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國家“三農”政策有力保障下,在各類市場主體共同努力下,我國糧棉油糖產業(yè)保持穩(wěn)定發(fā)展態(tài)勢,市場整體健康運行。尤其是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的取消,推動了種植結構積極向好調整,并在玉米價格高位回落后,確保口糧市場穩(wěn)健運行,棉花、油料、食糖價格回暖,產業(yè)鏈活力有所恢復。
2016年玉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顯成效,2017年質優(yōu)口糧、專用玉米或將主導市場
2016年,在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格保持基本穩(wěn)定,玉米“市場化收購+補貼”逐漸推進的背景下,以玉米為重點的種植結構調整取得了初步成效,玉米面積大幅調減,高粱、谷子等雜糧面積恢復增加。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告,2016年全國谷物播種面積9.44億公頃,比上年減少1.3%。其中,玉米播種面積3.68億公頃,比上年減少1.3%,為2004年以來玉米播種面積首次減少;口糧面積比上年減少0.01%;雜糧面積比上年增長3.2%。2016年全國谷物產量5.65億噸,比上年減少1.2%,但仍為歷史次高水平。其中玉米、水稻、小麥三大谷物產量比上年分別減少2.3%、0.6%、1.0%,僅雜糧產量比上年增長6.4%。谷物減產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因播種面積大幅減少,2016年玉米因播種面積大幅減少而減產達到811.9萬噸,超過谷物減產總量。次要原因是口糧單產水平下降,2016年水稻、小麥因單產減少而分別減產92.0萬噸和157.9萬噸,分別占谷物減產總量的12.9%和22.2%。此外,受強降水、風雹和持續(xù)高溫天氣影響,部分稻田反復受淹倒伏,水稻空殼率增加。小麥因灌漿期連續(xù)陰雨、收獲期大量降雨,品質、等級下降。
盡管如此,由于庫存高企,國內谷物市場供給仍然充裕。基于“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政策導向,2016年玉米價格率先高位回落到2010年以前的價格水平,口糧價格也承壓下跌。2016年,全國玉米產區(qū)均價每斤0.90元,比上年跌16.8%;早秈稻均價每斤1.29元,跌1.5%,晚秈稻1.34元,跌1.5%,粳稻1.45元,跌7.1%;早秈米均價每斤1.93元,漲1.0%,晚秈米2.07元,跌0.5%,粳米2.35元,跌0.4%;普通小麥均價每斤1.175元,跌4.2%,優(yōu)質小麥1.35元,跌3.2%。具體看,玉米:受2015年臨時收儲政策的支撐,2016年年初產區(qū)價格穩(wěn)定在每斤0.93-0.96元,4月份隨著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執(zhí)行期的結束,玉米價格跌破0.90元,5-8月市場可流通糧源緊張,玉米價格逆市反彈,9月以后南方夏玉米和北方春玉米的陸續(xù)上市,價格連創(chuàng)年內新低,10-11月因天氣不利及鐵路運力緊張汽運車輛受限,價格低位反彈,12月因各地上市量較為集中,價格弱勢回調。稻谷:2016年國內稻谷價格總體呈“V”型走勢。年初因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存糧偏高,價格承壓下跌,直至最低收購價預案陸續(xù)啟動后,價格止跌回升至年初水平。小麥:年初,由于市場糧源減少價格上漲,新麥上市后價格持續(xù)下行,至9月夏糧收購接近尾聲,市場質優(yōu)小麥糧源減少,價格止跌回升,11月國家適時投放托市收購小麥,價格漲勢趨緩。
展望2017年,由于庫存水平依然偏高,我國谷物仍將持續(xù)供給充裕格局,對價格將形成一定壓制作用,總體呈弱中趨穩(wěn)態(tài)勢,但質優(yōu)口糧和專用玉米價格仍具上漲空間或將主導谷物市場。具體看,生產方面:預計2017年玉米面積將因收益下降而繼續(xù)減少,口糧面積受政策支撐將穩(wěn)中趨增。2016年玉米低價又遭受災害,東北一些重旱區(qū)玉米大多“癟癟瞎瞎”,種糧收益下降甚至賠錢,一些種植大戶表示要繼續(xù)減種玉米。而以消費為導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質優(yōu)、專用谷物品種帶來商機,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老街基農副產品經銷公司采用“企業(y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當地農戶簽訂了專業(yè)訂單,種植糯玉米5000畝,公司以每穗0.60-0.80元的價格統(tǒng)一回購,種植戶收益達到每畝740元左右,預計未來谷物生產將由數量向質量過渡,質優(yōu)、專用品種的播種面積將有所擴大。消費方面:隨著人們對健康食品認知度日趨提高,質優(yōu)米面和專用玉米消費數量趨遞增態(tài)勢。另一方面,以飼用為主的玉米消費將恢復兩位數增長,我國玉米工業(yè)消費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預計玉米消費將恢復較快增加,并將帶動谷物消費繼續(xù)增長。
2016年大豆進口量高位企穩(wěn),2017年油脂價格不容樂觀
受玉米面積調減、糧豆輪作補助試點等政策影響,2016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1.07億畝,較上年增加8.6%。面積增加主要集中在東北產區(qū),黃淮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大豆面積與上年相比持平略增。2014年實行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后,國內大豆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并逐年走低,2016年黑龍江產區(qū)大豆收購均價較上年每斤下跌約0.1元。12月東北油用大豆運往華北市場后每噸3700-3800元,與進口大豆市場報價幾乎一致,削弱了進口大豆的價格競爭力。2016年1-11月,大豆累計進口量7424萬噸,較上年增加2.3%。預計全年大豆進口量將高位企穩(wěn),與上年相比持平略增。展望2017年,受調結構政策繼續(xù)實行、大豆玉米比價提高后東北產區(qū)玉米種植效益優(yōu)勢趨弱等因素影響,預計2017年大豆種植面積將繼續(xù)增加。從需求看,2017年上半年生豬養(yǎng)殖利潤依然樂觀,再加上畜禽規(guī)模化養(yǎng)殖進程加快,飼料中豆粕添加將維持在較高比例,拉動大豆壓榨消費量穩(wěn)步增加。但隨著國產大豆產量持續(xù)恢復性增長,進入壓榨領域的數量增加,將抵消一部分大豆進口,預計2017年大豆進口量將保持穩(wěn)定。從價格走勢看,2017年國內大豆價格走勢仍將呈季節(jié)性特征,同時受國際大豆價格以及國家臨儲大豆拍賣時間、數量和拍賣價格的影響。
因價格大幅下跌、農戶種植收益明顯下滑影響播種面積,再加上部分主產區(qū)在收割期受陰雨天氣的不利影響,2016年油菜籽產量為5年來首次下滑。其中夏收油菜籽播種面積10204萬畝,較上年減少268.5萬畝,湖北省減7.8%,安徽省減2.3%,河南省減6.9%,估計全國產量較上年減少5%左右。臨儲菜籽油拍賣增加國內油脂供給,同時加拿大出口中國菜籽雜質標準問題在10月前一直懸而未決,致使市場預期不明,油菜籽進口量大幅減少。2016年1-11月我國累計進口油菜籽332.4萬噸,同比減20.0%。價格方面,國內油菜籽價格震蕩回升,厄爾尼諾影響主產國棕櫚油產量,植物油庫存減少,國際油脂價格回升,帶動國內油脂價格普遍上漲。2016年,國標四級豆油出廠價平均每噸6233.6元,比上年漲9.8%;四級菜籽油出廠價平均每噸6455.8元,漲3.2%;一級花生油出廠價平均每噸14975元,漲5.5%;24度棕櫚油到岸價每噸5748元,漲19.0%。預計2017年,因種植收益未明顯恢復,冬油菜籽播種面積或繼續(xù)減少。菜籽油繼續(xù)拋儲,“鐮刀彎”種植業(yè)結構性調整增加葵花籽、花生等油料國內供應量。中加兩國就中國進口加拿大油菜籽雜質新規(guī)達成共識,新年度油菜籽進口量預期增加。此外,全球棕櫚油產量或將恢復,預計食用油籽和植物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2016年棉花價格暴漲,
2017年有望回落
2016年,我國棉花產量連續(xù)第四年下滑至470萬噸左右,進口量在國內外價差縮小和配額制約下,1-11月累計進口75.3萬噸,同比減41%。消費方面,2016年1-11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減少到2396億美元,同比下降6.7%,連續(xù)兩年下滑是近十余年未曾出現過的情況,國內棉花消費市場略顯疲態(tài)。同期,我國棉紗進口177萬噸,同比減少18%,減弱了對國內棉花的替代。在這樣的供需格局下,儲備棉投放節(jié)奏偏慢、數量偏低、出庫周期偏長,推動了2016年4月以來國內棉價出乎意料的大幅上漲,棉價上漲提高了貿易商的積極性,儲備棉投放持續(xù)高成交,期現貨市場互相支撐,棉價持續(xù)上行,12月國內3128B級皮棉均價漲至每噸15893元,同比漲兩成,也超過了2014年同期水平。
展望2017年,由于2016/17年度美國、澳大利亞等主產國增產,國際棉花供需形勢寬松。國內新棉、工業(yè)庫存與進口棉為儲備棉輪出前的市場提供充足的供給,超過900萬噸的儲備也為拋儲期間市場的主動調控奠定了基礎。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6年的棉價上漲可能是曇花一現,2017年棉花價格有望回落。市場走勢將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影響,一是新疆與內地棉花生產支持政策如何平衡,二是滑準稅配額是否會再次發(fā)放,三是政府對儲備棉輪入輪出的具體操作。
2015/16榨季食糖產業(yè)扭轉了連續(xù)三個制糖期虧損的局面,2016/17榨季有望繼續(xù)向好
2015/16榨季(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國食糖大幅減產至870.2萬噸,減幅17.6%,是三連增后的第二年減產;食糖進口下降至372.9萬噸,比上年度減少22.5%。食糖當季供給大幅下降,同時國際糖價大幅上漲,導致榨季均價上漲至每噸5457元,漲幅11.9%,是三連降后的第二年上漲。價格上漲致使食糖消費增速放緩,為1520萬噸,增幅0.7%。國家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強,甘蔗和甜菜的收購均價每噸分別上調30元和19元,制糖企業(yè)全行業(yè)實現盈利9.1億元,扭轉了三個制糖期連續(xù)虧損的局面。
預計2016/17榨季(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國食糖產量將大幅增長。隨著商務部對進口食糖進行保障措施立案調查工作的推進、行業(yè)自律的加強、食糖走私打擊力度的加大以及全球食糖產不足需的形勢,食糖進口存在繼續(xù)下降的可能。因此食糖當季供給仍偏緊,糖價繼續(xù)上漲的可能性較大,會導致淀粉糖等替代品消費增加,食糖消費將有所下降。近日到云南隴川縣調研發(fā)現,蔗區(qū)基礎設施薄弱,有效灌溉面積少,蔗區(qū)道路大部分為制糖企業(yè)修建、維護。甘蔗新品種更新緩慢,主栽品種連續(xù)種植十多年,導致投入大、單產下降。長期看,勞動力成本攀升,機械化作業(yè)程度低,甘蔗生產成本偏高,比較效益偏低,難保現有面積。
(農業(yè)部信息中心 :徐偉平、李想、馬光霞、殷瑞鋒、李淞淋、張歡、韓衛(wèi)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