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廣東:創新農業品牌建設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品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象征,是市場競爭力的體現,是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顯著標志,發展品牌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廣東省委、省政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不斷創新農業品牌建設思路方法和工作機制,持續開展特色鮮明的品牌推介活動,廣東農業品牌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以“品牌推進年”為契機,

  積極參與國家農業品牌建設活動

  2017年4月,廣東省組織省內知名農業品牌企業代表參加了“品牌推進大會”和中國農業品牌發展論壇,推薦羅定稻米作為“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之一亮相品牌發展大會。5月,組織21家省內名茶生產企業參加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廣東展團獲得設計金獎及最佳組織獎,英德紅茶和鳳凰單叢茶榮獲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品牌產品稱號。9月,組織59家省級名牌企業,350個名牌產品,共計1000多個優質農產品參加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展示和推廣,設置7個展區,德慶貢柑、斗門白蕉海鱸、清遠雞、羅定稻米獲得“2017年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還邀請國家著名短跑運動員蘇炳添參加“家鄉的味道——我為品牌農產品代言”大型公益活動,為“廣東荔枝”站臺,宣傳廣東特色區域品牌。

  以品牌評選為切入點,

  營造品牌建設氛圍

  廣東省以品牌評選為切入點,將宣傳推介及加強品牌培訓貫穿評選過程,以評促推,持續營造爭創品牌、保護品牌、信賴品牌的良好氛圍。今年在廣州、梅州、潮州、陽江、江門等市組織開展了30多場廣東省第二屆“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宣傳推介活動,提升了廣東品牌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了品牌農產品與電商、超市、餐飲、社區等銷售渠道的有效對接。今年10月,組織全省各地市農業局相關負責同志和80多家企業共110多人參加農業品牌培訓,由省級農業部門負責同志、專家學者、知名電商企業代表為市級農業部門品牌工作負責人、農業企業代表授課,開展農業品牌典型案例交流,提升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爭創品牌的積極性和全省農業品牌建設水平。11月,廣東舉辦以“粵品牌越健康”為主題的第八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集中展示廣東省近幾年來農業品牌的建設成果,700多家企業的3000多種名特優新農產品參展本屆農博會,打造了一場“廣東農業品牌嘉年華”。

  以“兩類三級”為架構,

  創新農業品牌發展新模式

  廣東省不斷創新品牌評選推介標準、方法和機制,構建起多部門協同推進,省、市、縣上下聯動,政府、企業、專家、媒體、公眾共同參與的農業品牌創建工作機制。通過政府部門聯合牽頭、專家把關、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廣大市場主體踴躍參與的方式,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樹立起廣東農業品牌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今年廣東省農業廳繼續聯合廣東省科技廳、林業廳、海洋與漁業廳、商務廳、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廣東廣播電視臺等共12家省直單位聯合發起廣東省第二屆名特優新農產品評選推介活動,重點打造一批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新三品”。邀請多位院士及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崗位科學家擔任評選推介活動顧問,組建由省內外近百名不同產業的知名專家組成的農業品牌發展智庫,確保科學性、嚴謹性、權威性。評選過程社會公眾齊參與,既保障了評選的公開性,同時也提升了品牌口碑,提高消費者認知度。在第二屆名特優新農產品評選推介中,公眾推選環節首次采用微信點贊方式為廣東農業品牌投票,圖文并茂的形式吸引了60多萬網友廣泛參與,評選推介活動更接地氣、更聚人氣,從而使品牌農業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引領消費升級。

  今年廣東省新評第二屆名特優新農產品175個(其中區域公用品牌42個,經營專用品牌133個),區域公用品牌核心生產企業50家。截至目前,全省入庫的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1416個,基本形成了以“區域公用品牌”“經營專用品牌”為類別,按“十大名牌系列”“廣東名牌”“廣東名特優新”農產品三級品牌劃分的廣東現代農業“兩類三級”品牌發展新模式。

  (本刊記者魏龍飛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