會過凌晨兩三點的夜風吹來的感覺,而這是我的常態。”汪旭說。

  盡管如此,他仍然“叛逆”。“反對過度包裝,不走酒店渠道。”他將更多的精力用于維系終端零售客戶。他建立了名為“豬豬俠”的微信群,不定期帶客戶們去麻城基地體驗鄉村生活,認養自己的菜地,訂購豬肉送土法種植的蔬菜、雞蛋。

  和開電氣公司一樣,目前已完成基地建設的汪旭,將全部身心投入到尋找合伙人的重心上來。未來,他計劃打造自己的生態豬肉品牌,實現自己回歸鄉村的夢想。

  跳出農門再返鄉創業更看重追尋什么

  汪旭從麻城農村考進武漢大學,畢業后開電氣自動化元器件公司,僅用10年就賺到了300萬元,可謂挖到了第一桶金。然而,他卻在跳出“農門”后又回鄉養豬,花光了這筆巨資,這樣做究竟值不值?

  王軍,汪旭的武大校友,開有電力設備供應公司。他目睹了汪旭改行養豬這幾年。在汪旭資金緊張的時候,他也投了一點錢。他看中的是汪旭的眼光,他認為汪旭有理想,目標清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有點曲折”。

  王軍說,汪旭這些年投入基礎建設較大,收益幾乎為零,即便目前零星地賣點豬肉,除開費用,只能保本,目的是想朋友圈子試試反應。目前汪旭的微信群迅速增加到200人,大都是這股“豬肉香”引來的,下一步將上市場化的營銷手段,同時吸引合伙人和風投加入。

  彭陽,汪旭的發小,目前在武漢郵科院做基層經理。同樣出身麻城農村的他說,他能夠接受汪旭返鄉養豬這件事。

  彭陽說,他所從事的通信行業可能比汪旭以前干的電氣行業更賺錢,他身邊有一些干得很好的同行,有的還是“海龜”,可能比汪旭更有錢,但他們也回農村創業了。他們看中的,其實跟汪旭一樣,是生態農業,“這是一種趨勢”。

  彭陽認為,目前農村的種植、養殖基本是同質化的,而汪旭想打造的“小時候”品牌豬肉,將滿足人們對豬肉的差異化定制需求。

  而汪旭回應說,做農業和做銷售業務不一樣,你多投入一點就會有體現,產值取決于付出。“這4年來,我一點點地看著農場從無到有,從一片荒山到現在初具規模,這種滿足感讓我覺得很值得。”

  土法養豬是賺是虧還是市場說了算

  汪旭的努力正在逐漸獲得武漢市民的認可。

  熊翼,是一位37歲的家庭主婦,加入了汪旭的微信群,每個月都要訂購幾回豬排、豬肝和豬血,每次送貨到家都已切好,做菜很方便,家里人也越來越喜歡。而價格,她也能接受,比超市里賣的中糧家佳康的豬肉高不了多少。

  部分武漢人消費口味的變化,遠在麻城的傳統養殖戶并不清楚。

  汪旭在麻城注冊了兩家公司,一家是“麻城市小時候農場專業合作社”,另一家是“湖北宜耕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這些舉動,在當地追求出欄率、出肉率的普通養殖戶眼里,曾被當作笑話傳播。4年過去了,這些養殖戶對他的態度開始變得復雜。

  “作為吃肉的消費者,我們完全贊同他的做法。”這些養殖戶曾私下里給汪旭算了一筆賬:“我們喂兩茬豬出欄,他只能喂一茬。一頭220斤左右的毛豬,我們賣給販子的價格9元多一斤,而他能夠精細屠宰分割,以一斤二三十元的價格賣到城里,這點讓我們很佩服。”一些養殖戶表示,“如果真的有市場需求,我們也愿意那樣養”。

  可見,兩種養豬方式的沖突,不僅有觀念上的碰撞,也是信息掌握不對稱的必然結果。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