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玉米市場正處在傳統的青黃不接時期,按照正常的市場供求情況分析,玉米價格易漲難跌,但今年的情況有點特殊,當前是東北地區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取消后的第一個傳統的青黃不接時期,那么分析玉米價格漲跌不能再沿用傳統的方法來進行。
進入2月中旬以來,國內期現貨玉米價格整體表現出了較強的上漲愿望,雖然近一周大連玉米近月合約期價回落較快,但仍遠離去年9月創下的低點,且高于今年1月的低點80元/噸左右,現貨玉米價格則一直保持穩中有升態勢,未來國內玉米期現貨價格還會維持上行態勢嗎?
常年在河南省北部地區經銷飼料玉米的胡志強說,當前國內玉米市場情況較為復雜,分析今后玉米價格走勢首先要劃區域,其次要看各區域市場的供應狀況,最后要看玉米的質量與用途才能定出價格的高低。
不過,值得貿易商特別重視的問題是:由于政策調整,今年及今后一定時間內,國內玉米種植面積是持續下降的,新增玉米供應量有限。
與此同時,由于玉米與小麥、進口木薯粉與高粱等相比性價比較高,這讓玉米及玉米淀粉在飼料原料、食品等領域的需求出現了較快增長,當前國內玉米市場存在較重的看漲心理,但決定玉米價格未來整體漲跌的關鍵因素卻是臨儲玉米庫存如何消化,主要原因是臨儲玉米又將進入去庫存化階段,且其庫存數量較為龐大。
“當前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存在較強的區域差別,根據市場供求情況、質量高低、市場需求變化及價格變動趨勢等情況分析,可以把國內玉米市場分為東北市場、南方銷區市場與內地產銷市場三個區域。”胡志強說,三個區域的情況不同,未來玉米價格的發展趨勢也不會相同,但整體趨向是一致的。
據了解,受政策調整影響,當前國內玉米市場關注的重點在東北市場。截至3月10日,東北三省一區各類市場主體已累計收購玉米8299萬噸,占市場可流通玉米總量的很大比例,這讓東北市場供應過剩的格局得到改善,市場價格穩中有升。
在南方銷區,市場供應充足,決定玉米價格漲跌的主要因素是東北玉米到貨量與成本、進口玉米及其替代品的數量與成本,當前南方銷區市場更看重玉米質量,需求方采購進口玉米及其替代品的意愿較強,市場價格整體運行平穩。
在河北、山東、河南等這些內地玉米產銷一體化的地區,市場供應很有保障,玉米價格的漲跌主要看農民售糧積極性的高低。
整體來看,當前國內玉米市場運行平穩,不同地區市場各有特點,現在唯一可決定未來市場整體漲跌的因素就是臨儲玉米如何消化。
“截至目前,臨儲玉米庫存還有2億多噸,其一旦開始競價銷售,勢必會增加市場供應量,市場供求關系會發生較大改變,價格自然會隨之漲跌。”胡志強說,如果競價銷售底價高,且出庫量有限,那么市場價格仍會保持當前穩中有升的態勢。
(稿件來源:《期貨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