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陜西商洛市在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過程中,創造了獨特的“商洛模式”,該模式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方面發揮了顯著成效。如何實現全程可追溯,如何加強源頭管控,生產主體參與追溯的積極性如何保障?陜西商洛加強追溯體系建設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路。
一日三餐,與農相關。農產品是食品的源頭,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著食品的安全水平。近年來,果蔬農殘超標、糧食重金屬污染、畜禽投入品違規等事情時有發生,引發消費者恐慌。如何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讓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
在陜西省東南部的商洛市,通過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體系,實現了農產品從田間到市場的全程動態監管,依托“互聯網+現代農業”信息技術模式,建立了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監管平臺,并在全市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有效地實現了農產品生產全程可追溯。
源頭監管:
實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體系的基礎在于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沒有源頭的監管,追溯體系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副主任董自庭說,商洛市通過加強產地環境監管、強化投入品監管、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有效推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走進位于商洛市商州區的綠緣三心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映入眼簾的是掛滿一墻的各種質量標準、技術規程。“合作社實現從生產到銷售全程統一管理,社員必須嚴格按照種植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管理,并建立完整真實的田間生產記錄檔案。”合作社理事長張紅衛告訴記者,只有按標準生產,質量安全才可控制、有保障。
綠緣三心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正在針對不同的果蔬品種進行無公害認證。“只有通過無公害認證,才有資格進入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只有加入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才能讓消費者真正信賴我們的產品,實現可持續發展。”張紅衛說。
目前,商洛市已經制定下發了《商洛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主要包括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等3大類40個品種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通過綠色生產技術,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截至2016年底,商洛市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開發面積達到312萬畝,建設標準化示范園場(基地)260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已經覆蓋了全市所有的鎮、村,占全部農產品生產面積的80%以上;累計認定“三品”產地275個、“三品”產品328個,通過GAP認證茶葉產品1個,登記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0個。
流通管控:
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
在綠緣三心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蔬菜產品上,記者發現都貼有一張名為“商洛市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的標簽,上邊清晰地記錄著產品名稱、生產企業、重量、產地、聯系電話、開具日期、合格情況等。
張紅衛告訴筆者,這是商洛市全面推廣的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后統一印制粘貼的。目前,合作社不管是盒裝銷售還是散裝銷售,都貼有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這是我們農產品的‘身份證’,不管賣到哪里都知道是我們合作社的產品。”張紅衛說。
“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要對生產經營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負責,在產品銷售前要對生產經營的食用農產品進行檢測,檢測合格的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把合格證作為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的基礎條件。”董自庭告訴記者。
目前,商洛市通過新聞媒體、網絡、現場宣傳展示等方式,讓老百姓了解到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是農產品的安全身份證明,有安全保障、可溯源,從而充分認可追溯企業產品,提高企業產品銷量,提升企業參與追溯積極性。
據董自庭介紹,為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積極性,商洛市對試點企業實行以獎代補,向首批試點企業免費提供打碼機,追溯標簽半價補貼。“加貼合格證的產品價格普遍比未加貼產品高3%?10%,銷量明顯增加,消費者易于接受,產品經濟效益顯著提升,有效增強了市場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全程追溯:
打造二維碼溯源平臺
在位于商洛市商南縣的沁園春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記者拿起一盒茶葉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進入了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監管平臺,可以追溯到這盒茶葉從什么時間播種,什么時間采收,在什么時間施肥,施用了多少次肥料,施用什么種類的肥料,灌溉記錄、病蟲害防治記錄都一目了然。
“隨著農產品各式各樣的問題被曝光,消費者購買農產品時缺乏信任感,對我們的解釋也是半信半疑。實行農產品追溯機制后,消費者可以全程了解農產品的生產過程,有利于我們優質農產品的推廣。”商南縣沁園春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超說,產品加貼二維碼后,我們公司銷售量每年增加12%,每畝茶園可增加收入160元以上,年增收32余萬元,經濟效益明顯。
據董自庭介紹,建立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監管平臺后,企業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在自己客戶端完善資料、錄入信息后,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掃描產品合格證上的二維碼,即時獲取產品生產信息和企業信息,實現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溯源。
農業監管部門對追溯企業定期進行現場檢查紙質生產檔案、抽查檢測產品農藥殘留等方式,確保企業錄入信息的真實性,實現“生產可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追溯”,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為克服農產品質量安全‘分段監管’難題,商洛市建立了部門之間聯動機制,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農業部門負責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的規劃實施,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的組織實施,加強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的有效銜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追溯管理能力和監管水平。”董自庭說。
為進一步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檢測體系,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積極探索,設立追溯室,配備人員,開展追溯試點,7縣區也確定了追溯人員。逐步建立了商洛市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體系;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網的OA辦公系統,可以實現農業監管部門間內部交流、監督管理,更有利于追溯工作的開展;建立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QQ群,可以實現監管部門與企業實時在線交流、解決工作難題等。
目前,商洛市已經有35家主要農產品生產企業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初步搭建起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監管信息平臺,消費者掃描外包裝的二維碼,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農產品生產過程,用信息化手段保障農產品質量可控、問題可追、責任可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