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辣椒大聚會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在眾多蔬果中,以辣椒所含的維生素C最高,每500克辣椒含維生素C 1600毫克。紅通通的辣椒最大的特點是纖維豐富和低熱量,加上本身含辣椒紅素和維生素抗氧化元素,多吃能延緩衰老,怕辣的人士可選擇吃燈籠椒,營養同樣很豐富。

  先講一個賣辣椒的故事

  賣辣椒的人經常會碰到這樣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那就是不斷會有買主問“你這辣椒辣嗎?”真不好回答。答“辣”吧,也許買辣椒的人是個怕辣的,立馬走人;答“不辣”吧,也許買辣椒的人是個喜吃辣的,生意還是做不成。當然解決的辦法也很經典,那就是把辣椒分成兩堆,吃辣與不吃辣的各選所需。

  但有一個賣辣椒的婦女她是這樣處理問題的。

  來了一個買主,問的是那句老話“辣椒辣嗎?”賣辣椒的婦女很肯定地告訴他:“顏色深的辣,顏色淺的不辣!”

  買主信以為真,挑好辣椒付過錢,滿意地走了。不一會兒,顏色淺的辣椒所剩無幾了。

  又一個買主來了,問:“辣椒辣嗎?”賣辣椒的婦女看了一眼自己的辣椒,信口答到:“長的辣,短的不辣!”果然,買主就按照她的分類標準開始挑起來。這一輪的結果是,長辣椒很快售罄。

  看著剩下的都是深顏色的短辣椒,當又一個買主問“辣椒辣嗎”的時候,賣辣椒的婦女信心十足地回答:“硬皮的辣,軟皮的不辣!”

  我不得不暗暗佩服,分成兩堆兒賣的辦法賣辣椒的人都知道,而她的辦法只有她自己知道。我忽然有所頓悟:她的高明之處就在于,讓顧客主動參與營銷,讓其自己挑選辣椒,排除了客戶對商家的不信任心理,增強了消費體驗從而刺激消費。

  關于美食的記憶

  辣椒不僅僅意味著辣,還意味著更豐富的滋味。

  春天上市的二荊條辣椒,有著四川盆地特有的歡快和潑辣,綠瑩瑩的辣椒表面泛著光澤,讓人仿佛能聞到田野的清新。用這種新鮮的二荊條辣椒能做出各種好吃的菜肴:將辣椒放在炭火邊燒到表面略焦,再撕成細條加皮蛋和少許作料涼拌起來,就是一道鮮美異常的菜肴,焦香的辣椒和醇厚的皮蛋混合在一起讓人回味無窮;或者將二荊條辣椒切碎,和新鮮的玉米粒一起煸炒,炒到辣椒和玉米粒表面都有一點點焦,是極佳的下飯菜,微辣的辣椒和清甜的玉米粒讓人能品嘗出山野清香和人間煙火的雙重滋味;再或者,將辣椒做成虎皮青椒,二荊條辣椒入口雖然刺激,但辣過之后滿口余香,留給人回味的更多是潑辣之中的無限溫柔。

  入夏以后的二荊條辣椒漸漸變紅,青澀的味道也漸漸變得厚重,這時候把新鮮的辣椒洗凈后剁碎腌制成豆瓣,紅紅的辣椒經過油鹽的封存,將轉變成更醇厚綿長的滋味,這種豆瓣用來蘸食或者炒菜都很好;或者將紅紅的二荊條辣椒洗凈晾干放入泡菜壇中腌制成泡椒,這種帶著酸辣滋味的泡椒是做魚香滋味菜肴必不可少的材料。

  辣椒開會啦

  紅色系辣椒

  紅辣茄 又名紅炮椒,由于顏色好看,很多人用來配菜,做泡菜才是佳品。

  指天椒 又名朝天椒,介于長果與簇生椒之間,是辣椒中最辣的一種。一般質量上乘,夠辣的辣椒面,都是紅色指天椒晾干研磨而成。鮮的指天椒可以取少量和時蔬大火翻炒味道也不錯。

  美人椒 也叫欣賞椒。看見名字就知道,這種辣椒長得很漂亮,由于美人椒的價格偏高,很多老百姓不作為首選,其味道和尖椒相似。

  彩椒 有紅、綠、黃顏色之分,富含水分,是辣椒里面美容佳品。口感清脆,甘甜,拌沙拉是最好選擇,黃瓜,洋蔥是它的好搭檔。

  綠色系辣椒

  杭椒 杭椒是盛產于南方的一種辣椒,微辣。杭椒的菜肴上桌率特別高,例如杭椒牛柳、杭椒魚丁等。

  燈籠椒 俗名青椒。富含胡蘿卜素,由于身體容易吸收胡蘿卜素,營養價值較接近維生素A,尤其對視力衰退的老年人有一定的幫助。沒有辣味,非常清甜,青椒炒雞蛋老少皆宜。

  青辣茄 比較家常的虎皮尖椒用這種辣椒是最好的,味道微辣,適合大眾口味。當然也可以做泡菜,口感清脆。

  朝天椒 又名三櫻椒,成熟后顏色變為紅色。從日本引進,辣味強,植株緊湊,椒果向上簇生型小辣椒。家常燉肉喜辣味的可以多放幾顆。

  吃辣也要講科學

  辣椒不但營養豐富,更有許多的保健作用。辣椒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因遇寒而出現腹寒、嘔吐、腹瀉時可以適當吃些辣椒。辣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同時還能促進荷爾蒙分泌,因此對皮膚非常有益。許多人覺得吃辣椒會長痘,其實并不是辣椒的問題。如果本來是愛長痘的體質,吃完辣椒才會“火上澆油”。辣椒中的辣椒素能加速脂肪分解,有減肥的作用。

  如何吃辣椒最營養?辣椒有干辣椒、鮮辣椒、腌辣椒等,還是吃鮮辣椒更好。另外,辣椒最好做熟了吃,因為生辣椒中含有大量辣椒素,可能對口腔和胃腸道黏膜產生刺激。而經過加熱后,辣椒素能減少一些,對胃腸的刺激也會減少。

  另外,因為辣椒有祛濕的作用,所以北方人在春秋干燥的時候,也要少吃。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