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落后中的山清水秀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但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中國。只有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和諧發展、持續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要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美麗鄉村建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黃尖鎮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道路上高點定位、統籌規劃,大力推廣全域旅游戰略,取得了突出成績,先后榮獲“全國文明集鎮”“全國小城鎮建設先進鎮”“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文明鎮”等多項殊榮。黃尖居委會還被國家農業部評為“2016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之特色民居村”。近日,記者就黃尖鎮如何推進全域旅游戰略采訪了黃尖鎮黨委書記陳志洲。
記者:黃尖鎮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是基于何種背景之下?作為海濱新型小城鎮,黃尖鎮在推廣全域旅游方面有何優勢?
陳志洲:近年來,旅游業發展迅猛。隨著大眾旅游時代到來,人們喜歡從以往的景點旅游,轉向全域、全程的旅游。在此背景下我鎮將全域旅游作為發展的第一方略。
黃尖旅游資源稟賦高,是丹頂鶴特色小鎮、森林特色小鎮、中藥材之鄉、牡丹之鄉,發展旅游優勢明顯。首先,黃尖的旅游資源獨特。轄區內有國家4A級珍禽保護區和省級度假區兩大載體。世界級品質的濕地、兩片萬畝森林、廣袤無垠的灘涂,交匯成中國東部沿海最具魅力的風光。大自然饋贈了黃尖豐富的物產,珍禽異獸、名貴中藥材、特色海產品、農產品等等,不勝枚舉,最為珍貴的是黃尖擁有全國排在前列的空氣質量。其次,黃尖的區位好而優,黃尖位于鹽城市主城區東首,20分鐘可到達國家一類開發口岸——鹽城南洋國際機場、國家開放口岸——鹽城大豐港,沿海高速、G228國道、鐵道路等立體交通為黃尖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此外,國家及省、市、區對于旅游業出臺了許多利好政策,特別是《“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將鹽城生態濕地列入了“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設”,為我們全域旅游發展注入了底氣。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在云南調研時明確強調,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的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黃尖鎮在推進全域旅游建設方面是否遵循這樣的發展理念?
陳志洲:鄉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負載著物質與現代文明無法替代的精神與文化。黃尖旅游項目多,如濕地觀光、鄉村體驗、漁家風情、中藥養生、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等,在發展鄉村旅游這部分,我們堅持尊重自然、尊重歷史,以“不砍樹、不占田、不拆房,就地景區化”建設原則, 不搞大拆大建,充分激活鄉村的山、水、田、人、文、宅資源,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同時,傳承創新地域文化,增加農民收入。如興農村的鶴鄉農家樂、指南村霏菲家庭農場,就是在農民平房舊宅上,進行創意改裝成景點,通過休閑、養生、頤養、度假、游憩、學習等特色項目體驗,讓生活匆忙的現代人內心的鄉土情懷得以釋放,讓游客和當地村民共享鄉村美景、文化,實現美麗宜居、富民增收、傳承文化目的,這樣的全域旅游才有最強的生命力。
記者:全域旅游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在推進黃尖鎮全域旅游進程中,鎮政府是如何發揮基層政府主導作用的?有沒有具體的規劃和實施意見?
陳志洲:首先是高點定位,布局旅游產業。聘請專家團隊全面編制《黃尖鎮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以規劃引領旅游發展。構建“一軸兩翼多節點”旅游發展板塊。
其次是龍頭引領,打造特色景點。全力打造重點項目,加快推進丹頂鶴風情小鎮、黃海荷花第一園、牡丹墅園等景點創建,加大力度開展旅游招商活動,把旅游服務業作為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
第三是創意營銷旅游產品。 高質量辦好牡丹節、荷花節、菊花節、蘆花節四季旅游節慶活動。通過立體式、全覆蓋的宣傳推介,讓“水綠濕地,鶴鄉黃尖”享譽全國。加強與專業團體合作。營運好沿海一日游線路,加強網絡營銷。
最后是全域提升旅游環境。健全工作機構,制定配套政策,設立2000萬元的黃尖旅游發展引導資金,扶持特色旅游產業項目如中藥材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可靠保障。提高旅游產業標準化管理水平。
記者:在著力推進黃尖鎮全域旅游化的進程中,政府起到了“舵手”的作用,但真正實施還需要社會資本的推動,在招商引資方面,黃尖鎮是如何做的?
陳志洲:“以最大的誠意,最大的決心,打造最優的招商環境、親商的社會環境、便商的服務環境、扶商的政策環境、護商的法制環境。”是我們對所有來黃投資者的承諾。改革招商形式,始終不渝地把招商引資作為黃尖鎮全域旅游建設的重要抓手,聘請專業團隊、民間骨干參與招商,努力使黃尖鎮成為旅游項目集聚區。創新建設模式,采取企業主體,政府服務;政企合作,聯動建設;政府建設,市場招商等多種形式,加快旅游全域化建設步伐。為提高招商引資簽約項目的履約率、開工率、資金到位率、投產達產率和項目落地率,我們積極為入駐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認真抓好道路、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對招商引資項目按照符合扶持旅游類項目制定的相關優惠政策給予稅收優惠;對投資達300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和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給予支持;建立企業服務綠色通道,為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申報、審批和各種手續辦理搞好全程跟蹤服務。
記者: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請問黃尖鎮推廣的旅游全域化在一二三產業融合方面是否有契合之處?黃尖鎮推進全域旅游對于促進農民增收有何意義?
陳志洲: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產業,具有關聯度高、滲透力強、易融合、帶動大等特點,因此黃尖在發展全域旅游的同時,注重與現有的一二三產業進行融合,使傳統產業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黃尖鎮有近十萬畝的菊花種植面積,每到秋季,漫山遍野的菊花盛開和家家戶戶古法蒸煮菊花溢出的菊香,令人陶醉。利用這個特色產業,去年我們舉辦了“2016年菊花旅游節”,成功吸引近20萬游客到黃尖賞菊品菊,帶動餐飲、住宿等大批服務行業,既可以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更多的是挖掘農村發展潛力。
在全域旅游思維模式下,實現“拓景擴容、多點多景”全域發展,帶動現代農業、生態農業、加工服務、交通運輸、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發展,為黃尖鎮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利用產業支撐促使居民的腰包鼓起來。2016年以來我鎮開展全域旅游發展農家樂、漁家樂50余家,累計引導農民轉變為鄉村旅游從業人員1000多人,實現勞務收入3000多萬元。同時按照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集中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實現水、電、路、服務中心、停車場、環境整治等基礎工程,針對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去年已將36戶D級危房戶全部改造到位。這些本身也是民生工程,老百姓居住條件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旅游扶貧也是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全鎮908戶貧困戶全部建檔立卡,與鎮黨員干部形成“一對一”結對幫扶,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記者:黃尖鎮在推廣全域旅游的進程中,還有哪些需要提高?對于未來的發展有何目標?
陳志洲:在推廣全域旅游的進程中,一是在思想認識上需要進一步提高,提高對旅游發展潛力的認識,尤其是對全鎮經濟拉動、產業結構調整、供給側改革、農民增收、環境資源保護等方面的作用。二是旅游資源需要進一步挖掘,黃尖鎮擁有整個華東地區獨一無二的原生態濕地、丹頂鶴自然保護區、民國鹽墾文化、溫泉、新四軍軍工部舊址紅色文化等特色資源,通過整體包裝、統籌規劃,可以實現全域旅游打造。三是旅游項目投資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我鎮各旅游項目或多或少存在資金困難問題,為此政府設立全域旅游發展基金,盤子不少于2000萬,用于專項扶持旅游類項目。丹頂鶴風情小鎮正在積極申報PPP,爭取今年進入省財政廳項目庫,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旅游項目建設。
在我們的規劃設想中,未來黃尖全域旅游的發展將堅持“五全”布局發展,按照“全域、全景、全業、全時、全民”的總體布局,統籌推進全域旅游發展。一是堅持全域化規劃。明確要求各行業、各領域發展都要按照旅游標準,融入旅游元素,突出旅游內容,增強旅游功能。二是堅持全景區建設。以丹頂鶴風情小鎮、森林小鎮、牡丹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為載體,把黃尖當作一個大的生態公園建設,使得黃尖鎮的一村一居、一草一木都成為生態公園的一部分。三是堅持全行業融合。以旅游業為主導,進行產業縱向魚骨結構式延伸和橫向圈層結構式拓展,實現服務業全行業融合,提升行業整體附加值。四是堅持全時空打造。打造風格各異的花卉觀賞游、農業休閑體驗游,濕地風情潤肺游、漁港文化深度游等特色線路,變“8小時經濟”為“24小時經濟”,提升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體驗性。五是堅持全民性參與。以發展民宿、農家樂、漁家樂為主體,引導農民就地就業。通過包裝農副產品,提高產品利潤空間,帶動特色種植業的發展,真正實現旅游富民的目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