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2016/17年度 中國玉米出口增加進口減少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農業部玉米全產業鏈信息分析預警團隊首席分析師 徐偉平 韓衛濤 字號:【

據《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2017年1月)》預測,2016/17年度,中國玉米播種面積調減至36026千公頃,比上年度減少2091千公頃;玉米收獲面積調減至36021千公頃,比上年度減少2096千公頃;玉米平均單產每公頃將達到5978公斤,比上年度增加86公斤以上;玉米產量將達到2.15億噸,比上年度減少925萬噸;玉米進口量約100萬噸,比上年度減少220萬噸;玉米消費量將超過2.11億噸,比上年度增加1667萬噸;玉米出口量5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近50萬噸;玉米期末結余變化量511萬噸,比上年度減少2862萬噸。

本月預測,2016/17年度中國籽粒玉米收獲面積約36021千公頃,比上月預測數調增5000公頃。玉米單產每公頃5978公斤,比上月預測數調增18公斤。玉米產量2.15億噸,比上月預測數調增68萬噸,比上年度減少925萬噸,減幅4.1%,但玉米產量仍屬歷史次高水平。玉米收獲面積、單產、總產調增的主要原因是玉米成熟期氣溫偏高,玉米籽粒成熟好于預期。2016年8月底東北地區“獅子山”過境,造成個別地塊玉米倒伏,但有效降水的增加緩解了前期干旱,對玉米灌漿成熟十分有利,玉米后期產量形成好于預期;華北黃淮地區氣候條件整體好于上年,新糧質量較好。此外,部分玉米產區積極鼓勵并組織收獲因災倒伏的玉米,玉米收獲面積相應調增。

本月預測,2016/17年度中國玉米進口量100萬噸,維持上月預測數不變,比上年度減少220萬噸,減幅68.8%。主要原因:一是中國取消了東北三省一區的玉米臨時收儲,新玉米上市后,市場可流通糧源激增,國內玉米市場供給充裕;二是中國玉米價格低位,國內外玉米價差明顯縮小。2016年中國玉米進口大幅減少,據中國海關數據,2016年中國累計進口玉米316.63萬噸,比上年減少33.0%。預測未來3-4年中國玉米進口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2016/17年度中國玉米出口量維持在50萬噸,與上月持平,上年度不足0.5萬噸,預計未來3-4年中國玉米出口將逐步增加。

本月預測,2016/17年度中國玉米消費量2.11億噸,維持上月預測數不變,比上年度增加1667萬噸,增幅8.6%。玉米消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淀粉和酒精等玉米加工企業需求轉旺,預測玉米工業消費量將達到5775萬噸,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度增加358萬噸,增長6.6%。2016年是國家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的第一年,為貫徹落實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全面推進玉米“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政策的實施,東北三省一區相繼出臺對規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業收購加工省內2016年新產玉米的補貼政策,分別給予每噸100-300元補貼(標準水分),元旦前后東北產區一定規模的深加工企業基本滿負荷生產,在提升玉米消費需求的同時,有效緩解了農民賣糧難的問題。此外,為降低運輸成本,調動購糧企業的積極性,吉林省對省內玉米外銷整車運輸減免路橋通行費,減免時間為2017年1月10日至2017年4月30日;黑龍江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對我省外銷玉米整車運輸減免高速公路通行費的通知》,從2016年12月20日到2017年4月30日,對合法裝載的出省外銷玉米整車運輸車輛實施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減免高速公路通行費用,貨物超限比例原則上不超過5%。二是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量大幅減少,據中國海關數據,2016年中國累計進口大麥、高粱、DDGS分別為500.49萬噸、664.75萬噸、306.66萬噸,分別比上年減少53.4%、37.9%、55.0%。2017年1月11日,中國商務部最終裁定,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存在傾銷,中國將對原產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DDGS)加征42.2-53.7%的反傾銷關稅,同時還加征11.2-12%的反補貼關稅,自2017年1月12日起開始生效,為期五年。同時,財政部、國家糧食局下達《關于支持實施飼料加工企業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支持東北三省一區飼料加工企業收購加工2016年新產玉米補貼政策,玉米飼用消費將恢復增長。預測2016/17年度玉米飼用消費1.34億噸,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度增加1252萬噸,增長10.3%。

綜上,預測2016/17年度中國玉米期末結余變化量511萬噸,比上月預測數調增68萬噸,比上年度減少2862萬噸。盡管如此,由于近年來中國玉米臨儲庫存的累積,中國玉米市場供給仍然充裕,且價格缺乏臨儲政策支撐,預測2016/17年度中國玉米產區批發均價將在每噸1500-1650元的低位徘徊。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