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東北大米,人們會對“五常大米”豎起大拇指。除了五常大米,黑土地上的慶安大米,也是赫赫有名。
慶安縣水稻種植有百年歷史,全縣現有水稻種植面積155萬畝,年產優質水稻85萬噸,是黑龍江省百萬畝以上水田大縣之一,水稻產業發展具有巨大優勢。
自然資源稟賦好 慶安縣地處松嫩沖積平原,是黑土核心腹地,三面環山,呈U字形,天然形成半封閉的生態區域,空氣清新,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5%左右,PH 值6.5左右。該縣跨黑龍江省第二、三、四積溫帶,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雨量577毫米。境內空氣、河流、土壤污染少,適合綠色食品水稻開發種植,該縣通過國家認證的綠色食品標準水稻面積達100萬畝。
水資源充足 境內九河匯流,總流程791公里,集水面積59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2.5億立方米。全縣現有中小型水庫7座,大小蓄水池800多處,總蓄水量已達6692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豐富,總蓄量為24.49億立方米。良好的水資源條件和可開發利用潛力,為慶安縣水稻生產發展提供了保證。
栽培模式先進 通過多年的實踐,慶安縣總結出了“秋翻旱耙、增施農肥、優質品種、高臺大棚、機械播種、智能催芽、方田機插、控灌細管”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模式。全縣水稻智能浸種催芽車間達25處,浸種催芽能力達到5000噸,育苗大棚總數4.2萬棟,水稻疊盤暗室智能育苗車間一處,為推廣水稻高產高效新技術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
加工企業實力雄厚 為了提高水稻加工轉化效益,慶安縣立足水稻生產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稻加工龍頭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全縣大中型水稻加工企業達到64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全縣米業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可達240萬噸,實際加工量在100萬噸左右。
品牌優勢明顯 全縣通過國家認證的綠色、有機、無公害“三品”產品達到121個,“三品”生產企業21家。慶安縣成功注冊了“慶安大米”域名保護商標和“慶安大米”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中國大米品牌大會上,慶安大米被評為“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慶禾香大米獲“中國十大好吃米飯”稱號;在第三屆中國放心食品大會暨首屆放心365杯國際大米擂臺賽上,慶禾香牌慶安大米獲得擂臺賽第二名。慶安大米優秀的品質和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影響力,促使其進入高端市場。
作為老品牌,“慶安大米”經歷近30年打造,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逐步做大做強。
初步成型 上世紀90年代,慶安縣立足大米優秀品質,面向全國做市場。1994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給慶安縣“慶泉”牌大米頒發了綠色食品證書,在品牌定位上明確了“綠色”主基調,慶安縣也成為全國最早發展綠色食品的縣份之一。2004年初,慶安縣對大米進行了域名注冊,用“慶安大米”這個域名商標來規范慶安大米品牌,組建米業協會,當時38家大米生產會員企業獲準使用域名商標,統一使用防偽包裝,“慶安大米”品牌初步成型。
品牌擴張 慶安縣連續五年舉辦了中國·慶安綠色食品節,助推慶安綠色食品產業快速發展,綠色食品基地認證面積達到201萬畝,綠色食品產品發展到5大類31個品牌。2014年,慶安大米通過了國家工商總局組織的專家評審,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保護產品。
品牌升級 2016年,慶安縣聘請浙江大學品牌研究院對區域公用品牌開展戰略規劃,為“慶安大米”構建了全新的價值體系、符號體系、產品體系與渠道體系,進一步規劃和規范品牌,建設了“慶安大米”品牌的發展戰略體系,實現“慶安大米”品牌再次升級。同時,通過參加博覽會、推介會、農交會、農業論壇等大型展會,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特別是成功組織舉辦了2016黑龍江綏化慶安綠色水稻文化節暨大型O2O訂貨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擴大了慶安大米的知名度、美譽度和認知度。慶安縣舉辦綠色水稻文化節將成為常態化,每年都將以不同主題舉辦綠色水稻文化節,通過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逐步將綠色水稻文化節打造成為國家級、國際化的重要食品節會,通過節會的舉辦進一步提升“慶安大米”區域品牌價值。#FormatImgID_0#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