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加工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產品供求關系由供不應求向供大于求轉變,農產品市場由生產決定消費的生產者市場向消費引導生產的消費者市場轉變。在這種新常態下,廣東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走向何方?
廣東省農產品加工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產品數量大幅度增長,各地在發展“三高”農業、調整農業結構的同時,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農業產業升級、農產品競爭力提升、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采取了政策扶持和創新驅動等多種方式,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壯大,取得了顯著成效。
農產品加工業快速增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目前全省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3萬余家。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4389家,工業總產值25306.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24280.46億元,利潤總值1391.83億元,利稅總值2427.86億元,從業人數403.72萬人,與2014年相比,工業總產值增加了6.65%,利潤總額增加了4.14%,利稅總額增加了5.45%。廣東省農產品加工業規模不斷擴大,在全省國民經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36.67%,產值占20.07%。農產品加工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起到了解決農民就業、增加收入和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作用。
新技術新工藝加快應用,技術裝備水平逐步提升。“十二五”期間,廣東省科技廳和農業廳分別實施了產業化專項和農業科技攻關計劃,對多個重要加工領域企業的規模提升、裝備改造提供了支持,對若干加工領域的“卡脖子”工藝技術組織攻關,創新了一批工藝技術,提升了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水平。在果蔬保鮮方面,荔枝、龍眼保鮮技術、蔬菜速凍保鮮技術等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特色水果加工方面,菠蘿、芒果、西番蓮、獼猴桃、桑果、板栗、青梅、金柚、風味涼果等加工技術已應用到產業化生產。在特色糧油食品加工方面,開發出營養米粉、黑色食品、去黃曲霉花生油、甜玉米罐頭、木薯淀粉等一系列新產品投放市場。南藥和茶葉(紅茶、單樅茶)加工及有機茶生產技術也已進入規模化生產開發。
區域特色加工優勢產業初步形成,知名品牌日益增多。經過近幾年的加快發展,涌現了一批全國知名的農產品加工品牌,形成了區域特色農產品加工優勢產業:一是糧油加工業。形成了珠三角以東莞為主、粵西以茂名為主的糧油加工基地,東莞麻涌成為全球糧油企業最密集的地方,粵西有益海嘉里、中儲糧油脂等。二是水果蔬菜加工業。集中分布在粵西的茂名、湛江、云浮和粵東的潮州、梅州等地,培育了一批果蔬加工骨干龍頭企業,如廣東中興綠豐、廣東展翠食品等,果蔬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得到快速發展。三是肉類加工業。廣東雙匯溫氏和鷹金錢等企業逐步發展壯大。中山市黃圃鎮已發展成為廣東省廣式臘味及肉類加工生產和集散地,被譽為臘味鎮。四是水產品加工業。分布在汕頭、汕尾、湛江、陽江和珠三角等地,主要有優質魚、蝦、貝、藻和海珍品精深加工,近年來在低脂魚類、貝類、藻類加工及綜合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湛江國聯水產在蝦、羅非魚等水產深加工方面有較好發展。五是方便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加工業。主要有廣州和深圳中小學生營養午餐生產和配送基地,方便食品、保健食品研發生產基地,包括黑牛、無限極、湯臣倍健等大型企業。六是飲料制造業。著名企業和品牌有啤酒類的廣州珠江、深圳金威和肇慶藍帶等,運動飲料和瓶裝飲用水類的健力寶、怡寶和長壽村等。七是調味品加工業。涌現了海天、佳隆食品和李錦記等一批大型企業,近年來還大力發展了復合調味料新產品,實現海鮮風味和各類香辛料與傳統釀造調味品的融合。
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蓬勃發展,輻射帶動作用明顯。著力推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建立了一批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涌現出一批輻射能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農產品加工原料生產基地化、產加銷經營一體化、加工制品優質化的產業模式。目前,全省農業龍頭企業3324家,其中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633家(包括56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其中,涉及農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比例達到40%。這些龍頭企業以“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組織形式,在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同時,成為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的主體之一,有力帶動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據統計,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戶441萬戶、吸納就業人員47.43萬人次、帶動農戶年戶均增收5026元。
農產品加工科技研發備受重視,研發平臺建設初具規模。全省建有161個農業科研實驗室、8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和4個科學觀測實驗站;有41家科研教學單位和企業、3個首席專家、45個崗位專家和36個綜合試驗站站長崗位參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擁有一批國內一流的農產品加工學科和農產品加工科研單位,科研平臺條件建設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高校都開設了農產品加工或食品學科,省農科院、微生物所、食品所、農機所等科研機構都加強了農產品加工科技研發,為廣東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