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把大蔥做到極致——第十五屆大蔥文化節啟示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孫 樺 孫曉暉 李現剛 字號:【

  章丘大蔥是濟南市章丘區最具特色和標志性的名優農產品,以高、大、脆、白、甜的特點獨樹一幟、馳名中外,距今已有2000多年栽培歷史,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0萬畝左右,在章丘都市型、精致型現代農業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章丘人以大蔥為驕傲,并通過舉辦大蔥節提升章丘大蔥產業乃至整個章丘現代農業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對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推動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清照故里論大蔥,

  專家建言獻策解難題

  與其他地方的特色產業發展一樣,章丘大蔥產業在新階段新形勢下也存在諸多發展難題,既需要當地政府和廣大農民立足實際主動化解破除,也需要借鑒先進經驗、聽取業內專家教授的意見建議,以便了解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局、明確發展目標方向。為破解制約章丘大蔥發展的難題,章丘區在今年舉辦的第十五屆章丘大蔥文化節期間,聘請國內10余名知名專家教授圍繞章丘大蔥保安全、降成本、提品質、拓市場、增效益等方面,積極把脈問診、建言獻策,基層干部及生產經營主體受益匪淺。

  一是準確把握了章丘大蔥在全國蔥產業中的位置。“章丘大蔥賣相好、口感好、品質佳的特質是全國其他地方的大蔥不能比的,最適合生吃,最應該打高端市場”。中國園藝學會蔥姜蒜分會副理事長、蔥類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大蔥品種改良崗位科學家,遼寧省蔬菜育種創新團隊首席助理崔連偉研究員,在發表“中國大蔥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主題演講時對章丘大蔥在全國蔥產業的頂尖地位作了概述,并提出要保持獨特品質、走高端市場、創新營銷方式、將產品發展成禮品等建議,指出了章丘大蔥產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二是了解到不同地方的生產經營模式。崔連偉研究員的主題演講,讓干部群眾了解了國內蔥產業的整體布局、發展規模和經營現狀。來自寶島臺灣的宜蘭大學校長吳柏青教授則分享了世界知名蔥類產品——宜蘭香蔥的發展經驗。通過圖文并茂的演講,廣大農業經營主體眼界大開:宜蘭香蔥不僅在插蔥、起蔥、洗蔥、加工等多個生產環節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宜蘭縣還依托區區幾萬畝的香蔥面積,挖掘了教育科普、觀光旅游、休閑體驗等功能,每年舉辦盛大的節慶,做成“蔥明餅”等種類繁多的伴手禮,看似不起眼的一棵小香蔥做成了一篇大文章。

  三是看到了大蔥機械化作業的希望。如何實現大蔥插秧、收刨環節的機械化,切實降低勞動強度和投入,是蔥農普遍關心的問題。主題演講和對話交流都對此給出了一些答案。吳柏青教授演講時展示了我國臺灣、日本等地大蔥機械化作業的畫面,山東省農機局教授級工程師張杰云對當前大蔥機械化作業方面的研究情況進行了闡述,讓蔥農看到了擺脫種蔥高強度勞動作業的希望。

  四是深刻認識到質量安全、品牌策劃、市場營銷相統一的重要性。農產品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經營效益,不僅需要產品自身有特色、質量安全有保障,還要搞好營銷策劃、打造品牌,讓消費者認知和忠誠消費。對話交流中,來自山東省農科院的蔬菜首席專家王淑芬研究員就如何加強技術示范推廣保障產品安全,中國烹飪大師、山東魯菜研究開發推廣中心主任李志剛就開發大蔥的養生功能尋求市場賣點,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山東大區經理鄧劍就用好互聯網,推動線上線下同步營銷等分別談了自己的觀點。尤其是具有實戰經驗的杭州食材 B2B 電商平臺“宋小菜”創始人余玲兵分享的創新鮮活農產品電商模式、帶動區域大宗農產品的經驗引起了強烈反響。

  名牌爭創、價值評估,

  章丘大蔥名氣更大、影響力更強

  章丘大蔥作為國內外知名農產品,2008年7月順利通過了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2009年“章丘大蔥”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證為“中國馳名商標”,2014年章丘大蔥產業協會獲“山東省省長質量提名獎”;章丘先后創建了繡惠女郎山、棗園萬新兩個“國家級章丘大蔥標準化生產示范區”,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章丘大蔥)”。著眼提高社會影響力,章丘在品牌宣傳推介上持續發力。

  一是積極響應農業部與山東省的品牌創建活動。今年先后榮獲“山東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7年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順利入選“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同時,在今年5月份召開的第二屆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峰會上,經過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和阿里研究院的共同評選,“章丘大蔥”區域公用品牌入選“農產品品牌網絡聲譽50強”。

  二是“章丘大蔥”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再攀新高。今年的章丘大蔥文化節上,浙江大學 CARD 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發布今年“章丘大蔥”區域公用品牌的價值為33.51 億元,比2015年增長了1.5億元。從2009年起章丘大蔥連續參與了該項評估,品牌價值得到了連年增長,章丘大蔥品牌綜合實力在不斷提升。在今年的評估中,章丘大蔥的品牌收益達到了1.86億元,品牌忠誠度因子為0.93,品牌強度乘數達到了19.43。 與2009 年相比,章丘大蔥在品牌傳播力和品牌發展力,漲幅達到了54.61%和71.08%。

  三是加大了對章丘大蔥種植能手的獎勵力度。評選章丘大蔥種植狀元仍然是今年大蔥文化節的保留節目。盡管內容與往屆相同,但各個等次的獎金增加了:章丘大蔥種植狀元的獎金由2萬元提高到3萬元;一等獎的獎金保持1萬元;二等獎的獎金由5000元提高到8000元;三等獎的獎金由2000元提高到5000元。這充分體現出新一屆章丘區委區政府鮮明的態度:就是把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保護好、發展好。在扶持發展章丘大蔥等特色產業發展方面,章丘重點推行了章丘大蔥目標價格保險試點,做到了大蔥保規模、農民保收入;加大了扶持力度,確保國家產業化扶持、農業綜合體建設等項目向振豐農業合作社等章丘大蔥特色園區傾斜,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

  “大蔥宴+攝影展+農游線”,提升章丘大蔥“文化味”

  近年來,章丘大蔥載譽無數,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心”,也曾“參加”過APEC會議水立方歡迎晚宴、進駐上海世博園、亮相北京釣魚臺。但這些都是以農產品的角色展現,本次章丘大蔥文化節暨大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以文化論道發展,讓大蔥嫁接文化,讓“蔥味”“土味”變得更有“文化味”。

  一是“魅力章丘大蔥宴暨健康魯菜烹飪大賽”讓大蔥更“好吃”。章丘大蔥的品質以脆、白、甜見長,尤其是剛剛收刨、漿汁充沛的新鮮章丘大蔥,吃起來微辣脆甜,是北方人特別是山東人的最愛,這也是全聚德集團的北京烤鴨與章丘大蔥強強聯合的緣故。在當地,章丘大蔥并非作為佐料,而是作為用于烹飪的菜品去食用,煎餅卷大蔥、大蔥蘸醬是最傳統、最簡單的吃法,蔥爆海參、蔥爆羊肉、蔥絲配烤鴨是餐桌上的知名菜品。為弘揚章丘大蔥的美食文化,本次章丘大蔥文化節上,以“蔥香飄萬家味美譽九州”為主題,舉辦了“魅力章丘大蔥宴健康魯菜烹飪大賽”,邀請省內20家知名餐飲企業的優秀廚師參與對決,以章丘大蔥為主料亮出自己最拿手的菜品,成為今年大蔥節的搶眼節目,顛覆了大蔥只能是廚房佐料的傳統觀念,挖掘了營養價值、美食文化,引導消費者吃好大蔥,吃出營養、風味與品位。從挖掘營養保健功能、創新食用方法、消費方式入手,展現章丘大蔥獨特品質,引導和推動大蔥營銷,是本次章丘大蔥文化節的重要突破。

  二是舉辦都市農業金秋攝影展,多角度展現現代農業發展成就。章丘去年撤市設區,順應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發展,區委區政府明確了發展都市型精致型現代農業的定位,編制了現代農業發展三年提升計劃,中部以田園風光區引領精致農業發展,南部發展特色林果成就綠水青山,北部壯大優質糧食、特色瓜菜打造安全放心農產品基地。今年大蔥文化節上,舉辦了“蔥鄉記憶春華秋實”都市農業金秋攝影展,遴選100多幅精彩攝影圖片,直觀真實地記錄著章丘撤市設區后農業與文化對接,物質與精神融合,現代農業服務市民、致富農民、扮靚城鄉的成果。

  三是做活農業旅游,培育三產融合的新載體。以新業態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與旅游、科普、教育等產業的對接融合,是今年章丘大蔥文化節透露出的強烈導向。開幕式上,以“大蔥帶你游章丘”為主題,策劃了6條中國(章丘)大蔥文化節暨2017章丘冬季農業游線路,涵蓋了山區、平原、灘區等不同地域,將有力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與農業旅游等有機融合,為農產品營銷、農民就業增收搭建更廣闊的舞臺。

  提速“互聯網+農業”,

  推動章丘大蔥線上線下銷售

  章丘大蔥電商營銷是本次章丘大蔥文化節暨大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的一個新話題,也是一項重要內容。設置了發布章丘電商區域公用品牌名稱及標志、啟動章丘大蔥電商節、專題演講農產品電商、區商務服務中心與知名科技信息服務企業簽約等環節。充分體現了章丘區委區政府對當前以市場消費為主導、以品牌引領發展趨勢的準確認識與把握,堅持緊盯市場、暢通銷路、做實內功的思路。

  為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對品牌農產品營銷的促進作用,章丘區于9月28日啟動了章丘區域公共品牌征集大賽,征集到近千幅作品,并從中選出最能符合綠色天然優質的章丘特色產品屬性的一幅作為章丘電商區域公用品牌的標準。開幕式上還啟動了首屆章丘大蔥電商節活動。活動期間,對在淘寶網“特色中國·山東館”、蘇寧易購“中華特色·山東館”、天貓“山東原產地官方旗艦店”及京東“中國特色·章丘館”下單購買章丘大蔥的消費者免費郵寄。

  為使農產品線上線下營銷工作落到實處,章丘區加強與高端展示營銷平臺的合作,與山東省電子商務促進會簽訂了共建農產品電商營銷服務體系合作協議,與中國農展館全國農產品精品館簽訂了在北京設立“章丘大蔥體驗店”合作協議。通過這些平臺,將章丘大蔥銷得更遠、賣得更暢。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