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四個年頭 五大亮點——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綜述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崔建玲 字號:【

  2014年,按照國務院食安委的統一部署,作為“雙安雙創”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部啟動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當年印發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方案》《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辦法》,2016年命名了第一批103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4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并在今年的食品安全宣傳周上授牌,今年認定了204個縣和11個市為第二批創建試點單位。今年是農業部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的第四個年頭,創建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各地在創建工作中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在2017年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現場會召開之際,記者采訪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相關負責人。

  據介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的總體思路是,以“菜籃子”大縣為重點,堅持“產”“管”并舉,推動各地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探索有效的監管制度和模式,整體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在創建方式上,按照國家定標準、縣創、省評、部公布征詢意見的方式確定。在創建內容上,主要圍繞投入品監管、標準化生產、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監管體系建設、制度機制創新等8個方面開展,突出了責任落實、全程監管、能力提升和社會共治。在考核評價上,由工作考核、質量安全水平和群眾滿意度三部分組成,整體設定比較嚴格,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讓數據說話、讓群眾說了算。在監督管理上,出臺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監督管理辦法》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出現問題的限期整改,出現嚴重問題的即淘汰出局。創建活動啟動以來,各地踴躍參與、積極創建,強化監管體系,創新監管手段,完善制度機制,工作中呈現出不少亮點。

  亮點一:加大財政投入

  創建縣普遍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費保障機制,逐年加大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的投資,滿足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需要。

  北京房山區投入1200萬元,完成3個區級、18個鄉鎮級、48個基地檢測室建設,每年安排鄉鎮檢測經費192萬元;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資金每年200多萬元,2015年安排463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質量安全監管系統、區級檢測室等能力提升。

  2016年四川省蒼溪縣落實工作經費254萬元,是創建前的5倍。

  江蘇張家港市2015年本級財政直接投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經費269萬元,2016年又新增預算250萬左右、增長近1倍,農產品追溯系統使用年終獎補資金近1000萬元,增長8.43%,高于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幅度7.39%。

  亮點二:強化環境治理

  各地在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過程中,全面加強產地環境治理,深入開展治土、治肥、治藥、治劑、治水等行動,積極推進規模農業生產廢棄包裝物及時回收,畜禽養殖廢水、糞便無害化處理。

  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堅持綠色生產理念、推廣質量控制技術,加大畜禽養殖示范場建設力度,強化畜禽養殖環境污染防治,合理調整農業機構和區域布局,加強稻田重金屬污染治理,高標準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推廣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技術,確保產地環境安全。

  海南澄邁縣對薄膜、農藥袋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品實行有償回收,對縣域內使用沼液沼渣的農業種植戶進行補貼,設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點,對全縣22個田洋納入實施重點監測。

  上海浦東新區加強產地環境質量監測和畜禽養殖糞便等污染源控制治理,每年由土壤環境部門和檢測部門對全區耕地進行定點監測,開展質量評價,提出相關意見,持續開展不規范養殖整治工作,落實規模化養殖場減排工程項目建設,減少控制養殖區域和數量。

  亮點三:推行綠色防控

  創建縣不斷創新病蟲害防治模式,積極開展統防統治、專業化代治等服務模式,提升防治效率,降低用藥風險。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沈高鎮漢土植保專業合作社與克勝集團等農藥企業緊密合作,探索出“農企合作”植保服務新模式,入選全國農藥零增長首選模式。

  河南省汝州市積極利用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的專業作用,積極引導各類農業生產企業引進和利用病蟲防治、生態種植、養殖技術、糞污處理等方面先進技術,企業標準化生產和綜合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浙江舟山定海區圍繞水稻、蔬菜、瓜果等主導產業,推進保護性輪作制度,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農藥減量達37.3噸。

  江蘇張家港深入推廣統防統治、綠色防控和高效低毒農獸藥使用技術,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80%、綠色防控技術推廣率100%,生物農藥防治面積占農藥防治面積的40%,化學農藥使用量同比前三年零增長,主推農藥品種低毒低殘留農藥82% ,主推低毒獸(漁)藥30個品種。

  亮點四:注重品牌培育

  各地積極把打造品牌、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作為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動力,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引導生產者按標準生產安全優質農產品。

  河南內黃縣積極創建高標準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突出優質安全農產品品牌培育與消費引導,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花生)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級花生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被評為“中國蔬菜之鄉”“中國花生之鄉”“中國紅棗之鄉”和“中國尖椒之鄉”。

  廣東云浮市郁南縣砂糖橘被列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示范品種,溫氏新興矮腳黃雞等被評為省級十大名牌農產品。

  成都市和4個縣(區)共建成標準化種養基地2000余個,主要優勢農產品基本實現按標生產。成都市培育“天府源”市級區域公用品牌;西充縣打造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縣,建成有機食品生產基地96個;創建單位的蒲江雀舌、鄰水臍橙、安縣魔芋、充國香桃、蒼溪獼猴桃等一大批地方特色產品登記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河北圍場縣堅持“品牌興農”戰略,全縣“三品”基地認證面積達65萬畝,有機產品年產量超3萬噸,產值超2億元。以農業標準化為基礎的“品牌農業”的發展促使“品牌價值”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同步增長,讓越來越多的經營主體主動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亮點五:推進智慧監管

  北京房山投入資金590萬元,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平臺,構建房山區區級、鄉鎮和生產基地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系統,通過相關軟件開發和硬件設備配備,對農產品生產全過程進行監管,實現監管工作網絡智能化、傳輸實時化、反應及時化。

  山東壽光創建農業智慧監管服務公共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對全市14萬個蔬菜大棚、1556處農資經營店、農產品物流園、1020家蔬菜市場、21家三品基地、6家大型超市(市場)和15處鎮街檢測室的種植、交易、追溯、檢測信息進行自動采集和數據化管理、分析、應用,實現了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監控,打造了“流通千萬里、追溯零距離”的高效透明監管模式。

  湖北江夏將“互聯網+”大數據運用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開發了江夏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啟動二維碼信息追溯體系,對全區63家種養企業、187家農獸藥門店及12家街級監管站等數據進行集中采集、分析和應用,實現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全覆蓋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全覆蓋。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